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侯迦藍

    在過去”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句話適用於兩個對話場景,使用最多的一個場景是當我們形容一個地方的人的相貌和性格時,比如我們會形容四川出美女、湖南男人更多情等等,多數都是基於一個地方的水土對這個地方人的外貌以及性格的塑造,這種描述有一定的道理,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地域印象‘,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也叫做刻板印象。

    在過去“養”代表的是一種生存狀態,比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句話就是典型說明人類在過去對生存“資源”的依賴程度,而這種依賴還只是僅僅在獲取“食物”的層面,獲取生存資源就是農耕的土地、畜牧的草原、漁民的水域,所以,選擇一個地方生存下來,就意味著這個地方有足夠的先天條件來滿足人們的生存需求,以及人們透過自己的努力來適應不同的生存環境,所以以土地作為生產資料的地方就需要對農作物有所瞭解,遊牧民族需要對牛羊和草原有深刻認知,漁民需要透過不斷改造自己的船來獲取更多生存資源。

    這遠遠談不上發展,而發展在古代往往透過“戰爭”的手段來獲取,不同“水土”之間的民族或者國家彼此傷害,比如遊牧民族對農耕民族的傷害。

    遷徙意味著這方水土遭受威脅,不能夠持續養育生活在這片水土的人們,所以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基於人類對生存環境的一種選擇,畢竟一方水土能夠承載的人口始終是有限的。

    在當代,人類的生存半徑發生更大的變化。透過創造更多的生存和發展的條件,人類的生存已經不在侷限於“一方水土”,有可能在多方水土都可以生存下來,甚至是發展得更好,這得益於來自不同水土人們之間的“價值交換”。

    我們的生存將不再過渡依賴自然資源,而是透過人類的勞動創造並彼此交換,彼此獲得雙贏的局面。這不僅僅是一個國家的某一方水土,對於國家與國家而言,彼此的價值交換也是一種最佳選擇。

    所以,一個國家某種意義上也是一方水土,儘管我們和美日之間有些民族仇恨,但國際之間的價值交換(國際貿易)才是我們最真實的態度。

    從吃飽生存的層面,一方水土能夠養活的人數是有限的,但是從發展的層面,多方水土之間的價值交換可以使人們超越生存層面的意義。

  • 2 # 鄭桂軍zgj

    以改革開放為分水嶺回答這個問題吧。

    改革開放前,全華人員流動性較小。那時候,有個正式工作就算是“鐵飯碗”,“鐵飯碗”有“國營”和“集體”之分。大多數人一輩子就是生活工作在自己出生的地方。企業工作還可以“接班”,父業子承。企業的採購員出門採購要開介紹信才能住旅館招待所。城鄉差別很大,“農轉非”是農民一輩子都難以實現的夢想,偏遠閉塞的地方,有可能很多人幾年都難得進一回城。交通條件比起現今那是天壤之別,以前也沒有現在的五一、十一黃金假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旅遊”就是個輕易不說的詞而已。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很大程度是從地理上說的,廣袤的神州大地,東部、中部、西部地區;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雲貴川,陝甘寧,黃土高坡、秀美江南、黑水白山,各個區域有自己的風土人情、氣候條件、飲食習慣、方言。人們在自己的家鄉,從小習慣了這些地域特色,北方人到南方,受不了“溼”,南方人到北方,受不了“幹”和冷,中原人到川、貴,怕辣,江南人到中原,吃不了“面”,等等。一句話:社會條件限制了人們的自由“流動”,生活習慣制約著人們怕異鄉的“水土不服”。

    改革開放後,政策的限制逐漸淡化,很多國企破產倒閉,一部分產業工人下崗後要謀生吃飯,走上社會做生意,進貨就要到外地,或者乾脆遷徙他鄉;到有“市場”的地方;一部分不安於現狀的人辭職下海做生意,遊走四方;大學畢業不再“包分配”,到有“希望”的大城市找工作。漸漸地,隨著紅火了一陣子的“鄉鎮企業”日益蕭條,隨著集體土地分家戶,農民朋友也開始不甘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外出加入“農民工”的隊伍,至今很多城市的建設發展,“農民工”朋友功不可沒。交通、通訊條件一年一個樣,從量變到質變,縮小了“空間”、縮短了距離和時間,寫信、發電報、到郵局打長途電話已成為歷史。

    農村成了“留守老人”的農村,小城市、小縣城增加了很多“空巢老人”,就連大城市也出現了“空巢老人”,兒女出國留學拼事業。不是“一方水土不能養一方人”,而是“一方人不甘於讓一方土養”了,世界“全球化”,華夏“全國化”。人員流動空前頻繁,“春運”、黃金假日出行的人數,成了全球首屈一指的“最大量人員流動”。網購、快遞使任何一個城市的人可以吃到全國各地的食品,各地的“掌勺者”也把特色飯店開到了全國各地。大棚蔬菜的誕生,果蔬也不再分季節,四季成了一季,空調“調節了冷熱”,加溼器“糅合”了乾溼,霧霾的橫空出世,使四面八方的城市有了共同點。這一切,都在共同努力的促成“一方水土不能養一方人”,當今社會成了“無數方水土養著無數南腔北調人”,全球化、“全國化”成了真真切切的實景大戲。

    時代在發展,社會演變日新月異,過去的一些老話、諺語需要跟著時代的步伐更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買30萬塊錢的東西,回到三國用最快速度一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