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星稀"是星月菩提高密度的外在表現,是選擇一條好星月的主要條件之一,具體表現在:首先月孔周圍沒有星點,星點距月孔較遠;其次星點的分佈均勻,星點細小,不密集,不粗大,星點越稀疏越好,這表明星月的密度高。
所以選擇好的星月,首先要觀察的標準就是"月朗星稀"。
什麼叫大留白?
"大留白"的形態接近於月朗星稀,就是星月表面有大面積的、沒有星點的空白處,就是中國畫中的"留白"一樣,但和月朗星稀不同的是,大留白不僅僅限於月孔周圍,只要是有大片無星點的空白,都叫"大留白"。
大留白一樣是星月密度較高的表現,天然的大留白星月質地上乘,而且更加潔白乾淨,是很多人喜歡的品相。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由於星點是星月的油腺,所以不可能存在沒有星點的星月,而且油腺過少,也會影響星月的掛瓷,所以過份追求大面積的"大留白"是沒有必要的。
由於原料所限,大留白一般只存在於小尺寸的星月菩提上,比如直徑7毫米以下的,如果你喜歡較大尺寸的星月,特別是準備做掛珠,配戴在脖子上的話,那麼最好是直徑10毫米以上的星月,這種情況就別追求大留白了,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什麼叫原生態?順白和陳籽的區別是什麼?
"原生態"顧名思義就是天然無人工最佳化的產物,特別是沒有水煮脫脂的;自然氧化變黃的就是"陳籽",就是自然放置下,星月氧化變黃後的成品,由於很多人喜歡自然變黃的星月,所以有很多不良商家用人為的方式讓星月變黃,比說染色、泡茶、浸泡弱酸等等,這些人工產品變黃的產品是不真實的,所以現在很多人就把純天然、自然變黃的星月叫做"原生態陳籽",以區別人工變黃的產品。
正常的星月菩提在加工後,是純白色的,這就是順白,但它在接觸空氣後,會很快氧化變黃,一般在一兩個月後,這種淡黃才會慢慢穩定,這時候再拿來盤玩,自然色差小、不易花,所以越來越受到老玩家的喜愛。
所以說原生態陳籽就是自然氧化後變黃的原生態順白星月,二者沒有好壞之分,喜歡潔白如玉的就選擇順白星月,喜歡澄黃如金、省去氧化過程、不用擔心色差過大的就選擇原生態陳籽,看個人喜歡了。
陰皮星月和青花瓷又是什麼星月?
星月是黃藤或紅藤的果核,而星月在生長中,如果果核被果肉的漿水侵蝕,果核就會帶上果肉的顏色,用果核加工出來的星月就會呈現出一片片的綠色,這種帶綠色的星月菩提我們稱之為"陰皮星月",其中珠子上面部分割槽域是綠色的叫"半陰皮",珠子完全是綠色的叫"全陰皮"。
陰皮星月由於個性的外表,也受到了一定人群的喜歡。
陰皮並不影響星月的密度,所以陰皮星月也有好有差,陰皮星月中如果密度高、瓷性好,表面高瓷光潔、光滑如玉的就是最好的星月之一,人們給它起了個很形象貼切的名稱——"青化瓷"。
所以"青花瓷"星月也是好星月之一,如果你喜歡高密高瓷、白中帶翡,那"青花瓷"是你不二之選。
核心問題:怎麼判斷星月菩提的密度高低?
知道了"月朗星稀"、"大留白"、"青花瓷"等名詞解釋,但還是有朋友疑惑怎麼看星月菩提的密度,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月孔是星月的芽孔,所以星月都會有,它不影響星月的密度,而星點是星月的油腺,油腺雖然是存滿了油腺,但它卻是中空的,所以星點多少會影響星月的密度,透過看星點來判斷星月菩提的密度高低主要是透過以下幾點。
首先要"星稀",表現在二個方面:在月孔周邊星要少,或者乾脆沒有星點;其它位置上的星點也要儘量的少,而且最好分佈均勻。
其次要"針眼星",就是星點要儘量的小,不能過於粗大,如果像針尖大小的星點是最好的。
第三要儘量少的"連星",連星就是星孔連在了一起,具體表現就是星點和星點挨在了一起,連星如果太多就表明密度不夠高,也說明星孔較大,但一串上面一個連星都沒有是不可能的,天然生長的油脂孔道不會是筆直的,有彎曲自然會有交叉,有交叉的地方自然產生連星,所以連星可以少,但追求"無連星"就是吹毛求疵了。
最後要是"黑星",星孔內的油脂顏色越深越好,不能是淺黃色或灰色,灰色油脂表明星月成熟度不夠,而淺黃色星孔的星月有可能是水磨甚至漂白過的,這些都會影響星月的密度,所以只有"黑星"才表明星月成熟度高,密度自然不會差。
在觀察完星孔後,再看星月本身硬度高,精拋後呈現瓷器般的高光,就是"高瓷"星月了,順白、陳籽和陰皮的星月只要是密度高的,都會有"高瓷"的觀感。
綜上所述,先看星孔,要求星稀、針眼星、少連星和黑星,再看高瓷,結合"月朗星稀",你就可選擇到一串密度很不錯的星月了,密度高的星月才能保證盤玩幾十年,老色開片、一串畢業。
"月朗星稀"是星月菩提高密度的外在表現,是選擇一條好星月的主要條件之一,具體表現在:首先月孔周圍沒有星點,星點距月孔較遠;其次星點的分佈均勻,星點細小,不密集,不粗大,星點越稀疏越好,這表明星月的密度高。
所以選擇好的星月,首先要觀察的標準就是"月朗星稀"。
什麼叫大留白?
