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詳。周孝王侄孫,懿王的兒子,孝王的侄孫。《史記·周本紀》雲:“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孝王死後繼位。在位30年,病死,葬處不明。姬燮,原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繼位,但他懦弱無能,被懿王叔孝王奪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諸侯又依據父子子繼的定例,扶立他為帝。姬燮對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諸侯禮拜的慣例,變為朝見時步下堂來和諸侯相見,天子的威嚴了就大為下降。後來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又尖銳化,姬燮曾烹殺齊哀公。他在位朝間,被穆王遷居太原一帶的犬戎不斷地反叛,姬幾次派兵征討,都未能根除。 姬燮繼位後的第三十年,病倒,立子姬胡為太子。 翌年姬病死。 姬燮死後的廟號為夷王。 周夷王時,由於周王室勢力的削弱,加上夷王又是由諸侯推上王位的,因此諸侯對夷王並不是很尊重。當時,齊國是西周較大的諸侯國,齊哀公就對夷王不夠尊重。於是紀侯在夷王面前進獻讒言,周夷王一怒之下,就將齊哀公處死了。《古本竹書紀年》說:周夷王“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於鼎”。史稱“哀公烹乎周”。這在當時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夷王本想以此殺雞儆猴,卻非但沒有遏止諸侯的反周情緒,反而還有所激發,為了安撫其他諸侯,周夷王只得“紓尊降貴”。《禮記·郊特牲》中說:“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周夷王下堂而見諸侯,標誌著周天子地位的下降。鄭玄在《禮記注》中雲:“夷王,周康王之玄孫之子也。時微弱,不敢自尊於諸侯。”由於周天子地位的下降,被周穆王遷於太原一帶的犬戎也乘機向渭水中下游侵犯。《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夷王“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在《穆王》中說過,此“太原”非今山西之太原,大約在今甘肅境內,至於俞泉的所在,今已無考。周夷王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始終沒有控制住西戎的入侵。周夷王在位十二年,病後立姬胡為太子,翌年周夷王病死,姬胡繼位為厲王。
夷王,名姬燮,生卒年不詳。周孝王侄孫,懿王的兒子,孝王的侄孫。《史記·周本紀》雲:“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孝王死後繼位。在位30年,病死,葬處不明。姬燮,原為懿王太子,懿王死,就由他繼位,但他懦弱無能,被懿王叔孝王奪取了王位。孝王病死,諸侯又依據父子子繼的定例,扶立他為帝。姬燮對諸侯十分感激,一改以前天子站在堂上受諸侯禮拜的慣例,變為朝見時步下堂來和諸侯相見,天子的威嚴了就大為下降。後來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又尖銳化,姬燮曾烹殺齊哀公。他在位朝間,被穆王遷居太原一帶的犬戎不斷地反叛,姬幾次派兵征討,都未能根除。 姬燮繼位後的第三十年,病倒,立子姬胡為太子。 翌年姬病死。 姬燮死後的廟號為夷王。 周夷王時,由於周王室勢力的削弱,加上夷王又是由諸侯推上王位的,因此諸侯對夷王並不是很尊重。當時,齊國是西周較大的諸侯國,齊哀公就對夷王不夠尊重。於是紀侯在夷王面前進獻讒言,周夷王一怒之下,就將齊哀公處死了。《古本竹書紀年》說:周夷王“三年,王致諸侯,烹齊哀公於鼎”。史稱“哀公烹乎周”。這在當時是一件駭人聽聞的事,夷王本想以此殺雞儆猴,卻非但沒有遏止諸侯的反周情緒,反而還有所激發,為了安撫其他諸侯,周夷王只得“紓尊降貴”。《禮記·郊特牲》中說:“覲禮,天子不下堂而見諸侯。下堂而見諸侯,天子之失禮也,由夷王以下。”周夷王下堂而見諸侯,標誌著周天子地位的下降。鄭玄在《禮記注》中雲:“夷王,周康王之玄孫之子也。時微弱,不敢自尊於諸侯。”由於周天子地位的下降,被周穆王遷於太原一帶的犬戎也乘機向渭水中下游侵犯。《古本竹書紀年》記載:夷王“命虢公率六師伐太原之戎,至於俞泉,獲馬千匹。”在《穆王》中說過,此“太原”非今山西之太原,大約在今甘肅境內,至於俞泉的所在,今已無考。周夷王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但始終沒有控制住西戎的入侵。周夷王在位十二年,病後立姬胡為太子,翌年周夷王病死,姬胡繼位為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