非趙不能,是趙壓根沒想過統一天下
大秦奪冠:秦軍出函谷關,伊闕之戰,秦十二萬滅魏韓聯軍二十四萬。鄢郢之戰,秦破楚都郢,楚自此一蹶不振。長平之戰,秦破趙,坑殺四十萬趙軍,殺神白起長平封神。
楚、趙、齊、魏、韓、燕依次次之。
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國都曾先後在晉陽、中牟、邯鄲,至趙武靈王時,趙國稱王,施行胡服騎射,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騎兵。沿陰山修築趙長城,前296年滅中山國。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
趙武靈王由於受到與中山之戰失敗的恥辱,信宮大朝五日,立排眾議大膽的推行移風易俗,並選練精銳弩弓騎兵。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徵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胡服騎射使趙國建立起中國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
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間,趙國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拓地千餘里。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定了雲中、雁門、代三郡,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
趙國君臣睦、將相和。肥義、樓緩、虞卿、樂毅、田單、趙奢、藺相如、廉頗、趙勝、李牧等良相名將輩出。趙國民風剽悍、崇尚氣力、慷慨悲涼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速成為戰國中後期的北方軍事強國。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國為之側目。在戰國中後期,東方三強(魏、齊、楚)相繼衰落,秦國之威獨步天下之時,趙國時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
趙武靈王之後,趙惠文王勵精圖治,五國伐齊,抵禦強秦,長平之戰,趙元氣大傷,趙孝成王之後,趙逐漸式微,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翦滅趙。趙雖一度威震九州,但只圖自保,不曾將滅六國一統天下做為國家目標,軍政以抵禦為主,外戰為輔,終其滅國,都一直在抵禦強秦。
非但如此,趙氏立國之後,竟連綿11次內亂,國政不能延續,君主無統一之心。
● 公元前425年,趙襄子方死,其弟趙桓子密謀兵變,自立為趙主。
● 前424年,趙桓子死,趙部族將軍大臣再度兵變,亂兵殺死趙桓子兒子,復立趙襄子之子趙浣,是為趙獻侯。
● 前387年,趙武公死,趙部族將軍舉事政變,廢黜武公子,而改立趙烈侯子趙章,是為趙敬侯。
● 前386年,趙武公之子趙朝發動兵變,被攻破,逃亡魏國。
● 前374年,趙成侯元年,公子趙勝兵變爭位,被攻破。
● 前350年,趙成侯死,公子趙紲發動兵變與太子趙語爭位,失敗後逃亡南韓。
● 前299年,安陽君趙章發動兵變,與惠文王趙何爭位。權臣大將趙成支援趙何,擊殺趙章。
● 趙成再度政變,包圍沙丘行宮三月餘,活活餓死趙武靈王。
● 前245年,趙悼襄王命樂乘代廉頗為將攻燕,廉頗不服生怒,率軍攻擊樂乘,樂乘敗走,廉頗無以立足而逃亡魏國。
● 趙悼襄王晚期,廢黜原太子趙嘉,改立新後之子趙遷為太子,種下最後大亂的禍根。
● 趙遷即位,內亂迭起,郭開當道,誅殺李牧。
戰國大爭之世,趙國內亂不斷,即使強如趙國,如此折騰,國運不存。
秦自立國,西北一隅,卻始終發奮圖強。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社會穩定,社稷安定,君王以強國強軍為己任,秦法上至王公,下至黎民,莫敢不從。
公元前230年,秦將內史騰滅韓;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克邯鄲,趙國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鴻溝之水衝灌大梁城,魏王投降,魏國滅亡,魏地改為東郡;
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克楚,楚將項燕自殺,楚王被俘,楚滅亡;
公元前222年,秦軍攻下燕都薊,燕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自燕攻齊,齊王建不戰而降,齊滅亡。
至此,秦統一六國。
————杜牧《阿房宮賦》
趙雖強,只做王。秦始弱,卻圖強,除了王,還要皇!