"大留白"的形態接近於月朗星稀,就是星月表面有大面積的、沒有星點的空白處,就是中國畫中的"留白"一樣,但和月朗星稀不同的是,大留白不僅僅限於月孔周圍,只要是有大片無星點的空白,都叫"大留白"。
大留白一樣是星月密度較高的表現,天然的大留白星月質地上乘,而且更加潔白乾淨,是很多人喜歡的品相。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由於星點是星月的油腺,所以不可能存在沒有星點的星月,而且油腺過少,也會影響星月的掛瓷,所以過份追求大面積的"大留白"是沒有必要的。
由於原料所限,大留白一般只存在於小尺寸的星月菩提上,比如直徑7毫米以下的,如果你喜歡較大尺寸的星月,特別是準備做掛珠,配戴在脖子上的話,那麼最好是直徑10毫米以上的星月,這種情況就別追求大留白了,那是不可能存在的。
什麼叫原生態?順白和陳籽的區別是什麼?
"原生態"顧名思義就是天然無人工最佳化的產物,特別是沒有水煮脫脂的;自然氧化變黃的就是"陳籽",就是自然放置下,星月氧化變黃後的成品,由於很多人喜歡自然變黃的星月,所以有很多不良商家用人為的方式讓星月變黃,比說染色、泡茶、浸泡弱酸等等,這些人工產品變黃的產品是不真實的,所以現在很多人就把純天然、自然變黃的星月叫做"原生態陳籽",以區別人工變黃的產品。
正常的星月菩提在加工後,是純白色的,這就是順白,但它在接觸空氣後,會很快氧化變黃,一般在一兩個月後,這種淡黃才會慢慢穩定,這時候再拿來盤玩,自然色差小、不易花,所以越來越受到老玩家的喜愛。
所以說原生態陳籽就是自然氧化後變黃的原生態順白星月,二者沒有好壞之分,喜歡潔白如玉的就選擇順白星月,喜歡澄黃如金、省去氧化過程、不用擔心色差過大的就選擇原生態陳籽,看個人喜歡了。
陰皮星月和青花瓷又是什麼星月?
星月是黃藤或紅藤的果核,而星月在生長中,如果果核被果肉的漿水侵蝕,果核就會帶上果肉的顏色,用果核加工出來的星月就會呈現出一片片的綠色,這種帶綠色的星月菩提我們稱之為"陰皮星月",其中珠子上面部分割槽域是綠色的叫"半陰皮",珠子完全是綠色的叫"全陰皮"。
陰皮星月由於個性的外表,也受到了一定人群的喜歡。
陰皮並不影響星月的密度,所以陰皮星月也有好有差,陰皮星月中如果密度高、瓷性好,表面高瓷光潔、光滑如玉的就是最好的星月之一,人們給它起了個很形象貼切的名稱——"青化瓷"。
所以"青花瓷"星月也是好星月之一,如果你喜歡高密高瓷、白中帶翡,那"青花瓷"是你不二之選。
核心問題:怎麼判斷星月菩提的密度高低?
知道了"月朗星稀"、"大留白"、"青花瓷"等名詞解釋,但還是有朋友疑惑怎麼看星月菩提的密度,我們就來詳細說說。
月孔是星月的芽孔,所以星月都會有,它不影響星月的密度,而星點是星月的油腺,油腺雖然是存滿了油腺,但它卻是中空的,所以星點多少會影響星月的密度,透過看星點來判斷星月菩提的密度高低主要是透過以下幾點。
首先要"星稀",表現在二個方面:在月孔周邊星要少,或者乾脆沒有星點;其它位置上的星點也要儘量的少,而且最好分佈均勻。
其次要"針眼星",就是星點要儘量的小,不能過於粗大,如果像針尖大小的星點是最好的。
第三要儘量少的"連星",連星就是星孔連在了一起,具體表現就是星點和星點挨在了一起,連星如果太多就表明密度不夠高,也說明星孔較大,但一串上面一個連星都沒有是不可能的,天然生長的油脂孔道不會是筆直的,有彎曲自然會有交叉,有交叉的地方自然產生連星,所以連星可以少,但追求"無連星"就是吹毛求疵了。
最後要是"黑星",星孔內的油脂顏色越深越好,不能是淺黃色或灰色,灰色油脂表明星月成熟度不夠,而淺黃色星孔的星月有可能是水磨甚至漂白過的,這些都會影響星月的密度,所以只有"黑星"才表明星月成熟度高,密度自然不會差。
在觀察完星孔後,再看星月本身硬度高,精拋後呈現瓷器般的高光,就是"高瓷"星月了,順白、陳籽和陰皮的星月只要是密度高的,都會有"高瓷"的觀感。
綜上所述,先看星孔,要求星稀、針眼星、少連星和黑星,再看高瓷,結合"月朗星稀",你就可選擇到一串密度很不錯的星月了,密度高的星月才能保證盤玩幾十年,老色開片、一串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