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角風發作

    走向共和:醇親王被慈禧太后活活嚇死,慈禧事後有沒有一絲內疚?

    其實,她是內疚的,畢竟七爺剛幫她修好了頤和園,只不過閱了一場兵,還是慈禧太后欽點讓他去的,她當然也知道她並非有意作詩的,不過是為了強化自己的權威罷了:

    一場由北洋水師大閱兵引發的悲劇正在上演,醇親王在閱兵現場感性而發的一首詩,被人舉報給了慈禧太后,從而引來了殺身之禍。

    慈禧太后一句:

    “北洋水師什麼時候變成你們哥兒倆的啦?”

    一句話就嚇癱了醇親王,醇親王爭辯幾句後,“嗷”的一嗓子癱倒在地,不久後便一命嗚呼。

    那麼醇親王之死,給朝廷局勢帶來了哪些變化呢,慈禧太后又是否存在一絲內疚?

    醇親王臨終前,親兒子光緒帝並未在跟前,這也非常好理解,皇上是不能隨便出宮的。其身邊只剩下了第五子載灃,於是醇親王讓載灃背誦一下醇親王家訓: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

    後來的醇親王襲位就是傳給了第五子載灃,載灃也在以後的歲月裡,一路爬升。尤其是其子溥儀即位後,更是權力達到巔峰,並在清王朝最後幾年裡,掌握清王朝實際最高權力。在武昌起義之後不久,他辭去了攝政王職務,回家養老,並默認了宣統退位,從此之後遠離了政壇,再無動作。

    再到後來溥儀去偽滿洲國就職,他是反對的,以至於也讓溥儀有所不滿:

    “載灃膽小怕事,難堪大任,無法給予兒子一點保護。”

    或許年輕時的狂妄使他忘記了父親臨終前的囑託,但晚年後的他,終於參悟人生,平淡走完一生,載灃是建國後才因病去世。

    相對於載灃,其父親奕譞才是真正的能忍,當初同治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宣佈其子載湉將繼承皇位時,他就嚇得癱倒在地。從那之後,一直是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但最終還是因為替北韓國王的父親求情而被慈禧太后訓斥,並因此引發大病死亡。

    而在劇中醇親王之死,著實冤枉,慈禧太后當真是冤枉了他,因為他跟李鴻章的關係並非真的那麼好。

    醇親王曾經跟英國公使講過,提到大清朝的陸軍也好,海軍也好,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針對別國,而是自己國家:

    “吾國之兵,將以防家賊而已,非以御外侮也。”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英國公使對清朝外患的擔憂:

    “貴國之兵,太不足恃。方今外患日迫,何以御之?合早圖矣。”

    其實醇親王這句話,可以理解成給英國公使打馬虎眼,意思就是說。我大清朝,從沒有想過侵略別人,也沒有想過挑戰外面對我們的侮辱,我們只想保衛大清政權不給內部攻破。

    說到底,醇親王理解的北洋水師並不是給李鴻章壯膽,而是給大清朝壯膽,北洋水師也不能用來抵禦外敵,只能用來震懾內部。

    此時想來,如果一向謹慎的醇親王沒有這麼早死亡,或許甲午中日海戰的結局將會改寫,至少朝中避戰的大臣中,醇親王是分量相當重的一個。

    親爹醇親王死了,畢竟冥冥之中有血緣關係,光緒帝也在夢中驚醒,問睡在身邊的珍妃,幾點了?

    一番對話之後,光緒帝喃喃地說,還有兩天,老爹就要過生日了啊,是啊,再過一年,就是其老爹一週年忌辰了。

    隨後,光緒帝又把頭埋進了珍妃的懷裡,甜甜地睡去了……

    光緒帝從小就沒安全感,據向斯所著的《老佛爺吉祥》一書中記載:

    三歲的光緒帝是在一片詭異的氛圍內,哭喊著進的紫禁城,而且是小便失禁,一身尿騷味坐到了龍椅上,當時的樣子就被慈禧太后訓斥為“白痴”。

    以後的日子裡,光緒帝更是怕黑,晚上從不敢出門,有一次雷雨交加,一聲霹靂,光緒帝再次嚇得哇哇大哭,大小便失禁,慈禧太后聞訊,再次罵他是“白痴”。

    甚至於後來象徵戊戌變法徹底失敗的一幕,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回來,站在了光緒帝身後,大罵一句:

    “你個白痴,今天沒有我,明天還會有你嗎?”

    在這種一驚一乍環境下長大的光緒帝,動不動就大小便失禁,生育功能大大消退,以至於並沒有子嗣。

    所以在劇中,因為光緒帝有嚴重的遺精病,所以,功能受限,只能摟摟抱抱珍妃了。

    其實,除了從小到大受到的驚嚇過多以外,主要還是光緒帝的啟蒙太早。畢竟親孃親爹不在身邊,身邊的小太監們只會按照太后的旨意教導他:

    “皇上,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你要這樣,你要那樣,為什麼?因為你是萬歲爺啊!”

    太監們這樣凶,年幼的光緒帝自然就把頭扎向了那些宮女大姐姐們,寂寞的宮女大姐姐們能幹啥呢?

    於是光緒帝的那棵小樹沒事就被搖一搖,時間久了便根基不穩,也就難以長成參天大樹了。

    醇親王死了,光緒帝還在跟珍妃摟摟抱抱,而慈禧太后呢,卻因為一百多道菜不合胃口而生氣呢:

    “就這麼點菜,真沒辦法下筷子!”

