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老師好”這三個字,心想,不會又是一部高大上、偉光正的作品吧。
不自覺腦補了很多情節和套路,老師如何不辭辛勞,如何默默付出,如何愛護學生……
看完《老師好》發現果不其然。
無論是免費給學生補習功課,還是為生病的學生募捐,抑或拯救一個差生。
劇情多少顯得中規中矩,無外乎一篇平淡的流水日記
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處理——把主角還原成一個人來講述,這是一個好老師,但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老師,甚至還有諸多問題。
老師也是人,也有諸多無能為力
苗婉秋考上了清華,卻因家庭成分的原因,無緣大學,便去了南宿一中當老師。
連續多年被評選優秀教師,直到遇到了電影中的一幫孩子。
孔子說,有教無類。
苗婉秋多多少少是帶有色眼鏡的。
第一堂課看到洛小乙帶著斧子進班級,隨後自己的腳踏車被破壞,直接認定是洛小乙帶頭做的,任洛小乙強烈反抗。反抗無效。
洛小乙想要入團,便買塊雪糕賄賂下苗婉秋的女兒,苗婉秋看到腦補的全是洛小乙要綁架或者傷害自己的女兒,拿著棍子一頓亂揮。
當然,這些情節制造了不少笑點。
與之相對應的,苗婉秋看到學習優異的安靜,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無論是任命班長,還是保送學生的選擇,苗婉秋給予安靜太多厚望。
想著這個孩子能實現當年未竟的夢想——考上清華。
安靜在高考前出了車禍,自然沒能如願,隨後復讀兩年,成績也都不理想。
是的,苗婉秋並沒有培養出一個清華的學生。
高考前夕,為了不讓學生們浪費時間,苗婉秋禁止大家參與藝術節的比賽。
上年因為染指甲得了第二的關婷婷自是不幹,偷偷組織了一個小隊伍,找時間練習。
卻還是不幸被苗婉秋髮現。
當然被扼殺了。除了關婷婷倔強地一個人在天台上繼續練舞,其他人乖乖地回到教室。
直到比賽的當天晚上,大家擔心著表演,無心學習,想請假支援關婷婷,卻仍被苗婉秋阻止。
學生們一個個衝出教室。
一個人上臺的關婷婷,後面多出一個隊伍。
如何面對平凡人生,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一個人留在教室的苗婉秋,想到的是自己當年高考前的畫面:緊張的備考氛圍中,苗婉秋在班上吹起了口琴,老師張國立看到了,並未阻止,任他把曲子吹完。
從這一刻起,苗婉秋的思想開始動搖了。
無論是有色眼鏡看學生,還是把自己的路徑投射給學生,抑或只關心學生的成績……
苗婉秋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一個老師。
如願去到清華的苗婉秋,大抵也不會去做一個老師。
老師,是苗婉秋人生無奈的一個選擇。反過來說,學校何嘗不是苗婉秋人生的庇護所?
但做了選擇,就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既然存在諸多問題,那就改吧?
故事要結束了呀,怎麼改呢?
不好聽點,苗婉秋在高考前夕當了逃兵,去到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任教。
好聽點,苗婉秋去尋找他的初心去了。
你看,多麼讓人無奈的人生。
誠如講一個平凡大學老師故事的《斯通納》所言:
你也在弱者之列——你是個夢想家,一個更瘋狂世界的瘋子,但是你有個頑疾。你覺得這裡有某種東西值得去尋找。但你很快會明白,你將同樣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不會跟這個世界拼搏。
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裡納悶,到底做錯了什麼。因為你總是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而它沒有那麼東西,它也不希望如此。
棉花裡的象蟲,豆莢裡的蠕蟲,玉米里的穿孔蟲。你無法面對它們,你又不會與它們搏鬥;因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執了。你在這個世界沒有安身之地。
這樣看人生似乎太悲觀了,權且這樣理解苗婉秋的出走吧:
苗老師自覺沒當好一名教師,懷揣老師當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教誨,去到一所山區小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故事的最後,坐在輪椅上的安靜看到了老師——一個頭發白了的平凡老人的背影。
安靜沒考上清華,也沒和喜歡她的洛小乙在一起。
導演說:“不管他們是否在一起了,是否考上了清華,這都是他們的青春,都是他們的人生。”
是啊,我們大多數的人生不正是這樣嗎?
