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子衿書法

    毛筆的產生,是秦國大將蒙恬所發明。古代啟蒙教科書《千字文》中,“恬筆倫紙”,指的就是蒙恬製造的毛筆,蔡倫發明的紙。

    在先秦時期,書寫的筆叫做“聿”。甲骨文、金文的寫法為一隻手握著一支筆。大家注意看,這支“筆”的下端,有三畫,象徵著“毛”。金文和甲骨文的年代,要遠遠早於蒙恬的秦始皇時期。所以說,蒙恰發明的毛筆並不可信。

    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從字的形態上,可以推斷出器物的形態。不要抱著懷疑的心態去質疑文字的產生。中國象形文字的產生都是有對應物作參照而創造的。

    為什麼會把毛筆的發明算在蒙恬的帳上呢?這是因為蒙恬對毛筆進行過改良。當時的毛筆毫毛稀疏,含墨量極少,書寫十分不便,幾乎每個筆畫都要蘸墨。蒙恬在一次戰鬥中,戰鬥緊迫,急切中抓起馬尾書寫戰報。因為馬尾上有很多血漬,一下就把戰報寫完傳遞出去,從而贏得了時間,取得了戰鬥的勝利。由此而對毛筆進行了改良,使筆頭如馬尾一樣的呈圓錐體。尖尖的筆尖利於書寫,而飽滿的筆肚可以含有很多的墨,利於書寫速度的加快。

    文字和書寫工具的改良,為戰爭勝利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 2 # 基層小職員皮小強

    一、毛筆的起源

    據歷史文物查證,在新石器時代就在一些彩陶上發現有用毛筆描繪的花紋。又在殷商的甲骨文上也有殘留的朱書或墨書而未經契刻的文字。看它的筆畫圓潤爽利,都是用毛筆書寫的。甲骨文有“聿”字(筆字的古體),字的形狀象一隻手握筆的樣子,由此可知約在3千年前就有毛筆了。

      到了秦代,筆的作法有所改進。它將筆桿的一端鑿成小窩,把筆頭放在窩裡粘住。套筆也用竹管裝入,又在兩側各鑿一小孔,以便取筆。

      在中國有一種傳統的說法,認為毛筆是秦時蒙恬創造的,蒙恬可能對於毛筆的製作有所改進,但怎樣改進的也沒有記載。秦時始用兔毫竹管而有“筆"的名稱。

    二、毛筆的製作

    1、在文房四寶的製作中,難度最大的就是毛筆的製作。

    那麼毛筆的製作難在哪裡呢?首先就是挑選毫毛,而挑選毫毛的難度在於怎麼才能準確精妙;其次,是筆心的製作,其難度在於怎麼才能合乎“尖、齊、圓、健”這四個標準。俗話說:“毛筆一把毛,神仙也摸不著”說的就是筆心製作難以把控。

    2、筆料工序

    筆料工序是指對制筆用毛進行分類,就是根據用毛的長短、粗細、色澤、鋒穎等方面的不同,揀擇分類。

    3、水盆工序

    水盆工序又稱水作工,是把分好類的制筆用毛,製成半成品筆頭。在湖筆製作上,是最為複雜,也最為關鍵的工序之一。《筆史》上說:“筆工最難,其擇毫。”

    由於毫料有扁圓、曲直、長短、粗細等區別,需要在水盆中,將已脫脂的毫料,用角梳(多為牛角制的梳篦)反覆梳洗,進一步整理分類。

    水盆工序中的揀毫工作,要求極為精細,需要逐根擇選,分類,組合。製成刀片狀的“刀頭毛”。再剔除劣毫,進行“齊毫”,造型成筆頭。

    水盆工序根據毫料不同,又分為羊毫水盆、兼毫水盆等。

    4、結頭工序

    結頭就是結紮筆頭,也叫“扎毫”。是將水盆工序製成的半成品,經結紮、黏結,製成筆頭。《筆史》說:“縛筆要緊,一毛出,即不堪用。” 

    5、選管工序

    選管就是精選筆管的工序。對管徑、管長,圓度、直度都有一定要求。並要剔除乾裂、蟲蛀、皮色枯劣、粗細不勻的管料。 

    6、裝套工序

    裝套工序是將筆頭與筆管進行裝配。先將筆管兩端銼平,再將一端掏成空腔,孔徑大小需與筆頭粗細相適,以裝入筆頭。裝配工作也包括配裝筆帽。

    7、鑲嵌工序

    鑲嵌工序是用裝飾物品(如牛角等),對筆管進行加工裝飾,使其美觀。鑲嵌分為鑲頭與鑲尾。鑲頭又稱裝鬥,鑲尾又稱掛頭。工藝上要求口面勻趟,起線流暢,接連緊密,螺紋清晰等等。

    筆管經過鑲嵌加工,或顯玲瓏華麗,或呈古樸雅美,使之操賞雙優,用觀兩善。 

    8、擇筆工序

    擇筆又稱擇抹,與水盆工藝一樣,是一項特種技藝。

    擇抹是把筆毫捻成筆頭形狀,把彎曲毫毛剔掉,將筆頭抹光。筆頭經過擇抹後,即可具有尖、齊、圓、健的效能,外觀上也鋒穎清秀,形態美觀。

    9、刻字工序

    刻字工序是將筆名、商標以及題記等等,鐫刻於筆管上的工藝。要求根據字文數目、字型形式,佈局適美,安排勻當。

    經過鐫刻的筆管,有著“浮雕”的藝術效果。加上鑲嵌裝潢,彩繪錦飾,使支支筆器賞心悅目。

    以上是毛筆”製作的主要工序,實際上,一支“毛筆的製作,從開始到完成,要經歷100多道工序,製作技術複雜,工藝要求精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形容做事的詞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