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影像醫生小哥
-
2 # 張掖育兒幫
鵝口瘡很少會對寶寶造成什麼危害,只是會有點癢,嘴裡疼,算不上什麼,不過很多患鵝口瘡的寶寶在吃奶時顯得很急躁。積存在舌頭和口腔黏膜上的乳汁看起來跟鵝口瘡很像,但乳汁能夠輕易擦掉,而鵝口瘡不能。如果你去刮舌頭或黏膜上的白斑,只會擦掉表層,有時甚至會有些輕微的出血。寶寶不太可能從別的寶寶那裡傳染鵝口瘡,而是由於他自身的酵母菌過度繁殖造成的。這種酵母菌在沒人知曉的情況下悄悄地在嘴巴和面板上大肆繁殖。事實上,寶寶在分娩透過產道時可能會感染到酵母菌。
醫生會給你配一些抗真菌藥物。用你的手指或配套的塗藥器把藥抹在那些白斑上以及嘴裡其他部位的黏膜上,一天4次,連續抹10天。除藥物治療外,這裡還給大家介紹一個簡單的家庭療法:用指尖沾嗜酸菌製劑粉末塗抹在白斑上,一天兩次,持續一週。
酵母菌比較頑固,難以根除,因此一般要進行多個療程才能徹底治癒。如果寶寶用安撫奶嘴或吃奶粉,每天用沸水把這些器具煮20分鐘。患鵝口瘡的寶寶可能也會患真菌性尿布疹。
在給寶寶餵母乳時,寶寶的鵝口瘡可能會傳染給你的乳頭。感染的乳頭會感到疼痛,微微發紅或粉紅,面板略微發脹、變幹,會脫皮,還會發癢、發燙,餵奶之後感到乳頭內部隱隱作痛。乳頭的治療同寶寶的鵝口瘡一樣,只要用抗真菌藥膏塗抹,就能將酵母菌趕走。如果乳頭的感染非常嚴重,醫生會給你開口服抗真菌藥物。媽媽們也可以直介面服嗜酸菌製劑膠囊,以此更快地清除感染的真菌。
-
3 # 菜丫2
鵝口瘡為嬰兒常見的口腔疾病,因為白色乳塊樣白屑酷似鵝口,故稱“鵝口瘡”,如果治療不及時白屑可蔓延至咽喉。食管、氣管,影響呼吸與吮吸,也可出現危候。西醫認為本病為口腔黏膜感染白色念珠菌,或者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而引起菌群失調。
中醫認為本病與心脾積熱和虛火上炎有關,多見於體弱及營養不良等慢性病嬰兒。辨證論治如下: 1.心脾積熱 主證:白屑見於頰黏膜,或舌面等,其周圍紅色,可波及口唇、牙齦、軟胯。煩躁不安,哭鬧,流涎,拒食,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尖紅赤、苔黃、脈數、指紋紫滯。 治法:清熱瀉火,解心脾積熱。方藥:清熱瀉脾飲加減(本方為鵝口瘡常用方劑)。黃芩,黃連,燈芯草,桅子,石膏,生地,赤茯苓,甘草。
方解:黃連、山梔清心瀉火;黃芩、石膏瀉脾胃鬱熱;生地涼血滋陰以制火;赤茯苓,燈蕊引熱下行。諸藥合用,積熱瀉除,火不上薰。 加減:發熱加銀花、連翹,清熱解毒;便秘加大通便瀉火;小便短赤加木通清熱導赤;口渴加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 2.虛火上浮
主證:口腔白屑散在,周圍焮紅不明顯,或口舌糜爛,顴紅,手足心熱,口子不欲飲。低熱,食慾不振,大便或溏,小便赤,舌光少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滋陰潛陽,引火歸原。方藥:六味地黃丸加肉桂。熟地,山萸肉,淮山藥,茯苓,澤瀉,丹皮,肉桂(焗服)。 方解:熟地養血補腎,益陰填精;山莫肉滋陰補腎,固澀精氣;淮山藥健脾補氣,茯苓、澤瀉滲溼,導火下引;丹皮涼血退熱;肉桂納氣,引火歸原。 加減:白屑色淡紅,面白神疲、納呆便搪,可用黃柏、白朮、扁豆;白屑較多、吮乳困難加蒲公英。
-
4 # 傑才育兒
如何預防鵝口瘡?
1.注意母親奶頭和食具的消毒和清潔
2.清潔寶寶的手指和玩具
3.不要替寶寶嘗食物
4.加強寶寶的營養提高身體防禦能力
5.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每天清潔口腔
治療:制黴菌素:區域性可以用5萬~10萬U/ml的水混懸液塗布,每4小時1次,塗布後可嚥下。
回覆列表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見於嬰幼兒。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治療
用弱鹼性溶液,如2%~5%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塗擦冰硼油(中藥冰硼散做成糊狀蜜劑)、制黴菌素混懸劑等效果良好。加強營養,特別適量增加維生素B2和維生素C。
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預防
1.產婦有陰道黴菌病時應積極治療,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3.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並定期消毒。
5.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以預防傳播。
6.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7.在幼兒園過集體生活的幼兒,用具不可混用。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