人生的高光能有幾束?多的是平凡的日子,無能為力的人事。
那個年代和這個題材。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即然票房不差。于謙老師還是️料。其碼比郭德鋼老師強丟丟。呵呵!有本色出演部分。能夠喚起一個年代的記憶。說明一切。
看到“老師好”這三個字,心想,不會又是一部高大上、偉光正的作品吧。
不自覺腦補了很多情節和套路,老師如何不辭辛勞,如何默默付出,如何愛護學生……
看完《老師好》發現果不其然。
無論是免費給學生補習功課,還是為生病的學生募捐,抑或拯救一個差生。
劇情多少顯得中規中矩,無外乎一篇平淡的流水日記
電影對人物的塑造和處理——把主角還原成一個人來講述,這是一個好老師,但這不是一個完美的老師,甚至還有諸多問題。
老師也是人,也有諸多無能為力
苗婉秋考上了清華,卻因家庭成分的原因,無緣大學,便去了南宿一中當老師。
連續多年被評選優秀教師,直到遇到了電影中的一幫孩子。
孔子說,有教無類。
苗婉秋多多少少是帶有色眼鏡的。
第一堂課看到洛小乙帶著斧子進班級,隨後自己的腳踏車被破壞,直接認定是洛小乙帶頭做的,任洛小乙強烈反抗。反抗無效。
洛小乙想要入團,便買塊雪糕賄賂下苗婉秋的女兒,苗婉秋看到腦補的全是洛小乙要綁架或者傷害自己的女兒,拿著棍子一頓亂揮。
當然,這些情節制造了不少笑點。
與之相對應的,苗婉秋看到學習優異的安靜,彷彿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無論是任命班長,還是保送學生的選擇,苗婉秋給予安靜太多厚望。
想著這個孩子能實現當年未竟的夢想——考上清華。
安靜在高考前出了車禍,自然沒能如願,隨後復讀兩年,成績也都不理想。
是的,苗婉秋並沒有培養出一個清華的學生。
高考前夕,為了不讓學生們浪費時間,苗婉秋禁止大家參與藝術節的比賽。
上年因為染指甲得了第二的關婷婷自是不幹,偷偷組織了一個小隊伍,找時間練習。
卻還是不幸被苗婉秋髮現。
當然被扼殺了。除了關婷婷倔強地一個人在天台上繼續練舞,其他人乖乖地回到教室。
直到比賽的當天晚上,大家擔心著表演,無心學習,想請假支援關婷婷,卻仍被苗婉秋阻止。
學生們一個個衝出教室。
一個人上臺的關婷婷,後面多出一個隊伍。
如何面對平凡人生,才是大多數人的人生課題
一個人留在教室的苗婉秋,想到的是自己當年高考前的畫面:緊張的備考氛圍中,苗婉秋在班上吹起了口琴,老師張國立看到了,並未阻止,任他把曲子吹完。
從這一刻起,苗婉秋的思想開始動搖了。
無論是有色眼鏡看學生,還是把自己的路徑投射給學生,抑或只關心學生的成績……
苗婉秋意識到自己沒有做好一個老師。
如願去到清華的苗婉秋,大抵也不會去做一個老師。
老師,是苗婉秋人生無奈的一個選擇。反過來說,學校何嘗不是苗婉秋人生的庇護所?
但做了選擇,就必須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既然存在諸多問題,那就改吧?
故事要結束了呀,怎麼改呢?
不好聽點,苗婉秋在高考前夕當了逃兵,去到一所偏遠的山區小學任教。
好聽點,苗婉秋去尋找他的初心去了。
你看,多麼讓人無奈的人生。
誠如講一個平凡大學老師故事的《斯通納》所言:
你也在弱者之列——你是個夢想家,一個更瘋狂世界的瘋子,但是你有個頑疾。你覺得這裡有某種東西值得去尋找。但你很快會明白,你將同樣因為失敗而與世隔絕;你不會跟這個世界拼搏。
你會任由這個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來,你還躺在這裡納悶,到底做錯了什麼。因為你總是對這個世界有所期待,而它沒有那麼東西,它也不希望如此。
棉花裡的象蟲,豆莢裡的蠕蟲,玉米里的穿孔蟲。你無法面對它們,你又不會與它們搏鬥;因為你太弱了,你又太固執了。你在這個世界沒有安身之地。
這樣看人生似乎太悲觀了,權且這樣理解苗婉秋的出走吧:
苗老師自覺沒當好一名教師,懷揣老師當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的教誨,去到一所山區小學,關心孩子們的學習,也關心他們的健康快樂成長。
我不是在最好的時光遇見了你們,而是遇見了你們,我才有了這段最好的時光。
故事的最後,坐在輪椅上的安靜看到了老師——一個頭發白了的平凡老人的背影。
安靜沒考上清華,也沒和喜歡她的洛小乙在一起。
導演說:“不管他們是否在一起了,是否考上了清華,這都是他們的青春,都是他們的人生。”
是啊,我們大多數的人生不正是這樣嗎?
人生的高光能有幾束?多的是平凡的日子,無能為力的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