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方有貴人

    謝邀!七情六慾是佛教根據人的表情不一總結出來人們七種心態變化的不同表現,六種慾望的追求。喜,怒,哀,懼,愛,惡,欲,這七種心態完全反映了人們的心情變化;色,聲,香,味,觸,意。這六個字就是六慾,人們很難在生活上排脫這六慾,除非是神仙。

  • 2 # 小石子裡面有水

    先說一下七情,《禮記·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三字經》: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中醫理論中,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

    不管那種說法,我們說都是人們心裡的的一種反映,正所謂相由心生,其實我到認為,人之所以稱之為自然之精靈,區別於百獸,這個七情就是一種表現形式。

    六慾最早是《呂氏春秋》提到的,指的是,由生、死、耳、目、口、鼻所生的慾望。佛教認為是色慾、形貌欲、威儀姿態欲、言語聲音欲、細滑欲、人想欲。而現代人認為其實就是情慾啊。人吃五穀雜糧,行走於自然與社會之中,怎能不生慾望呢,身體之所需,心之所繫而已。

    七情六慾,是人所具備的基本特徵,誰也無法避免,我倒是欣賞中醫理論裡的說法,情慾張弛有度,可別過度,過了就會引發不同的疾病,與己不利啊。因此釋家倡導四大皆空嘛,正所謂存天理,滅人慾。咱心裡琢磨這百態人生,大美世界,這麼吸引著我,我就是一俗人,豈能去修煉那無慾無求的境界,還是留給聖人高人吧,我們普通老百姓,還是過好自己的普通日子,就不摻和了。只求佛祖勿怪勿怪啊!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陳殿江

    七情六慾人們喜歡經常掛在嘴邊說,也知道這七情六慾指的是什麼。儘管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但大致不會差的太多。七情好像沒有爭議,就是喜怒哀樂懼愛惡,六慾的說法好像有點差別,也無非就是我們的耳目口鼻生死所感知的世界。我贊同佛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說法,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至於七情六慾是怎麼來的,我的理解有的是本能先天帶來的,如微笑,可惜有的人把它弄丟了。有的還在努力恢復這一本能。還是後天學習形成的多些,如色聲香味觸法。這也是眼耳鼻舌身意學習和適應自然的結果。也是簡單到複雜的過程。人只所以高階也許就在這個地方。我們驕傲足也,努力完善完美也沒錯。至於有些能說到做不到的事情的我並不持支援的態度,在這一點上我還是贊同道家的說法,道法自然。順其自然即可,這是我的理解。理只會越辨越明,歡迎探討。

  • 4 # 詠梅MH

    七情六慾包括那些呢——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說法都承認七情六慾是不可避免的。通常的說法,六慾:色、聲、香、味、觸、法;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最初,古人說人有四種感情,就是在(中庸)裡出現過的“喜、怒、哀、樂”。後人解釋說,遇到所喜歡的就會“喜”,遇到所厭惡的就會“怒”,得到所愛的就會“樂”,失去所愛的就會“哀”。因此不難看出“怒”因為“惡”而生,而“樂”也因為“愛”而生,所以在“喜、怒、哀、樂”之外,就加上了“愛”與“惡”,情感就從四種細分為六種了。

    當局者迷,很多人有時候並不是很能敏感地感知自己的情緒的變化,甚至有些情緒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比如說“惡”和“怒”,但古人認為在“怒”和“哀”的飽滿狀態時,中間還會產生“懼”,所以六種情感又被細分成了七種,這就是“七情”的由來。

  • 5 # A擁抱藍天A

    通常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

    那麼這七情六慾是怎麼來的呢?七情,取決於人內在先天的秉性,還有外在後天的習性。

    秉性是無始劫以來積累的,是惡的。不受轉世輪迴而改變,如同鏡子上的墨汁,要勤勤的擦拭才好。秉性粗略的可以分為“怨恨惱怒煩”五種,沒有一樣是好的,想要修行的人,首先就是要化除這惡的秉性。

    習性是後天養成的,是不善不惡的。習性包括了嗜好,也包括眼耳鼻舌身意六識的感官慾望。

    人的天性是純善的,有了分別心,便有了執著、有了慾望,得不到也就生出了許多煩惱。

    人應該去習性,化秉性,圓滿天性。也就是三清:心清無私慾,性清無脾氣,身清無不良嗜好。

    七情六慾總體來說,都不是好的。中醫認為七情對應人體五臟六腑,最好的狀態是中庸,過之即會生病,所以要懂得控制情緒,切勿大喜大悲。六慾也都是勞神的需求或願望。

  • 6 # 不學無術好打聽

    簡單點說。是受八種神經遞質影響的,分別是乙醯膽鹼(思考力注意力),多巴胺(動作、喜悅、行動力),內啡肽和腦啡肽(鎮痛,舒緩壓力),血清素(觸發睡眠,穩定情緒),伽馬氨基丁酸(抑制衝動減少焦慮),穀氨酸(啟用興奮大腦),去甲腎上腺素(識別危險,緊張、興奮),皮質醇(抗壓,提高心理素質)。希望可以幫到你。

