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忽而今夏的人生記錄儀
-
2 # 24K藍白
生活節奏快了,生活壓力大了,內心需要的滿足感也更大了,原來過年可能才能買新衣服,美美的吃一桌子大餐,父母滿足了你的小心新年願望,見到久違的親人大團聚,滿滿的期待,激情和幸福感,放個鞭炮煙花,都特別容易滿足,容易快樂,現在呢,可能車有了,房有了,錢也有了,過年能有的平時也可以擁有了,見面也方便了,人反而內心更空虛不容易滿足了,快樂感也就不那麼強烈了。
-
3 # 萬是盼
以前寫過這個問題的答案,這次就順便發上來吧。
照例,回答這個我問題之前先說幾個小故事。
【一】
過年了,在外打工一年的父親在下雪的那個深夜回到了家,我睡的迷糊,感覺臉上有癢的感覺。
起床的時候,看到地上有行李,出門之後媽媽笑著問我,猜猜誰來了?
她前兩天打掃屋子的時候說,家裡面要來親戚。
我搖頭說不知道,爸爸從門外面進來,我開心的跳了起來。
因為每次我爸爸回來都會有糖,有玩具,給我好多零花錢。
那時候過年,我們家和其它幾個叔叔家都會在一起吃飯,給爺爺磕完頭就能拿到好多壓歲錢。
穿著新衣服,手裡拿著遠超零花錢的壓歲錢,和家人在一起,每天都是想著玩。
過年開心嗎?很開心。
年味是什麼,對於當時的我來說,就是沒有煩惱的吃喝玩樂。
【二】
第一次覺得沒有年味是高一那年。
那年,哥哥,爸爸,媽媽都在北京打工。
我大爸家也就他一個,二爸家就一個我堂姐。
那一年,東西依舊,規矩依舊。
只不過原來吃飯的十幾口人,成了我們四個。
我拿著遠超小時候的壓歲錢,提著行李去走親訪友。
堂姐在家裡做飯,那時候,我們兩個人拿著手機看春晚。
姐姐說:“今年的年好冷清唉”
我沒有回話,晚上出去放鞭炮的時候,整個村子裡只有幾家門口亮著燈。
過年,似乎和平時沒什麼兩樣。
我抽著煙,爺爺說將門口的燈關了吧。
我說規矩不是要開到天亮嘛
爺爺嘆了氣,沒說話。
後來我才知道,大年三十晚上門口燈亮到早晨的規矩。
是因為有很多外出的人會在深夜趕回家。
【三】
今年過年回家嘛?
很多朋友問我,我說回去幹什麼,家裡也沒人。
哥哥叫我去北京和家人團圓,他說,我們一家人已經好久沒在一起了。
好像是這樣,從初中開始,不是我哥不在,就是我爸不在。
算了算,一家人好久沒在一起過個好年了,我就答應回去。
可是隨著春節一天天的到來,我看著銀行卡里面的餘額,才覺得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句話是有多諷刺。
小時候過年意味著要拿錢。
現在過年意味著要花錢。
我們不是那個過年去玩的孩子了,人情關係,禮尚往來,回一趟家的開銷,是整整一個月的工資。
我們變得越來越物質,也活得越來越累。
你問我現在過年有沒有年味,我會說,沒有。
但是你問小孩子過年有沒有年味,他會告訴你有。
年還是那個年,只不過是我們變了。
懵懵懂懂間,我才明白,每次我爸過完年離家的時候,為什麼喜歡在深夜離開。
他總是說,你先睡吧,看著我睡著之後,他才會帶著行李離開。
我不知道我爸離家有什麼感受,他在風雪深夜急匆匆的趕回家,又在風雪深夜離開家。
我從不知道黑夜中的那個背影,有多沉重。
回覆列表
#長大後過新年的意義:團聚與陪伴#
張燈結綵的街道上,人流如織,伴隨著爆竹聲陣陣,年味愈加濃烈......
小時候最盼過年,有新衣服新鞋子穿,還有各式各樣的糖果,大魚大肉,還可以用壓歲錢買自己喜歡的玩具。
我們老家的風俗大年三十晚上要“守歲”,媽媽會拿出一大盒子的糖果讓我們兄妹吃,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要麼玩“鬥地主”,我最喜歡耍賴,每次總能“贏”一大堆的硬幣。
三十的的晚上通常會興奮的睡不著覺,放在床邊的新衣服新鞋子讓我魂牽夢縈,恨不得趕緊天亮,穿上我的新裝備去小夥伴面前炫耀一番。
漸漸的長大了,生活條件好了,每年要買很多套新衣服新鞋,對好吃好喝的也不再那麼渴望。過年在家的時候總會被問到工作和個人問題,那幾年對過年很排斥。一度認為過年毫無意義,只是徒增煩惱。
年歲漸長,卻尤其喜歡過年的氛圍。陪伴家人嘮家常,吃著老媽精心準備的一桌桌菜餚,聽老爸吹牛,還有佝僂了身子的爺爺奶奶,佈滿皺紋的臉上滿是笑意......鄰里之間互相串門,嘮磕著這一年的光景,充滿了煙火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