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蔘大補,大家都這麼認為,那麼人蔘補在哪?用現在的科學方法應該如何解釋
人蔘的治療作用大都是根據中醫的理論,只有符合這些病因導致的症狀,才可以服用,反之就會產生副作用!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乾燥根和根莖。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傳統以吉林撫松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稱吉林參。野生者名“山參”;栽培者俗稱“園參”。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山參”,習稱“籽海”。多於秋季採挖,洗淨經晒乾或烘乾。潤透,切薄片,乾燥,或用時粉碎、搗碎。本品有特異香氣,味微苦而甘。以切面色淡黃白,點狀樹脂道多者為佳。生用。
【藥性】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
【應用】
1.氣虛欲脫,肢冷脈微
本品甘溫補虛,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之要藥。凡大汗、大吐、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息微弱,汗出不止,脈微欲絕的危重證候,單用人蔘大量濃煎服,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等亡陽徵象者,常與回陽救逆的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等亡陰徵象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脾虛食少,廢墟喘咳,陽痿宮冷
本品歸脾經,為補脾氣之要藥,凡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常與白朮、茯苓、甘草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益氣健脾藥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
本品歸肺經,亦長於補肺氣。凡肺氣虛弱,咳嗽無力,氣短喘促,聲低懶言,咳痰清稀,自汗脈弱者,常與黃芪、五味子、紫菀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歸腎經,又有益腎氣、助腎陽之功。若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或喘促日久,肺腎兩虛者,常配伍蛤蚧、胡桃仁等藥,如人蔘蛤蚧散(《衛生寶鑑》)、人蔘胡桃湯(《濟生方》)。若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陽痿宮冷,多與鹿茸,肉蓯蓉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同用。
3.氣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適用於氣津兩傷,短氣,口渴者。若用治熱病氣津兩傷,身熱煩渴,口舌乾燥,汗多,脈大無力者,常與石膏、知母同用,如白虎人蔘湯(《傷寒論》)。至於消渴病,氣陰兩傷者,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常用。
4.氣血虧虛,久病虛羸
本品味甘,能補氣以生血、養血,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久病虛羸者,可與白朮、當歸、熟地黃等藥配伍,如八珍湯(《瑞竹堂經驗方》)。
5.心氣不足,驚悸失眠
本品歸心經, 能補益心氣,安神益智。適宜於心氣虛弱,心悸怔忡,胸悶氣短,失眠多夢,健忘等,常與黃芪、茯苓、酸棗仁等藥配伍。若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體倦食少者,常配伍黃芪、當歸、龍眼肉等補氣養血安神藥,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腎不交,陰虧血少,虛煩不眠,心悸健忘者,則配伍生地黃、當歸、酸棗仁等滋陰養血安神之品,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正氣虧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如人蔘敗毒散(《和劑局方》)、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虛脫可用15~30g,文火另煎兌服。也可研粉吞服,1次2g,1日2次。
【使用注意】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
人蔘的治療作用大都是根據中醫的理論,只有符合這些病因導致的症狀,才可以服用,反之就會產生副作用!
本品為五加科植物人蔘的乾燥根和根莖。主產于吉林、遼寧、黑龍江,傳統以吉林撫松縣產量最大、質量最好,稱吉林參。野生者名“山參”;栽培者俗稱“園參”。播種在山林野生狀態下自然生長的稱“林下山參”,習稱“籽海”。多於秋季採挖,洗淨經晒乾或烘乾。潤透,切薄片,乾燥,或用時粉碎、搗碎。本品有特異香氣,味微苦而甘。以切面色淡黃白,點狀樹脂道多者為佳。生用。
【藥性】甘、微苦,微溫。歸心、肺、脾、腎經。
【功效】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
【應用】
1.氣虛欲脫,肢冷脈微
本品甘溫補虛,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為拯危救脫之要藥。凡大汗、大吐、大瀉、大失血或大病、久病所致元氣虛極欲脫,氣息微弱,汗出不止,脈微欲絕的危重證候,單用人蔘大量濃煎服,如獨蔘湯(《景嶽全書》)。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四肢逆冷等亡陽徵象者,常與回陽救逆的附子同用,以補氣固脫,回陽救逆,如參附湯(《正體類要》)。若氣虛欲脫兼見汗出身暖,渴喜冷飲,舌紅乾燥等亡陰徵象者,本品兼能生津,常與麥冬、五味子配伍,以補氣養陰,斂汗固脫,如生脈散(《內外傷辨惑論》)。
2.脾虛食少,廢墟喘咳,陽痿宮冷
本品歸脾經,為補脾氣之要藥,凡脾氣虛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常與白朮、茯苓、甘草配伍,如四君子湯(《和劑局方》)。若脾氣虛弱,不能統血導致失血者,本品又能補氣以攝血,常與黃芪、白朮等益氣健脾藥同用,如歸脾湯(《濟生方》)。
本品歸肺經,亦長於補肺氣。凡肺氣虛弱,咳嗽無力,氣短喘促,聲低懶言,咳痰清稀,自汗脈弱者,常與黃芪、五味子、紫菀等藥同用,如補肺湯(《千金方》)。
本品亦歸腎經,又有益腎氣、助腎陽之功。若腎不納氣的短氣虛喘或喘促日久,肺腎兩虛者,常配伍蛤蚧、胡桃仁等藥,如人蔘蛤蚧散(《衛生寶鑑》)、人蔘胡桃湯(《濟生方》)。若治腎陽虛衰,腎精虧虛,陽痿宮冷,多與鹿茸,肉蓯蓉等補腎陽、益腎精之品同用。
3.氣虛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本品既能補氣,又能生津。適用於氣津兩傷,短氣,口渴者。若用治熱病氣津兩傷,身熱煩渴,口舌乾燥,汗多,脈大無力者,常與石膏、知母同用,如白虎人蔘湯(《傷寒論》)。至於消渴病,氣陰兩傷者,人蔘既能補益肺脾腎之氣,又能生津止渴,故治消渴的方劑中常用。
4.氣血虧虛,久病虛羸
本品味甘,能補氣以生血、養血,脾氣虛衰,氣虛不能生血,以致氣血兩虛,久病虛羸者,可與白朮、當歸、熟地黃等藥配伍,如八珍湯(《瑞竹堂經驗方》)。
5.心氣不足,驚悸失眠
本品歸心經, 能補益心氣,安神益智。適宜於心氣虛弱,心悸怔忡,胸悶氣短,失眠多夢,健忘等,常與黃芪、茯苓、酸棗仁等藥配伍。若心脾兩虛,氣血不足,心悸失眠,體倦食少者,常配伍黃芪、當歸、龍眼肉等補氣養血安神藥,如歸脾湯(《濟生方》)。若心腎不交,陰虧血少,虛煩不眠,心悸健忘者,則配伍生地黃、當歸、酸棗仁等滋陰養血安神之品,如天王補心丹(《攝生祕剖》)。
此外,本品還常與解表藥、攻下藥等祛邪藥配伍,用於氣虛外感或裡實熱結而正氣虧虛之證,有扶正祛邪之效,如人蔘敗毒散(《和劑局方》)、新加黃龍湯(《溫病條辨》)。
【用法用量】煎服,3~9g;挽救虛脫可用15~30g,文火另煎兌服。也可研粉吞服,1次2g,1日2次。
【使用注意】不宜與藜蘆、五靈脂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