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道有李
-
2 # BecauseSSlike
東漢末年,“挾天子以令諸侯”並非荀彧的首創,最初毛玠就曾向曹操提出過這個建議,卻因為張楊的阻止未能成功。而第二個提出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則是袁紹的謀士沮授,但是一向沒有腦子的袁紹自然是聽不進去的,認為侍奉個天子不就等於認個爹嗎?
曹操的確挾持了天子,但若論號令諸侯的效果,實在是甚微。先看袁紹的反應。袁紹聽說曹操挾持了漢天子之後,怕曹操勢力坐大,很快就糾集了十幾萬大軍圍攻許都。而漢獻帝正是在許都,顯然袁紹的做法是不符合臣子之義的。而袁術更加過分,就在漢獻帝到許都後的不到半年,竟然不顧漢獻帝的存在而在壽春登基稱帝。
想一想,當時因曹操挾天子而歸順他的,到底是哪一個? 劉備、孫權不就是明知其挾天子而還要和他抵抗嗎?
曹操的成功,說到底還是因為他擁百萬之眾,政治清明,善於用兵,和挾天子以令諸侯根本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曹操挾持了漢獻帝,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呢?答案是,雖然不能令諸侯,但是可以號令士人。
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思想逐漸在社會上廣泛傳播。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漢代士人以天下為己任,具有忠君、愛國之品質。即使到了漢魏之際,代表正統王權的漢獻帝對漢末士人來說,仍然具有很大影響,士人甚至不惜為之付出生命。最著名的莫過於如謀士荀彧,他忠於漢王朝,為維護漢獻帝而不顧生命安危,他輔佐曹操以圖匡扶漢室,就如司馬光所言:“荀彧死漢室”。
而荀彧給曹操的建議中正是說:
今鑾駕旋軫,東京榛蕪,義士有存本之思,兆民懷感舊之哀。
所以說,曹操挾持漢獻帝,更多是為了控制漢獻帝以利用士人。而在漢末大族橫行、標榜名士的情況下,閹宦出身的曹操無可標榜,他可以打的只有挾天子的這張牌,也只有這樣他才可以和諸侯尤其是袁紹這樣的世家大族相抗衡。
-
3 # 海風看影視
這個過於簡單就不做深層次分享,曹操雖握有天子卻不敢篡位是因為即便他篡位當上皇帝眾諸侯也不會服他,各地諸侯都是雄霸一方的人如果曹操稱帝不但沒人順從更會引來諸侯的仇恨就好比董卓他做了眾諸侯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最終導致殺身之禍。
至於孫權劉備這種大諸侯更不必說了他們只要拿起武器才能保全自身,放下武器曹操將其殺害就真是稱霸了。
-
4 # 眼鏡哥愛寫作
這個能放下武器嗎?把命運交給曹操嗎?明眼人都知道不能啊?這是保命的東西,能隨隨便便想放棄就放棄,換作是你,你也不會啊,更何況孫劉那樣的英雄人物,天子也是八竿打不著的人,你曹操愛咱滴就咱滴,所以雖曹操挾天子其實當時起到的作用相當有限,不過有了先例,影響卻是深遠的,後來的一些人依葫蘆畫飄,製造了無數個以挾天子以令諸候,如最有用的朱元璋,迎韓林兒,等等,朱元璋時代對當時的確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5 # 盪漾飛劍
曹操都已經挾持了天子了,那這大漢還有什麼威信可言,一場“黃巾起義”就已經搞得天下大亂,可以說,張角以一己之力將大漢徹底推入了深淵不可自拔,大漢至此龍氣已斷,氣數已盡,再也沒有生機了。
董卓入京之後的所作所為,更是把大漢王朝的麵皮扔到地上瘋狂摩擦,不忍直視:肆意更換皇帝,凌辱後宮,睡龍床,自封為皇帝的“相父”,最終導致“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救皇帝”,真的是丟盡了大漢天子的臉面,這下所有的人都知道天子被軟禁,需要各地諸侯前往救駕,如此一來,誰還把皇帝當回事,只不過是為了堵住悠悠眾口才說是救皇罷了。
董卓失敗後更是大火焚盡了洛陽城,天子印璽都被江東猛虎孫堅所得,這下眾人皆知皇帝不過是一個傀儡,一個吉祥物罷了,再也沒有任何地位可言。
中原已經進入群雄逐鹿的時代,大漢江山易主已成定局,就看誰能笑到最後,通殺三國了。魏蜀吳三國鼎立,皆有成皇之資,各自為自己國家的天子,至於大漢的天子,呵!大漢都亡了,還有什麼天子,而且當時三國已經勢如水火,野心也已經擺到了明面上,不需要再像以前一樣,做面子工程了,大漢天子的價值已經接近於無,不需要絲毫忌憚了。
戰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想停都停不下來,唯有一方將其他兩個滅殺,三國這個亂世才能徹底結束,天子已經無所謂了,唯有徵戰,才能確定最後的勝利者,所以孫劉必須拿起武器,繼續拼殺。
回覆列表
第一,孫堅、孫策死後,孫權集團對漢室的認可度很低。有袁術在前,孫權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但對衰微的漢室也談不上忠心。漢室只是一顆橡皮圖章而已。
第二,曹操也不給孫權投降的機會。赤壁之戰時,曹操手書“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說的很清楚了。孫權在猶豫不定時,臣屬也講過道理:我們投降不失封侯之位,你投降往哪裡放呢?看見劉琮的下場了嗎?
第三,父兄基業不忍棄。雖說彼時孫權沒有自立的野心,但父兄拼了性命才打下的基業不能隨便就不要了。孫權還是有理想有抱負的好青年,否則曹操也不會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綜上,孫權只有一種選擇,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