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5
回覆列表
  • 1 # 水稻專業合作社888

    五月份是水稻種植的關鍵時期,這時候正處於水稻幼苗移栽期,稻農們需要在這段時間內做好適時移栽工作,促進水稻返青,並且定量施肥做好水分工作。

    一,忌插隔夜秧:幼苗營養消耗大,抗性降低返青慢。

    二,插秧過深1-2釐米為宜,過深則第一節分孽少,減少穗數影響產量。插深小於1釐米,穗雖然多而穗量少,不抗倒伏;插深大於2釐米穗少而不能高產。

    三,忌插秧田水過深:因為水深溫度低對分孽早發不利。大風天氣容易發生漂苗現象。

    四,忌插秧過早過晚5月15-25日為東北水稻高產移栽期。過早過晚都對產量有影響。

    五月分註定是稻農們非常忙碌的季節,因此稻農們應該做好管理工作,促進稻穀的健康生長,促進豐產穩產。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楊樹綠了,又到了插秧的季節。插秧應該是水稻生產中工作量最大、最辛苦的工作,那麼如何保證插秧的質量以對得起我們廣大種植戶的辛苦付出呢?下邊談談我的幾點經驗。

    1、插前帶殺蟲劑。正常來說應該是三帶,但是殺蟲劑是其中的重點。插前帶殺蟲劑可以防止插後5-7天內的蟲害問題。這對插後的蟲害防治非常關鍵。尤其是對插秧時間較晚、快到五月底才開始動手的種植戶來說,5月底和六月初是潛葉蠅的高發期。插前帶殺蟲劑可以防治短期內的蟲害。

    2、帶水插秧。秧苗從大棚移栽到大田,是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完全自然的環境的轉移,這主要秧苗有個適應期,也就是返青期。在移栽後,秧苗根系受損,尤其是機插秧苗,根系損傷更嚴重。根系在為發出新根之前,根系吸收水分和養分的能力變差,如果此時田間長期無水,會影響秧苗的返青和生長,從栽培學角度來說,返青後秧苗得到的積溫才是有效積溫,移栽後到返青前的積溫是無效的。所以,帶水插秧可以增加秧苗對水分和養分的吸收,加速返青同時可以保持泥溫防禦倒春寒的危害。

    3、澆水。秧苗移栽前需要澆次水,不用澆透。為什麼?如果是機插的話,秧盤土壤太乾,邊角易碎移栽時容易出現斷苗的情況,影響機插質量和速度。另外,如果是移栽時有大風天氣,秧盤土壤極易被吹乾,導致秧苗過分失水影響移栽後的秧苗成活率。所以,移栽前要澆水。

    4、插深和密度。無論是機插還是人工插秧,插深不要超過2釐米,過深秧苗分櫱受限,過淺易倒伏,以1.5-2釐米為宜。移栽密度的話建議採用9寸*3寸或者9寸*4寸的穴距,株數以5-7棵為宜。株數過多後期封行過早、空癟率高;過少分櫱不夠,影響產量。

    5、及時補充扶苗水。插後補充3釐米左右的扶苗水。若有低溫出現可適當加深。補充扶苗水一方面是防禦倒春寒帶來的低溫冷害,另一方面是為了加速秧苗的返青。此時可以撒施 5-7公斤每畝的硫酸銨類速效肥料補充秧苗的養分加速返青。

    6、及時噴施殺蟲劑。返青後初期是潛葉蠅的高發期,尤其是水深的地塊,基本上是最早出現蟲害的區域,潛葉蠅喜歡水深的區域產卵,所以,返青後要及時噴施殺蟲劑,減少潛葉蠅危害的機率。

  • 3 # 苗寨梨花

    我站農村手工插秧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雖然農村插秧看似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是還是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一、秧苗要求。在農村,如果沒有農業灌溉的農田,農民朋友開始就會把農田的水蓄得很深,因為他們怕乾旱。從培養秧苗的田裡,拔出來的秧苗不能過於矮小。最矮的秧苗,至少不能低於15公分,否則不好插,如果插淺,就容易漂浮;如果插深了,就會被水淹沒,這都不利於生長。矮小的秧苗根系不發達,一般一週要插2到3根為宜,高大肥碩的秧苗插一根到兩根即可。

    二、秧田翻耕要求。現在農村的農田大多數都不採用牛耕了,而是採用機械耕作。一般地,傳統的牛耕方法,水田的蓄水質量好,而機械翻耕要稍微差一些,機械翻工實際上只是省時省力。所以,當我們用機械翻耕的時候,一定要多耕幾遍,耙成稀泥,秧苗容易插穩,蓄水時間較長。

    三、水位要求。開始插秧的農田水位一定要把握好,如果水淺了,秧苗就不好插;如果水深了,也就容易淹沒秧苗,嚴重的會淹死秧苗。農田最佳的水位,要保證秧苗出水面1/2或者1/3的樣子。有水利條件灌溉的農田,保證秧苗出水面1/2就可以了,利於秧苗接受Sunny,生長更快。

    總之,你只要注意好上述這三點,並且能保證適量、適時的追肥,除草,殺蟲,秋收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 4 # 文過詩飛

    插秧是我們農民的最基種地技術之一,我從十幾歲時就開始給生產隊插秧,直到現在仍然是。

    說到插秧技巧我想跟朋友們淺議一下,雖說插秧農村80%的人都會,但從理論上說就不一定都能說的出來;生產隊插秧時講究很大,質量要求也特別嚴,地要求整平,行與行之間要求平衡 ,秧苗站直

    按規定有“三不載":不載隔宿秧、不載腳塘秧、不載拳頭秧。這個確實很有講究,不過,自連產責任制以後,種地人不再那麼多講究了,產量反倒連年上升,看來書本知識和實際操作經驗還是有差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聖這個頭銜應該給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