非趙不能,是趙壓根沒想過統一天下
戰國七雄實力大秦奪冠:秦軍出函谷關,伊闕之戰,秦十二萬滅魏韓聯軍二十四萬。鄢郢之戰,秦破楚都郢,楚自此一蹶不振。長平之戰,秦破趙,坑殺四十萬趙軍,殺神白起長平封神。
楚、趙、齊、魏、韓、燕依次次之。
趙強任他強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周威烈王始命趙烈侯趙籍為侯。國都曾先後在晉陽、中牟、邯鄲,至趙武靈王時,趙國稱王,施行胡服騎射,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騎兵。沿陰山修築趙長城,前296年滅中山國。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內蒙古的陰山以南的部分,成為東方六國最強大的國家,與秦國展開了數十年的爭霸。
趙武靈王由於受到與中山之戰失敗的恥辱,信宮大朝五日,立排眾議大膽的推行移風易俗,並選練精銳弩弓騎兵。全國士兵改變傳統的寬大戰服改為緊小為特徵的胡服,改變傳統的步兵為主體的軍隊結構改為騎兵和弓弩兵為主體的軍隊構成。胡服騎射使趙國建立起中國第一支制式騎兵部隊,使趙國一躍成為關東六國之首。
在前307年至前296年的十二年間,趙國於東北攻滅了中山國,西北打敗了林胡、樓煩,拓地千餘里。在北邊新開闢的地區設定了雲中、雁門、代三郡,並從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到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五原縣修築趙長城。
趙國君臣睦、將相和。肥義、樓緩、虞卿、樂毅、田單、趙奢、藺相如、廉頗、趙勝、李牧等良相名將輩出。趙國民風剽悍、崇尚氣力、慷慨悲涼之士甚多,又得兵法之教,故迅速成為戰國中後期的北方軍事強國。其崛起速度之快,出乎天下人意料之外,足令六國為之側目。在戰國中後期,東方三強(魏、齊、楚)相繼衰落,秦國之威獨步天下之時,趙國時為中流砥柱,其作用可謂是舉足輕重。
趙雖強,卻不追求統一趙武靈王之後,趙惠文王勵精圖治,五國伐齊,抵禦強秦,長平之戰,趙元氣大傷,趙孝成王之後,趙逐漸式微,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派王翦滅趙。趙雖一度威震九州,但只圖自保,不曾將滅六國一統天下做為國家目標,軍政以抵禦為主,外戰為輔,終其滅國,都一直在抵禦強秦。
非但如此,趙氏立國之後,竟連綿11次內亂,國政不能延續,君主無統一之心。
● 公元前425年,趙襄子方死,其弟趙桓子密謀兵變,自立為趙主。
● 前424年,趙桓子死,趙部族將軍大臣再度兵變,亂兵殺死趙桓子兒子,復立趙襄子之子趙浣,是為趙獻侯。
● 前387年,趙武公死,趙部族將軍舉事政變,廢黜武公子,而改立趙烈侯子趙章,是為趙敬侯。
● 前386年,趙武公之子趙朝發動兵變,被攻破,逃亡魏國。
● 前374年,趙成侯元年,公子趙勝兵變爭位,被攻破。
● 前350年,趙成侯死,公子趙紲發動兵變與太子趙語爭位,失敗後逃亡南韓。
● 前299年,安陽君趙章發動兵變,與惠文王趙何爭位。權臣大將趙成支援趙何,擊殺趙章。
● 趙成再度政變,包圍沙丘行宮三月餘,活活餓死趙武靈王。
● 前245年,趙悼襄王命樂乘代廉頗為將攻燕,廉頗不服生怒,率軍攻擊樂乘,樂乘敗走,廉頗無以立足而逃亡魏國。
● 趙悼襄王晚期,廢黜原太子趙嘉,改立新後之子趙遷為太子,種下最後大亂的禍根。
● 趙遷即位,內亂迭起,郭開當道,誅殺李牧。
戰國大爭之世,趙國內亂不斷,即使強如趙國,如此折騰,國運不存。
秦雖初弱,卻以滅六國為國策秦自立國,西北一隅,卻始終發奮圖強。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社會穩定,社稷安定,君王以強國強軍為己任,秦法上至王公,下至黎民,莫敢不從。
公元前230年,秦將內史騰滅韓;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克邯鄲,趙國滅亡;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鴻溝之水衝灌大梁城,魏王投降,魏國滅亡,魏地改為東郡;
公元前223年,秦將王翦克楚,楚將項燕自殺,楚王被俘,楚滅亡;
公元前222年,秦軍攻下燕都薊,燕滅亡;
公元前221年,秦將王賁自燕攻齊,齊王建不戰而降,齊滅亡。
至此,秦統一六國。
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杜牧《阿房宮賦》
趙雖強,只做王。秦始弱,卻圖強,除了王,還要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