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程論三國
-
2 # 思維館
《後漢書》載,“呂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以弓馬驍武給幷州。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甚見親侍。靈帝崩,原受何進召,將兵詣洛陽,為執金吾。會進敗,董卓誘布殺原而並其兵。稍遷卓以布為騎都尉,誓為父子,甚愛信之。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
呂布之勇,名冠三國,曹操捉到呂布後,呂布其實有意依附,《三國志》載,“建安三年,布覆叛為術,遣高順攻劉備於沛,破之。太祖遣夏侯惇救備,為順所敗。太祖自徵布,至其城下,遺布書,為陳禍福。布欲降,陳宮等自以負罪深,沮其計。……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他長於武藝,而短於謀略,至少與當時霸主相較,如曹操、劉備等,是不及的,若他能使部下人盡其才,也不會落得個吊死白門樓的下場了。曹操對呂布之勇也是垂涎三尺,可對他反覆的性情也是心有疑慮,恰好就碰上劉備對呂布落井下石,終究還是放棄了。
《三國志》載:“張遼字文遠,雁門馬邑人也。本聶壹之後,以避怨變姓。少為郡吏。……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布為李傕所敗,從布東奔徐州,領魯相,時年二十八。……太祖破呂布於下邳,遼將其眾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攻破呂布於下邳,張遼率呂布餘眾投降——這時距離董卓之死已經六年多,張遼在呂布帳下毫無建樹。
董卓(?-公元192年)死後,張遼便跟著呂布混了,當然,這種依附是否死心塌地我們無從得知。“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何進遣詣河北募兵,得千餘人。還,進敗,以兵屬董卓。卓敗,以兵屬呂布,遷騎都尉”(《三國志》)。張遼先跟丁原,再跟何進,又隨董卓,又再跑到呂布帳下,其實稱得上是顛沛流離。呂布近乎三國第一猛將之稱,其德行其實不見得入人眼,劉備素有忠厚長者之稱,也說這種人一刀砍了了事,張遼行事,也算得上是魁偉英雄,又如何簡單便能對呂布歸了心?
其次,呂布偏於勇略,而無徵人之能,“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手下再能幹,還是需要一個發展的平臺。張遼在歸於曹操帳下時,除了帶領了一幫呂布餘眾歸降,可說毫無建樹,被曹操班底鄙夷自不待言,可他不過數年便大放異彩,呂布、曹操在統率能力的對比可見一斑。
還有一點,就是張遼在呂布帳下時,其實處於雞肋般的位置,是很難發揮作用的。呂布其人,“賺了”丁原、董卓等人的履歷,自然患有嚴重的疑心病,他對親信的依賴是可以想見的,便明瞭張遼之才,也不見得對其重用。
回覆列表
張遼
(169年-222年),字文遠,雁門馬邑(今山西朔州)人。漢末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曾在丁原、何進、董卓、呂布的領導下,恪盡職守。呂布敗亡後,張遼歸屬曹操。此後隨曹操四處征討,戰功累累。曾親自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河北,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智平荊州新軍的叛亂,擊滅陳蘭、梅成。
濡須之戰後,張遼與李典、樂進等鎮守合肥,並多次擊退孫吳的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衝擊孫權的十萬大軍,打到了孫權的主帥旗下,令孫權聞風喪膽,吳軍披靡潰敗。後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張遼止啼”也成為民間流傳的傳奇典故。張遼才能出眾,歸屬曹操後建立了不少的功勳,但為什麼他在呂布賬下時卻表現平平呢,對此,筆者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以下兩個原因:
一.呂布光芒太盛,無用人之明根據記載,張遼作戰勇猛,時常親自衝鋒陷陣。
作戰方式與呂布極為類似,再加上呂布驍勇,名聲較大,光芒自然被呂布遮住不少。
根據《三國志·呂布傳》記載:“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這句話的意思是:“呂布雖然驍勇,卻無識人之明,任人唯親。”也正是因為呂布的這一特點,他手下的諸多人才被埋沒,例如統領陷陣營,曾大敗夏侯惇的高順,曾力圖為呂布設奇謀破敵的陳宮等。所以張遼不被呂布重視也是意料之中的事,賢才不遇明主,又何談建功立業呢?
二.跟隨曹操後張遼如虎添翼首先,曹操並沒有因為張遼是降將而輕視他,反而將其加以優待。
在合肥之戰中,面對孫權的十萬大軍,張遼領兵八百,不但斬殺了陳武,重傷了淩統。甚至差點活捉孫權,孫權差點被嚇破了膽。
後來孫權有一次為了讚賞甘寧之勇,特意說到“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相敵也”。足以見孫權對他的忌憚,張遼在降曹之後,多次隨曹操出征,戰鬥經驗豐富了不少。
同時,曹操也是一位腹有韜略,熟讀兵書的明主,耳濡目染之下,對張遼自然影響不小,甚至可以說,是曹操成就了張遼。英雄遇英雄,則大事可成也!
一起探索不為人知的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