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上一輩的父母為了培育我們辛苦了一生, 我們又怎能自私的只顧自己,不為家庭和孩子奉獻呢? 這是東西方的觀念差距? 還是不同年代人的宿命? 亦或是個人的觀念。 如何才能調節這之間的平衡呢?
4
回覆列表
  • 1 # 大小S說英語

    當你選擇讓孩子誕生的那刻起,你就已經沒了選擇權,生易養難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但是何為輕鬆何謂拼搏每個人的標準和感受肯定不一樣。為了自己過得好也需要付出努力,沒有誰是輕鬆隨便成功的。

    為了孩子就放棄自我追求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意思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靈魂有獨立的人格,沒有誰該為了誰就犧牲自己的,或者說有時候的“犧牲”看似為了別人,究其根本還是為了自我救贖或成就吧

  • 2 # 漂泊城裡的莊稼漢老九

    首先人只要活著不管你身價億萬還是一貧如洗,不管你是權傾朝野還是世間螻蟻,從一出生就肩負著兩種責任,一是社會責任,不管自己過得怎麼樣都不能給社會帶來人為的負擔,不能給你家人以外的人帶來不便。二是家庭責任,孝敬老人至終,撫養子女成人。

    努力的拼搏不單是為了下一代主要是為了自己活的有質量有尊嚴,所有的社會關係之中,你和你自己的關係最重要,你可以輕鬆的過好自己也沒人說什麼,但自己活的不一定有質量有尊嚴,你可以成功但不可能有快樂,你可以有家庭但缺乏溫暖,你可以萬紫千紅高朋滿座,但缺乏高山流水患難之交。人生百年轉眼是空,要學會在短暫的時間內經營好自己,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努力的博一下就是為了自己活的有價值,有質量,有尊嚴,自己的努力將會獲得社會的認可,家人的尊重。即可精彩了自己又了享受著天倫之樂,豈不美哉!

  • 3 # 劍外忽聞歌古調

    輕鬆的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容易陷入散漫不上進的漩渦。

    而全為孩子而活,為了他拼搏,活得即辛苦又拘謹,而且容易失去自我。

    你的努力付出可能只是一廂情願,孩子可能會不喜歡,或者會對你的工作並不認可,因為你又可能失去了陪伴。

    所以說在這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即關注孩子的成長,也不丟失自己,注重自己的發展和個人的生活。

    說到底,你和你的孩子是兩個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是?

  • 4 # 文文媽育兒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的人生價值觀也不同。

    有的人認為一個人一定要實現個人價值,畢竟人生苦短,首先要做好自己,自己過得舒適自在就可以。如果,一個人自己過得都不好,談什麼照顧別人,更別說下一代。你就是你,不需要為別人活,一定要為自己活著。輕鬆的過好自己,看似簡單,實則不易。

    為下一代拼搏,是我們中國家庭普遍出現的現象。中華民族自古至今都有勤勞吃苦、無私奉獻精神,父母對自己的子女更是有求必應,傾其所有。甚至有的父母辛辛苦苦攢了一輩子的錢,還不夠付房子的首付。父母在拼搏的同時,何曾想過自己,就很容易迷失自我。但是在這為下一代拼搏的過程中,也收穫了家庭的幸福,完成了自己對家庭的責任。

    人這一輩子是很短暫的,我們應該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有意義的事情。不管是為自己活,還是為下一代活,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對的起自己,對得起下一代,凡事要順其自然。最關鍵的是要享受生活,珍惜身邊人。

  • 5 # 二孃說育兒

    一、先做好自己:我們人生的第一個角色首先是自我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有不同的定位。無論我們是選擇做一個全職家庭主婦,還是做一個職業女性,其實都是不簡單的。如果一個人對自己有所要求,一定不可能輕鬆。

    前段時間有個孩子給媽媽的一封信,刷了屏。在這封信中,孩子很鄙視母親,覺得母親在家蓬頭垢面,平時不學會學習新的東西,和時代脫節,和父親的關係也一般,自己有這樣的母親,感覺很不開心。

    我們每個人首先是自己,然後才能涉及到在社會中的其他角色。一時的輕鬆可能會帶來更多的遺憾。從這個角度來說,你也要盡力。

    二、做好媽媽: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

    現如今,人們對原生家庭的研究越來越重視。我們也越來越認識到養育者對孩子的重要作用。

    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的對孩子有一定的期望,我們希望將來的孩子能夠出色的在社會上立足。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虛榮心,同時,從更高層的意義上來說,用龍應臺的話說:就是我們希望將來他有選擇的權利和能力。

    有什麼樣的孩子,就有什麼樣的父母。孩子就是我們人生的鏡子。如果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也是一個努力上進的人,那麼我們自己也要努力。

    三、物質條件: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作為一個愛孩子的父母,我想每個父母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比如說能夠讓他們有學習樂器的機會,能夠上各種培訓班,將來能夠遊學海外,有更寬廣的事業。而這些當然是需要物質基礎的。

    可能有人會說,如果另一半能夠賺錢就足夠了。我的觀點卻不是這樣。這個時代變化很快,婚姻也變得越來越不靠譜。如果自己能夠給孩子們分配的物質條件,那麼自然是更好的選擇。

    當然矯枉不能過正,最重要的是平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努力工作的同時還是要平衡。所以我覺得:沒有一條路好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學畫畫,當美術編輯,先學哪種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