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之夭夭老牛
-
2 # 永和日記
新媒體時代,是否需要的區分"的,地,得",尚處於探討階段。
我的意見,要慎重對待。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有不同的意思,如果一味講究簡單明瞭快捷,把"的、地、得"意思合併,未來,語言的豐富性,歷史的延續性都會變弱斷裂。
現在,有一些人把"的、地"合併,不做分別,也確實,在某些語義上,不太好嚴格區別,"得"字單獨存在。這是可以商榷的。
社會是發展的,語言是發展的,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但是就目前來看,能區別,還是區別的好。
供參考!
-
3 # 老張講網際網路
我認為是有必要的。下面說說我的幾點觀點。
1.很多人認為“新媒體時代”著重在“新”,就不用太過於束縛,但我認為不管新舊,我們始終逃不出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框架。
3.如今人們的生活普遍快節奏,許多“糟粕”的東西混入我們的生活圈子,我們更應該做好細節,讓高的文化得以發展,以致良性迴圈。
所以我認為不管是否進入新媒體時代,我們都應該做好細節,讓高的文化得以發展。
-
4 # 樂樂心願
我認為肯定是要區分的,就好比說你想當個作者,但是你連最基本的文字應用都沒有掌握這肯定是不行的,就好比有外華人學漢語,說只學拼音不就好了嗎,但是事實是不行的,中國文字多音字多意字,你用拼音怎麼用,熟練掌握漢字的用法,才能展現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展現中國文化的魅力,展現中國文化的千變萬化,而不是單一的一個調調
-
5 # 夕錦韻
要區分,其中三者有極多的不同,分別有三種。
其一 讀音的不同
的,有時也發“di” “目的” “的確”。當“得”具佔有的意思時,發二聲。
其二,用法的不同
的是定語標記,用在主語或賓語前。地是狀語的標記,常放在謂語前。得用在動詞的後面,在其後加形容詞性的詞。
其三,含義不同
的,有多種用法,含有“目標”“確定”等多重含義 地,做名詞時,常用於實詞 。 得,表示“佔有” “取得”等含義。
多方面不同之處如此之多,三詞實在不適宜混用,當區分開來。
-
6 # 茶館閒聊
文化是在不斷髮展變化的,詞語的用法也不例外。文化由人創造,也由人來推進其變化發展,詞語的用法變或不變,當由大多數人的使用情況來決定,而不是因為所謂的“新媒體時代”。
因此,就目前的情況來說,必然是要區分的。
因為,現在學校不曾取消對這三個字用法的教授,大多數的人在使用這三個字時,會區分其用法。所以,有什麼理由由於少數人區分不來,而對此進行改變呢?
但是,未來或許真的會不再區分,將三者等同起來。出現這樣的情況並不奇怪,畢竟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就比如“空穴來風”、“七月流火”、“體無完膚”等詞語,就是因為錯用的情況非常普遍,逐漸地就將錯誤的意思當成了實際的意思。再後來,字典直接在原來的意思之上,新增了這個原本錯誤的解釋,錯的也就不再是錯。
想當初考試的時候,背得是好不容易啊。後來不用考試了,看到影視劇上用這些詞,還笑他們用錯了,可後來查了查字典,才發現是我滯後了,字典中早就加進去了我以為不對的意思用法。
類似的還有讀音,像“鐵騎突出刀槍明”,在學校的時候,老師教的這裡的“騎”是讀ji,但現在是讀qi。
再有的是“那”和“哪”,現在的用法跟以前相比,也是發生了變化。
所以,要是哪一天區分不了的人多了,不再區分也沒什麼不可能的。
回覆列表
必須嚴格區別!
區別:
1、後面接的詞性不同。
“的”後是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地”後是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得”後是形容詞或副詞及相關短語。
2、標記不同:
的——定語的標記,一般用在主語和賓語的前面。
地——狀語的標記,一般用在謂語(動詞、形容詞)前面。
得——補語的標記,一般用在謂語後面。
3、用法和結構形式不同:
“的”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修飾、限制“的”後面的事物,說明“的”後面的事物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名詞(代詞)+的+名詞。
“地”前面的詞語一般用來形容“地”後面的動作,說明“地”後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形容詞(副詞)+地+動詞(形容詞)。
“得”後面的詞語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得”前面的動作怎麼樣,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副詞。
所以三者的區別很大,目前有一種傾向,認為漢語越簡單越好,其實嚴格遵守漢語語法規則是保護漢語繼承傳統的一個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