  • 7 # 紅警9375

    七情六慾是一個心理反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不同。

  • 8 # 老夢Meng

    不同的學術、門派、宗教對七情六慾的定義不同。通常的說法,七情:喜、怒、哀、懼、愛、惡、欲 ;六慾:色、聲、香、味、觸、意。

    至於怎麼得來的咱就不去細研究了,從字面上就能看出,無非就是人的心理反應而已。

    七情本就是人類必備的特徵,高階動物的重要標誌,若沒七情,就不是一個完整的人,所以七情是天生具備的,不難理解。

    六慾,泛指色慾、聲欲、香欲、味欲、觸欲、意欲,佛家基本上把“六慾”定位於俗人對異性天生的六種慾望,也就是現代人常說的“情慾”。“六根清淨”“四大皆空”就指這些。

    不管是聖人也好,佛家也罷,要想斬斷六慾都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我等俗人,若沒六慾活著還有啥滋味?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慾”,雖然這句話的本意是說人的慾望要控制在一個“度”上,但他老人家還不是娶了三個尼姑做小妾。

    佛家同樣提倡四大皆空,但同時不也是有“遊戲三味,和光同塵”之說,既然要遊戲人間,和眾生同吃同住,哪來的六根清淨,四大皆空。

    王陽明所倡導的“存天理滅人慾”,相比朱熹來說要進步不少。他老人家把“欲”解釋的似乎更明朗一些,最起碼在“觸”與“意”上更科學。

    人活著總要接觸新鮮事物,在意念上總是要有想法,這裡是指人不要只去空想,不要只瞭解事物的表象,要明白事物的本質然後才能去做這件事,就是他那句名言“知行合一”。浙江大學的校訓“求事”源於此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名字也取於“知行合一”。

    總之,七情六慾不管出在何處,我們只要掌握好一個“度”就好,大喜大悲都會傷身體,妄念貪念容易讓人得精神病,海吃海喝能吃壞肚子,縱慾過度自然讓你提前見鬼。至於看看美女,平時下幾次館子,切!這都不算事。

    (水平有限,我只能這麼理解,有不當之處請見諒!)

  • 9 # 王哥185946533

    七情六慾是人類最基本的反應, 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慾是指食,財,物,權,情,性。 人為何有七情六慾呢, 因為人是情感細胞的高階動物,是其他生物不具有的。 七情六慾是人類基本的生理要求和心理動態,是人人皆有的本性,但是人類的七情六慾表現也各不相同。 情主要是指人的情感表現,屬於人的心理活動範疇,而欲主要是指人的生存和享受的需要,屬於生理活動的範疇。 情與欲互動互補,相輔相成,情可以生欲,欲也可以生情,欲的滿足需要感情的投入,而情的愉悅也有賴於欲的滿足。 綜合以上所說,人的七情六慾,情感和理智,要與社會進步,精神道德文明等時代要求相互適應,相互制約,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看待人類的七情六慾,人類才能更好的做到修身養性, 陶冶身心

  • 10 # zhang

    多謝邀請!要說清七情只欲,必須先說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成語叫赤子之情。所謂赤子就是不懂世事的小孩子,他們的喜怒哀樂毫不掩飾,誰也能懂,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接受的教育越來越多,只要他們不明說,大家就再也難以知道誰在想些什麼了。六慾呢,它只是在人的喜怒哀樂貪嗔痴七情裡的感知,眼、耳、口、鼻、生死的慾望屬人類本能;好生惡死。眼欲觀美景,耳欲聽柔聲,口欲嘗美食,鼻欲聞幽香;也可以說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近求。

    自古以來,七情六慾都被許多條條框框圍佳住,清心寡慾得到推崇,人的思想境界也在這清流中延續。大家從仙女嫁牛郎、英臺愛山泊等的愛情傳說中可以見到,財富在愛情面前不值一提,人們都在追求更加美好的感情。時至今日,七情六慾己被追捧到了極頂,特別是物慾也即財富的獲取使人利令智昏了。不是說有女人只願在寶馬香車上哭,也不願坐在腳踏車上笑嗎,可悲吶!

    真實,人對七情六慾的控制程度,也就是人的道德函養的修為高度。修身明性,不被七情六慾拖累,一生都將輕鬆安逸。

  • 11 # 湯谷沖霄

    人人都有七情六慾,為此華夏聖明的先祖將日日使用的筷子造成七寸六分長,告誡世人你的七情六慾,會象飲食一樣會左右你的生命健康和生死存亡。七情六慾就是一個人對事對物的心態或情志。每一個人所受家庭和社會教育的不同,個人成長過程中閱歷的不同。所形成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社會道德標準是不同的。那麼對同一件事與物的認知和情志表達是不相同的。如對“讓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提法,有人會喜悅贊同,有人會憂傷反對;再如看色情片,有人會興奮亢進,有人會悲思抑鬱。古人告誡後人“病起於過用”,七情六慾過用,會造成體內各種激素分泌失調,形成全身緊縮,氣血流動不暢,胃腸消化功能減退,營衛二氣削減,五臟六腑失去所養。七情六慾太過久而久之,各種病症就會顯示出來,首先是亞健康反映,嚴重會導至癲、狂、魔、抑卻自閉、情感淡漠脫離社會去自殺。此謂“嗜慾深者天機淺”。每一個人都要對七情六慾進行剋制,提倡寡慾或用情志克化情志,如喜悅克悲傷;驚嚇克思憂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喝醉的時候都幹過什麼“沙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