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慣與長夜
自從有了規範的社會制度,就有了比較人性化的休假制度,尤其是各機關事業單位上班的人士。那麼古代官員有沒有休假制度呢?
秦代及以前,是沒有確切的休假制度記載的,一般是自己有特殊情況的時候請假,也就是所謂的“告歸”。到了西漢,就有了明確的休假制度:《漢律》明確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休沐”即指回家休息沐浴,這就類似於現代的週末公休日,這樣算下來,一年的放假時間大約就有73天左右。東漢時候,這個制度又進一步擴寬,變成:“官員每五日洗沐歸謁親。”就是說官員不但可以洗澡更衣等,還可以回家看望老小,夫婦團聚。除了這種例行的休息日,漢代還規定了節慶的假日,比如西漢時,夏至或冬至官員也都可以休一天假。
南北朝時期,南方的一些政權又有了新的規定:出現了官吏“輪休”的休假方式,如梁朝,每十天才能輪到一次休假日。這也就是被稱之為的“旬假”的休假制度,這項制度也一直延續到了宋元時期。到唐代時,除了這樣的固定假期,每年的清明、冬至還放假1—3天,讓官員回家祭祀祖先,稱為“至日”。除此之外,包括皇帝誕辰的3天和釋迦牟尼、老子誕辰各1天也會放假。
宋代時,休假更為寬鬆,除了固定的旬假之外,還有54個特別的節假日,只不過官員們在休假的同時也還要抽出部分時間要和平時一樣辦公辦事,宋代時候,全年累計下來,年休假超過了98天。
元代時,政府變得比較“小氣”了,全年法定節慶假日只有十六個,苦啊!明朝時期,節慶假日一開始甚至比元代還少,但是最主要的是還有長達大約一個月的春節和冬假。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沿襲明朝,到後期由於受西方國家制度影響而逐漸發生了變化,慢慢演變成了現在我們所熟知的週末公休假。
除了這些固定的節假日之外,中國古代還有一些照顧個人特殊事項的假日,如婚喪嫁娶等休假。其中唐朝的規定就在現在來看都非常先進:父母在三千里以外者,每三年可有三十天的探親假;父母在五百里以外者,每五年可有十五天探親假。當然還有現代人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休假,父母親去世的,強制性的離職三年,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丁憂。三年,確實夠長啊!
-
3 # 小豪說的小號
是有假期的,只是各個朝代不一樣。什麼事情都要慢慢發展,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古代當官的人的假期也是一樣的,一直到秦朝時,當官的除非生病或者有事情,才能請假,不上班。而到漢朝,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出現了休沐,既四天休息一天,進行休息洗澡。而且冬至夏至還有一天的假期,而其他的假期是沒有的。到了唐代又不一樣了,唐代改了四天一休,改為了九天一休為旬休,而其他的節日也各有假期。而到了明清之後,假期沒有以前的那麼多了,尤其是朱元璋時期。
-
4 # 旅行青年說
古代官民比例很低。幾千人裡才有一個官員。所以官員假期很少。五天才能回家洗一次澡。父母去世可以守孝三年丁憂,但如果事務繁忙,就連守孝都不行,必須奪情起復。古代官員數量少累點忙點。但對老百姓是一件好事。
回覆列表
一、唐代以前
1、常假:
漢律,五日一賜休沐,得以歸休沐出謁。
官員每工作四天,可以休息一天,就是沐浴、休養,換洗衣服這些。
至於長期休假,是沒有的。
2、特殊假:
冬至和夏至各休息一天。
3、個人假
因功,比如大軍得勝回朝,皇帝會准予幾天休息時間。
病假,一般只允許三個月。超期要被解除職務,國家不養閒人。除非皇帝特旨保留。
4、喪假
西漢之後,五服內親人去世就不是請假了,而必須上書回家守喪。守喪結束還得找途徑另外安排職務,至於皇帝或吏部願意不願意起復另派職務就是另外一回事。
西漢早期,自文帝遺詔後,國家遵以為常。大功十五日,小功十四日,緦麻七日。
二、唐代
1、休沐。九日一休沐。每月逢十放假。
2、節假。元旦冬至各7天。寒食清明聯假4天。二月十五老子誕辰三天。
正月初七,正月十五,春秋二社,二月初八,三月初三,四月初八,端午,七月七,中元,重陽,十月初一,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各一天。
3、祭祀假
祭祖5天,祭季節每季4天。
4、探親假
父母健在,每三年允許回家探親一次,每次30天。1000裡以上各有路途時間。
父母去世的,每五年允許回家掃墓一次,每次10天。1000裡以上各有路途時間。
5、特殊假
給自己家孩子加冠,3天。
五服內親人加冠,1天。
6、婚假
自己結婚9天,直系5天,旁系3天,五服內1天。
...
暈,朝代太多了,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