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就好
-
2 # 袁小余
足墒下種是指在足墒的條件下播種小麥。足墒的指標是土壤溼度為田間持水量的80%左右,即所謂“黑墒”、“透墒”。土壤水分太低,種子難以吸水萌發,只有在適宜的土壤溼度下才利於種子吸水與出苗。另外,底墒水對改善土壤物理狀況也有一定作用,麥田耕作後,比較疏鬆,透過澆水可踏實表土,潤溼土塊,避免苗期土壤下沉而傷根。
要做到足墒下種,一般年份要進行播前灌水,根據秋作物騰茬的早晚、水源的難易情況以及麥播的緊迫性,可採取犁過後灌水再耙平播種,先灌水後整地,或播種跟著澆水、出苗後鬆土等三種方式,分別稱為蹋墒水、灌茬水和矇頭水。
-
3 # 蘇北申哥
很顯然小麥在土壤有足夠墒情情況下下種,可以讓麥苗的各個方面的情況都都保持優質狀態。為什麼這麼說呢,聽我來具體說說。
在足墒的情況下,小麥的出苗率可以最大化。小麥的出苗率直接決定其後續的生長,在收割過夏季農作物的後,沒幾天就可以種小麥了。但這個時候很多地方往往面臨著氣候乾燥,土地十分乾旱的情況,即便是用大型機械深翻下面的土上來,也比不上下一場透徹的雨來的實在。
在足墒的情況下,麥種與土壤的融合程度最好,當水分、溫度等條件都很好具備情況下,小麥種子會吸水、膨脹、發芽。今年就是這樣,當下了一場中雨後,如果土壤乾旱了,很顯然會直接導致部分種子發芽率不良,影響麥子產量。所以,民間有諺語說:麥子泥裡拌,來年好吃麵。
那麼我們反過來想一下,如果土壤墒情不夠會對種麥有什麼影響呢?
小麥在播種入土後,只有在已收到麥種的幹種的50%左右的水分才會順利的萌發生長。如果,土壤墒情堪憂,就會直接導致麥子的發芽遲緩,因水分不足,麥苗弱小不良,直接影響小麥的產量。
-
4 # 陸零路過
我們這都是山地,而且地勢起伏不平,我給大家講一下我們家鄉是怎麼種小麥的。
當地有老麥和茬麥。老麥就是種了麥不種其它作物歇地,在七月中下旬種麥,本地人稱老麥。茬麥就是種秋作物如玉米,大豆收穫以後在原地種的麥叫茬麥。茬麥種的時間要比老麥時間遲點,其種植方法相同,來年產量老麥要強於茬麥。
我們這是靠天吃飯,在整地上精耕細作,底肥以複合肥為宜,整地,去田間地頭的雜草權木,也實現了機械化作業,一般是手扶拖拉機,播種上種子以後最關鍵的一步如果墒情不好隨種隨踩,墒情好等到第二天下午去踩,上午有潮氣泛溼,下午最佳。
踩麥是人以過路的方式壓踏,一次踩二壟,一家老小都上陣。踩過的土地保墒,上苗齊。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本地種植方式,大家有好的方法共同分享。
回覆列表
小麥是一種高耗水的農作物,其生長離不開水的滋潤。肥大水足,小麥就能高產,乾旱缺水就會造成小麥的減產。一,小麥播種期的土壤水分
小麥的根系分為初生根,根莖和次生根,初生根可深達2米以上,能有效吸收深層土壤中的水分,確保小麥能夠穩健生長,抗倒伏。
而小麥的次生根主要分佈在0–60釐米的土層中,不能有效利用土壤水,乾旱易出現衰亡,需要灌水來維持生長。小麥的生長主要靠次生根的作用,因此需要多次澆水。
由於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末,降水量的不同,2米土壤水分在不同的年份有較大的差異,底墒水灌足,2米土壤儲水量達到田間持水量的90%,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足墒播種。
當30釐米的土壤要求適宜的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播種後的小麥可以正常出苗,而土壤含水量低於50%時,小麥出苗困難,低於35%時,則播種後的小麥不能出苗。
因此,我們在播種小麥時,一定要保證足墒播種。
二,澆足底墒水足墒播種小麥是確保苗全苗壯的重要增產措施。當秋季作物收穫後,如果土壤墒情已經明顯不足,有水澆條件的一定要澆足底墒水。
底墒水不僅能夠滿足小麥的發芽,出苗和苗期生長的需要,可以保證苗全苗壯,而且還能為小麥中期和後期的良好生長奠定基礎。
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認為,小麥能夠發芽所需的土壤含水量在15%,雖然能夠發芽,但出苗率非常低,而且不能保證在以後的生長中不會因乾旱而枯亡,所以說,當土壤含水量低於17–18%時,就應該澆足底墒水。
在秋收作物收穫澆晚的情況下,可以帶茬澆水,騰茬後馬上整地播種小麥。對騰茬較早的地塊,土壤如果過於乾旱,可在不耽誤適時播種小麥的情況下,也可先耕地後澆水,待墒情適宜後再播種小麥。也可以採用先播種後澆矇頭水的方法。
總之,小麥堅持足墒播種,提高播種質量,是小麥增產穩產的重要措施,特別是晚播小麥,足墒下種是小麥全苗,勻苗,壯苗的關鍵環節,保證全苗安全越冬對晚播小麥尤為重要,在足墒的前提下,適當淺播可以促進晚茬小麥早出苗,多髮根,早生長,早分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