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沈淪
-
2 # 小編虎哥
袁崇煥(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貫廣東東莞石碣,通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中進士,後透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可就是這麼一位戰功赫赫的功臣,在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確實袁崇煥之死,對明朝損失極大,在一定意義上加快了明朝滅亡的速度。那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痛下殺手呢?
袁崇煥之死一直是一個迷,他的死因眾說紛紜,下面就結合各大學者、各大學派的觀點,總結下袁崇煥之死的真正原因。
首先應該從性格型別上去分析崇禎帝和袁崇煥兩人。明朝經歷前幾個皇帝的不作為, 加上宦官為禍, 已經亂的不成樣子了。崇禎帝上位以來,對這個局面有所收拾,可以說是開了一個好局。但是,崇禎帝最大的弱點就是太過於剛愎自用,不相信別人,崇禎在位 17 年,這期間共有50 名大學士,在這 50 名大學士中,被罷免、處以死刑的就有 27 位,內閣首輔換了十多個,是典型的剛的性格; 而袁崇煥更是比皇帝性格還剛,兩者一碰,自然是君讓臣死的結局。袁崇煥一次又一次地觸動崇禎那個本來就脆弱的神經,而皇帝又不懂得體諒戍邊將士的疾苦。
第二個要從當時社會環境去分析, 但凡與蠻夷議和者在當時都被視為投降派。 袁崇煥的平遼方略在當時很明顯是正確的, 但這需要時間, 而和談正好能獲得他所需要的時間。 然而袁崇煥此舉不但沒獲得皇帝的支援, 相反平時有很多看好他的人因此對他頗有微詞
第三就是袁崇煥斬了掛將軍印、持尚方寶劍的地方勢力毛文龍, 雖然獲得了整個遼東戰局的指揮權, 但是卻失去了後方對皇太極的威脅,得罪了朝野, 以至於他要被處死的時候沒有什麼人替他說話。 甚至有人跟皇帝說, 直接治他擅殺毛文龍的罪而不用管其他了,意思是單單擅殺朝廷命官一罪就足夠處死袁崇煥了。
第四點,也是眾多學者最贊同的一點,就是閹黨餘孽的陷害。崇禎即位之後,清除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起用了一大批東林黨,閹黨勢力受到毀滅性打擊,但是閹黨餘孽並不甘心,他們伺機而動,圖謀報復東林黨,製造了錢龍錫案。錢龍錫是東林黨黨魁,而袁崇煥雖不是東林黨人,但他與孫承宗、錢龍錫、錢謙益等東林黨人有著很密切的關係。以溫體仁、周延儒為主要代表的閹黨勢力趁袁崇煥下獄之機攻擊東林黨 ,他們誣陷錢龍錫是袁崇煥通敵的挑唆者並接受袁崇煥的賄賂, 內臣與邊將互通這是歷來君主絕對不能容忍的,更別說對於剛愎自用的崇禎皇帝。這些構陷這就加深了崇禎帝對袁崇煥的猜忌。
袁崇煥之死因可以說是多方面的, 但自我感覺還是奸臣的陷害是首要原因。袁崇煥的死,加快了明朝滅亡的速度,但不會影響大明王朝滅亡的本質。
-
3 # 無氣倒被人欺
袁崇煥多次請求嚴防後金假道突襲?大明朝把能夠收刮到的資源全部都給了袁崇煥了,作為“復遼”的袁崇煥,如果能稍許給後金一點點壓力?後金又哪來的膽量敢千里繞道突襲關內?難道老巢不要了?就這麼一鼓作氣的消滅掉大明朝嗎?皇太極又沒失心瘋,自尋死路。為什麼後金早不突襲晚不突襲,偏偏是“復遼”的袁崇煥去了遼東,殺 了毛文龍後就敢突襲了呢?在結合袁崇煥信誓旦旦的“必不敢誘奴犯薊西”的保證。可以說這次後金的突襲就是雙方唱的雙簧而已,而所謂袁崇煥多次請求嚴防後金突襲不過是把他洗乾淨的把戲,因為袁崇煥知道,大明朝不可能在有財力在薊西在供養一隻大軍,修築一座座的堅城了!
-
4 # 淡泊Music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來看一下袁崇煥的死因。 袁崇煥,在抗擊清軍(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中途因為和魏忠賢不和辭官。 明思宗朱由檢即位後重新啟用袁崇煥,於崇禎二年(1629年)擊退皇太極,解京師之圍後,魏忠賢餘黨以“擅殺島帥(毛文龍)”、“與清廷議和”、“市米資敵”等罪名彈劾袁崇煥,皇太極又趁機實施反間計,崇禎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朱由檢認為與後金有密約而遭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實則家無餘財。 從某個角度看,袁崇煥的死因和李巖的死有異曲同工之處,一個是正統軍,一個是反派軍,但兩個人都是有才華的人,都是不得其主。能者招人嫉妒,背後肯定會有人說閒話,敵對的人肯定會想方設法除掉你。一支部隊的強弱取決於統帥。統帥英明則部隊強,統帥無能部隊不堪一擊。袁崇煥解京師之圍後,朱由檢(外)一邊聽著皇太極的離間,(內)一邊聽著魏忠賢等人議論。此時此刻部隊的糧草,已經是欠了幾個月了,明朝這個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這個時候,袁崇煥請求會有用嗎
對此有什麼看法?
回覆列表
因為他這個請求不合理。原因如下:袁崇煥是薊遼總督,薊州遼東都是他的防區。此外,在他安排下,薊州兵力被他裁減,部分精銳調去了遼東。薊州防區的山海關總兵趙率教也是他愛將。因此,他向朝廷提這個要求是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