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蘭愛旅遊

    日本是中國的鄰國,受中國的文化傳統影響很深,崇尚儒學。日本人共同的性格是:進取心很強,辦事會特別認真,注重等級觀念,有疑心。日本人接人處事很講禮貌,不會太計較眼前的利益,他們會從大局著想。他們的這種性格特徵,與他們做生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有強烈的群體意識,強調集體決策 日本文化決定了日本人的價格觀和精神取向都會以集體為核心。壓抑自己的個性在日本人認為是一種美德,他們的文化讓他們會將個人的意志和集體的意願融合起來。所以,日本人認為,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是最為重要的。任何一種場合在這樣的心態下進行,一切都會變得很順利。 信任是合作成功的前提 與歐美商人不同,日本人做生意注重的是和對方搞好關係。合同訂立期間,日本人不喜歡討價還價,他們所強調的是能否和對方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如果能成功地建立這種關係,合同對他們來說是隨時都可以簽下來的。因為日本人認為,和大的貿易談判專案延長時間不是為了制定相關細則,而是建立相互之間的關係。如果這種關係可以順利建立,雙方都會很重視保持這種關係。 在商務談判中,如果能與日本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特別是贏得他們的信任,那麼,合同條款是次要的。歐美人通常會把合同條款寫的很詳細,特別是雙方所負擔的責任和索賠的相關內容,防止日後發生糾紛,而日本人卻認為,既然雙方相互信任和了解,就會很好的合作,即使做不到合同裡面的條款,雙方也可以再坐下來重新協商。 所以,有專家就建議,當你同從未打過交道的日本企業洽談時,就應該在判前獲得對方的信任。最好辦法是找一個信譽較好的中間人前去協商。這會增加談判的成功率。中間人會讓在雙方加強聯絡,建立必要的信任和友誼,這對談判的成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如果你要與日方洽商時,我們應儘量想辦法找中間人給我們牽線搭橋。中間人可以是各行各業的人。 要面子,講禮儀 日本是禮儀之邦。日本人做事通常會受到的禮儀的約束。許多西方人看似可笑或做作的禮節,日本人卻把它做的一絲不苟、井井有條。正因如此,如果外華人表示不適應或不理解他們的禮儀,那麼,他也就不大可能引起日本人對他的重視、信任與好感。日本人看中人的身分地位。在日本人心中每個人都對身分地位有著明確的概念。在一個公司中,即便是在同一管理層次中,具體的職位也是有差別的。西方人通常會對這些微妙的關係摸不著頭腦,但是,日本人卻很清楚自己所在的環境中擁有的地位,他們知道該怎樣說話,怎樣處理事情。 與日本人談判,你會發現他們善於使用名片。在他們認為,雙方交換名片是一項絕不可少的儀式。所以,在與日本人交談時要準備好名片。因為在談判期間,你需要向在場的每個人遞送名片,任何一個人都不能遺漏。如果日方先向我方遞名片,我方應該雙手接過,並向對方確認。日本人十分好面子,如果你接過名片看都不看就放進口袋。這樣做會讓日本人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 日本人最普遍的心理就是要面子。在商務談判中最能表現出這一點的就是,日本人不會直接地拒絕對方。正因為這一點,許多西方人不願同日本人進行談判。通常日本人說話會轉彎抹角,表達模糊。另外,當對方提出要求時,日本人不會當即表示反對,也不會當場表示同意,這樣往往會使提出者陷入難堪尷尬的境地。同樣,日本人不會直接給你提出建議。他們會讓你朝著他們的事先設定好的方向走去。 對此,作為談判人員,要做到保全日本人的面子。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當與日本人有不同意見時千萬不要直接表現出來。應該把你的建議間接的表達出來,要不然會有損於相互之間的合作關係。較好的方法是把你的建議間接地表示出來,或談日本人覺得棘手的話題,令人不快的問題應儘量讓中間人去交涉。第二,不要當面拒絕日本人。如果你不認同對方的某個建議,要儘量用婉轉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陳述客觀的原因或做出某種暗示讓對方明白,千萬不能用羞辱或威脅性的語言。第三,不要當著大家的面提出讓日本人不想回答或難堪的問題。如果讓他覺得失了面子,那麼想順利合作的希望是不太可能存在的。第四,要注意送禮問題。在日本社會相互之間送禮是最常見的現象。日本在稅法方面又積極地鼓勵人們往這方面去開支。因為送禮這種習俗在日本已經是根深蒂固了。 耐心是談判成功的保證 日本人在談判中非常具有耐心。他們會毫無怨言地為了一筆理想的交易等上兩三個月,因為時間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達到他們理想中的目標,再長的時間他們也願意等。 日本人具有耐還間接地表現在他們在交易中注重個友誼的發展、相互之間的信任。友誼的發展和信任的建立都是需要時間的。不像歐美人那樣只陷於交易上的聯絡,歐美人會把友誼和交易區分開來處理。日本人在談判中非常強調個人關係的建立和發展,他們願意同每一個與他們做生意的人熟悉並願意同他們長期交往。 耐心給日本人在談判中帶去了許多驚喜。耐心就像是他們手中握有利劍,能成功地擊敗那些急於求成的歐美人。耐心使他們贏得了豐厚的利潤。因此,在與日本人談判中,缺乏必要的耐心或急於求成,就會輸得一敗塗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讓上網的學生戒掉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