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彭如心老師
-
2 # 娜娜要努力奮鬥
天吶!趕緊帶寶寶看看,三歲不會說話存在很大問題的,是不正常的現象你知道嗎?
首先、三歲寶寶不會說話有可能是智力低下。兒童智力低下的根源是由於受遺傳、疾病等因素影響,為腦神經提供營養支援的地遞質分泌失調,導致中樞神經細胞無法獲得充足營養供應,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從而導致兒童智力低下;建議家長多給孩子一點關心和鼓勵,多嘗試去溝通交流;配合權威的專家治療。也有可能是發育晚不要著急,以後會好的。建議多陪陪小孩,多和他說話,鼓勵小孩多說話。多給孩子放童謠,讓他多看看動畫片等等。多帶他到室外走走,接近大自然,讓他更活潑一些有助於他的成長。
其次、三歲寶寶還不會說話有可能是聽力障礙。當存在聽力障礙時,不能接受外界訊號,從而影響說話,要進行聽力診斷;請你及時去醫院做檢查,如果是聽力障礙,一定要早早進行干預治療,不要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最後、三歲寶寶還不會說話有可能是孤獨症。主要表現是小孩和別人沒有言語、眼神和手勢的交流,典型的“視而不見,充耳不聞”,只對某一物品和某一項遊戲沉迷、感興趣,興趣愛好狹窄,動作刻板等,如有以上情形,要及時帶寶寶到兒童生長髮育科進行孤獨症篩查,必要時進行正規訓練。
總之孩子的事沒有小事,家長不要失職,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每一個階段的發展。
-
3 # 暖爸萌媽育兒記
巧得很,我家寶寶三歲時也一樣不會說話。不過我當時也不怎麼急。說話有早有晚,發育也是因人而異的,晚一點說話也是正常的吧。
我們這有個說法,就是長牙早的孩子,往往說話就晚。這一點在我家寶寶身上應驗了。當時她在五六個月的時候就長牙了。老人們都說:這孩子可能說話比較晚。
當時我們沒在意,覺得這可能是迷信說法。但事實上真是那樣。孩子各方面都很好,很活潑好動,沒有任何問題,唯一不足就是一直不會說話。
當然了,我們也不急。我們相信,孩子是正常的,說話只是早晚的事。後來到了三歲,上幼兒園了。可是小傢伙還是不會說話,只是咿咿呀呀的發一些簡單的發音。
如果她要表達什麼想法,往往都只能靠手語。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溝通交流。
事情也如我們設想的那樣,孩子最終還是學會了說話,而且講得別其他小朋友並無區別。
不過,真的完全正常嗎?說起來似乎還真的有點缺憾。如今孩子上小學了,等到她學拼音的時候,我才發現她在語音上的掌握真的是毫無天賦,很多發音或者音調,她都讀得很吃力。
跟其他寶媽交流過。她們說這也是正常的,很多寶寶小時候都會有那樣的現象。等到再長大些,這些問題一般都會自動消失的。
但我心裡總有些小疙瘩,我想,如果當時能夠多留意這個問題,對孩子一定會有更加積極的影響吧?
其實對小孩的干預並不用過於刻意。如果確認孩子身體並無缺陷,聽力沒問題的話,那麼平時多逗他說說話,對孩子就有很大的幫助了。
-
4 # 小格育兒工作室
作為專注0-3歲兒童教育的育兒師,小格認為有些寶寶晚說話並不是一件不正常的事。
有些寶寶在8個月左右就會說些簡單的漢字,最基礎的就是會叫爸爸、媽媽。
但也有一些寶寶兩歲三歲多了,還不會說話,或者說不清晰,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家長不要太著急。
只要我們觀察寶寶是可以聽得見的,也能理解我們講話的一些簡單意思,那我們就可以慢慢來輔導寶寶學習。
接下來,小格提供3個妙招幫寶寶輕鬆學說話:
要多看只有讓寶寶多接觸生活裡的事物,才能調動寶寶的好奇心,進一步產生說話的慾望。
所以細心的父母應多寶寶出去看看,培養他們的觀察力,調動她們的感知,為日後的開口說話打下基礎。
要多聽寶寶的模仿能力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的,寶寶的模仿能力讓他最先記住簡單的字和詞,時機成熟就能脫口而出。
所以豐富的聽力材料能大大加強寶寶頭腦中的儲備語言。
父母平時可以多對寶寶說話,傾聽別人說話或者其他大自然的聲音,如大自然的風聲,雨聲,甚至鳥叫聲都能讓寶寶漸漸熟悉這些聲音,也有利於寶寶早日開口說話。
要多模仿寶寶的學語言的行為都是從模仿開始,在教寶寶學說話時,媽媽們可以多帶寶寶玩一些模仿小動物的遊戲。
在遊戲中寶寶對媽媽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觀察和對媽媽動作和語言的模仿,都能夠為寶寶進一步的語言發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注小格,科學育兒知識應有盡有,新手媽媽上路不用愁!
回覆列表
因為父母失職。
首先,出生時有沒有檢查聽力。
0--1歲,有沒有去培養孩子的語言感覺功能。1--3歲,有沒有培養孩子的語言運動功能。
如果做好了,三歲,應該能背誦很多詩詞,兒歌,講很多小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