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糖加大少
-
2 # 穿梭歷史閱讀
魏忠賢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原名李進忠,明朝末期宦官。少年時原本是一個無賴,萬曆時因賭輸自閹入宮,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崇禎皇帝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乘嘉興貢生錢嘉徵彈劾魏忠賢十大罪,將他安置到鳳陽,不久下令逮捕法辦,魏途中聞訊自縊死。,其餘黨亦被肅清
-
3 # 南宮十五
說起太監,他並不只是中國古代的產物。古羅馬、古印度、古代北韓等國也都有。因為某些原因對男性進行閹割,為當官的,為了錢的,為了一步登天的。相傳魏忠賢就是欠了賭債為了躲避仇家而選擇進宮當了太監。
種種原因,而他們失去了一些東西,並且得到了另一些東西。恰恰失去的是他們最重要的。失去了尊嚴和身體的殘缺使得他們個別人在心理上極度變態。這就促使了在以後的生活當中不管是國家還是宮內宮外,他都會用這種變態的心理去處理管理。久而久之,他們的興趣又轉移到了金錢和權力上面。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取消太監製度。歸根結底還是在封建統治者身上。
-
4 # 青魚小賢
太監原先並不叫太監,叫宦官,是掌管君王宮廷日常生活起居等事物的官職。“太監”的說法是隋唐以後的事,唐高宗時,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來演變成了只要是宦官,就都通稱為“太監”。特別是明朝時太監權重一時,風行全國,太監的說法也就普遍根植於百姓心中。“太監”也成了那時候一個重要的職業,嗯,重要不是說它在政治中的重要影響,而是明朝時的罕見現象,人人爭當“太監”,擠得頭破血流也想進宮做太監的想法我們不懂,還形成了許多著名的“太監村”,其中聞名於全國的“太監專業戶”就有魏忠賢的故鄉河北肅寧。
宦官的歷史很悠久,先秦時候就有了,《周禮》、《詩經》、《禮記》對宦官就有相關記載。
作為整個王國或者說王朝的統治者,萬萬人之上,後宮佳麗三千,維持宮廷的日常運轉,缺少不了男人的參與,但又怕被“戴綠帽”的君王,所以決定只有閹割了的男人才能在宮中任職。不得不說中國古代人的技術相當了得,不僅可以閹雞閹牛,還可以閹人。但這種防護還是會出現個別的現象,就是矇混過關的,如被呂不韋送進宮的“嫪毐”,還有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都是特例,但不得不說這個政策使得皇帝被綠的機率幾乎為零。
進宮做太監其實只有在明朝才會成為一件瘋搶的事,倍有面兒。“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身體頭髮都是來自於父母,對於頭髮都不捨得修剪的古代人來說,閹割自身,使身體有缺,“斷子絕孫”更是難以想象的事,傳宗接代是家族傳承,傳遞香火的重中之重。因此司馬遷受宮刑之後才會如此面如死灰,覺得天一下子都塌下來了。這不僅是因為傳統的儒家教育,也是一個社會風俗所造成的影響,閹人為社會不恥。
但歷史就是這麼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兒。願意去做太監的人往往是出身貧苦,生活不下去,對生活失去向往,但又想苟且偷生,在苟且偷生後又想出人頭地的人。做太監,最接近整個帝國的權力中樞,一旦獲寵就能雞犬升天,老太監趙高就做出了最好的榜樣,雖然結局不太好,但人家影響了秦二世而亡,決定了一個超級帝國的命運,雖然遺臭萬年,但好歹史有留名。人這一輩子,不能留名青史,那就遺臭萬年好了。
太監成了歷代王朝覆滅的重要因素。趙高使得秦帝國加速滅亡,東漢末年十常侍禍亂朝野,明朝的東廠西廠使得官員人人自危。劉謹,魏忠賢等大太監掌握朝柄,生殺予奪,魏忠賢更是自稱“九太歲”,禍亂朝綱。還有晚清的大太監李蓮英。不得不說的是太監普遍沒有多大的學識,更多的是斗大字不識一個,一身的奴才氣,但他們卻能憑藉恩寵往往能成為王朝滅亡的導火索,權重一時,成為史書中不可缺少的一筆。不僅如此,也讓歷代君王們對後宮干政,宦官干政生出忌諱來。明令禁止他們參與朝政。這是歷史帶給他們的教訓,也是歷代前朝大太監們帶給皇帝們不可磨滅的巨大陰影。
看到電視上宮廷劇中穿梭的宦官身影,我們總有一份好奇,太監是咋樣的,被割了生殖器怎麼活下來的,是割哪裡。他們已經是古代歷代王朝宮廷中不可缺少的奴僕,現在是宮廷劇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其實太監們都是一群可憐人,但可憐人必有其可恨之處,就如他們禍亂朝綱時作威作福那般,歷代大太監都沒有很好的下場,不是凌遲處死,挖墳掘墓鞭屍就是夷滅家族。活著作威時瀟灑,死後算賬時悽悲!
當然宦官不僅有遺臭萬年,也有留名青史的。為我們熟知的就有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明朝時的鄭和七下西洋,都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歷史上留下了濃重斑斕的色彩。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敬仰!
回覆列表
說起太監,歷朝歷代都有,有名有姓被歷史記錄下來的也不在少數,一提起太監比較出名的有魏忠賢,李蓮英等,可能都會想起專權弄政,可是不可一概否認,要用兩面的眼光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