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魯中居士

    豈止是古人,今人一樣的!如:愛心,不說腦心;小心眼兒,不說小腦眼兒;心想事成,不說腦想事成!…… 用"心″涵蓋量廣博無限!用"腦″只有丁點影像!再說了沒有心供血供氧,片刻腦子就傻掉了!

  • 2 # 看人間百態品人生哲學

    古人認為是用心,那時的科學不發達,只是靠推理去想。而現在事實的科學結論是!心,腦,相通。沒有心傳送腦,腦不發信息給心,所有思維是行不通的,簡單的講,如心停止了跳動,大腦也會死亡,同樣的道理。古人認為不一定正確沒有科學依據。心腦結合才是正確的。

  • 3 # 出彩的筆

    “心”是人“能動”的抽象器官。如果說是眼睛“看見”了顏色,那為什麼單獨的眼球卻無法“看見”?如果說是耳朵“聽見”了聲音,那為什麼單獨的耳朵卻無法“聽見”?因此古人認為最終能感受到“顏色、聲音”的不是具體的器官,而是那看不見摸不著的“意識”,也即是那抽象的“器官”——“心(思)”!

  • 4 # 龍一歐

    古人認為用心思考,這沒錯,但還需要弄清楚古人說的心是不是現在說的心,我認為這很重要,現在問題來了,如何考證古人說的心是那裡呢?這是可以考證的,中國有不少與心有關的日常用語,這些用語是古代留傳至今的,有些日常用語已經透露了古人所說的心的特徵,比如心口痛,現在的心是沒有口的,如果真痛了,基本上就沒命了,至少在古代的醫療條件下肯定沒救了,心口痛能成為日常用語,至少說明很多人的心都痛過的,且沒有死,所以古人說的心肯定不是現在人們說的心。再看看其它一些與心有關的日用常語,比如暖心窩,心坎等等,說明古人說的心即有口,又有窩和坎,且可以經常痛,人又不死,我看來看去,古人說的心只能是胃,翻譯成現在用語就是,心想事成是胃想事成,心痛是胃痛,暖心窩是暖胃,說到心裡去是說到胃裡去,用現在的話就是吃到肚裡面了,用心思考是指用胃思考,思考是胃的事情。至於腦,古人是不知道有什麼用的,古人只說頭痛,頭大,傷腦筋是近代才出現的,不是自古就有的。古人說肝腦塗地,肝和腦撒滿了一地,那一定是死了,是指甘心情願把命賣給別人了,這時的腦與思考毫無關係,所以古人認為思考是胃的事情,並知道腦流出來撒到地面就沒命了,這是中國古人的認知,不管對錯,古人知道的就這麼多。

  • 5 # 肖穎50

    用心也好,用腦也罷。這兩種思維邏輯,最終要告訴我們對待任何周邊事物或問題,一定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是開不得玩笑滴。調侃娛樂,呵呵,除外。

  • 6 # 何處是家鄉

    心想事成、心胸狹窄、達成心願、心病、心連心、心口不一、缺心眼兒……用心代表思想的詞語還有很多,用腦的極少,一時之間都想不到,充分說明,古人的確認為人是用心思考,而非用腦。

    可以想象,在遠古時代,最早引起人類深度思考的問題,一定是死亡這件事。剛才還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什麼也沒有少,只是沒有了呼吸沒有了心跳,立刻就成為了死人,立刻就天人永隔,這樣奇怪的現象絕對是最先引起古人深思與遐想的。從而,不斷擴大不斷縱深,慢慢演繹出燦爛的文化。

    雖然後來古人也發現了,殺人,砍頭遠比挖心簡單有效,但把大腦與思想聯絡在一起,應該是很晚很晚的事。比如《封神演義》中比干被挖心的故事。

    中醫認為同形物有補養作用,並把核桃認定為是補腦品。這說明,至少這個時候,人們已經轉變了猜測方向,有可能已經猜到大腦才是人類思考的工具。

    但是,不知道經過多少年,“心想”早已根深蒂固於人的意識當中,即使後來慢慢推翻了從前的猜想,用語習慣也再難改變,沿用至今了。

  • 7 # 泥水勞人

    不論心或腦,就是一個意思而已。哪怕說是用腳後跟想問題,都行,只要成就出來則優!沒有成就的腦或心都無濟於事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籃球時碰見特別獨,不傳球的隊友是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