    當然,慈禧太后沒胃口,並非僅僅是菜少,更多的是對醇親王死亡的愧疚,不管怎麼說,他的死亡是跟自己有關的。

    但在劇中,卻跟日本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清朝大臣李鴻章吃著清蒸鱸魚,還就好這口。而日本公使小村,卻吃著被日本人自己認為是窮人才肯吃的麵糰,還稱呼是人間美味。

    象徵日本最高權力的天皇,下了命令以後一天只吃一頓飯,而大清朝慈禧太后卻面對一百多道菜,嘴上說著菜太少,沒法下筷子。

    其實按照我們的理解,慈禧也罷,光緒帝也罷,至少飯食應該供應得上。光緒帝按說也應該大補,應該非常精神才對,那麼為什麼他還像趙麗蓉說的那樣:

    “就補的跟小雞子似的?”

    其實也跟光緒帝吃飯有關,雖然人們往往詬病慈禧太后一頓飯要吃一百多道菜,其實她吃不了那麼多。

    在顧恩翰的《竹素園叢談》中記載:

    “平日太后及帝御膳,每日各二百兩,歸宮內御膳房承辦,不與光祿寺事也。”

    但是據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小德張講,慈禧太后過壽的時候,一個雞子18兩銀子。雞子就是雞蛋,也就是說,一個雞蛋要18兩銀子。按我們現在的物價,一個雞蛋差不多一塊錢的樣子,200除以18等於11,難道慈禧太后一頓飯才花11塊錢?

    慈禧太后還是比較幸福的,光緒帝有點慘,雖然每次吃飯也有幾十道菜,但他也就只能吃眼前的幾道。尤其是離他遠的幾道菜,每天都用小火溫著,夏天的時候甚至都發餿發臭了,即使他常吃的幾道菜,也不是現做的,味道並不好。

    慈禧太后覺得飯菜不好吃,並非僅僅因為醇親王之死,更是因為醇親王之死背後的事,那就是李蓮英講的:

    “見他(李鴻章)比太后吃的好多了!”

    得罪誰,都別得罪太后身邊的人,不然,找準機會就給你上眼藥水!

    不僅如此,面對慈禧太后的反問,李鴻章多厲害,你學的了嗎?李蓮英馬上逮到機會暗示李鴻章有小金庫:

    “那可不一定,奴才要是像李中堂那麼有錢,就沒什麼學不了的。”

    慈禧太后終於明白了李蓮英的目的:

    “你少在我面前挑唆!我告訴你,不讓你上軍艦,是我準了李鴻章的。”

    這件事是準了李鴻章,但有些事可就不準了,這有些事指的就是李鴻章私藏小金庫的事,但至於怎麼處理李鴻章,慈禧太后另有打算。

    於是,李蓮英就自己在那裡抽嘴巴子了……

    其實李蓮英抽自己嘴巴子一事,並非是因為私下裡告李鴻章的狀,而是因為這次閱兵,有御史參了李蓮英一本:

    “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收受賄賂,理當查處。”

    還記得,前面李鴻章對盛宣懷講過的這麼一句話嗎?

    “想殺誰,使個眼色,就會有人忙著幫我去殺。”

    原先我們理解的是殺自己人,是真殺,現在想來,這個殺,也可能是彈劾哦。畢竟在旅順港時,李鴻章就警告過李蓮英了:

    “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有些人呀,一輩子也沒有學會。”

    李蓮英說了不該說的話,所以,他自己抽自己嘴巴了,還得向慈禧太后認錯:

    “奴才知錯了,奴才該打!”

    一個宦官,干涉什麼內政啊,就把你所見到的如實彙報慈禧太后就行了,至於李鴻章吃的好不好,有沒有錢,不是你考慮的問題!

    就這樣,一場由北洋水師閱兵引發的震盪,害死了醇親王,也讓李蓮英跟李鴻章的產生了巨大矛盾。同時,朝廷對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之強大,產生了畏忌之心。

    寫歪了,不管怎麼說,慈禧太后沒有胃口一事,也說明,心煩意亂,從她訓斥李蓮英來看,她也認為醇親王的死跟李蓮英挑撥離間有關,如果沒有他彙報那首詩,七爺也不會被嚇死。

  • 2 # 哈哈奇彩水餃

    是習慣了,死人就是權利的階梯,想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那的死多少人,都內疚,還能活著擁有權利嗎。是麻木了,沒人味了,就剩血腥的權力啦!

  • 3 # 姜巖Jiang

    走向共和:醇親王被慈禧太后活活嚇死,慈禧事後有沒有一絲內疚?

    其實,她是內疚的,畢竟七爺剛幫她修好了頤和園,只不過閱了一場兵,還是慈禧太后欽點讓他去的,她當然也知道她並非有意作詩的,不過是為了強化自己的權威罷了:

    一場由北洋水師大閱兵引發的悲劇正在上演,醇親王在閱兵現場感性而發的一首詩,被人舉報給了慈禧太后,從而引來了殺身之禍。

    慈禧太后一句:

    “北洋水師什麼時候變成你們哥兒倆的啦?”

    一句話就嚇癱了醇親王,醇親王爭辯幾句後,“嗷”的一嗓子癱倒在地,不久後便一命嗚呼。

    那麼醇親王之死,給朝廷局勢帶來了哪些變化呢,慈禧太后又是否存在一絲內疚?

    一、

    醇親王臨終前,親兒子光緒帝並未在跟前,這也非常好理解,皇上是不能隨便出宮的。其身邊只剩下了第五子載灃,於是醇親王讓載灃背誦一下醇親王家訓:

    “財也大,產也大,後來子孫禍也大……財也少,產也少,後來子孫禍也少……”

    後來的醇親王襲位就是傳給了第五子載灃,載灃也在以後的歲月裡,一路爬升。尤其是其子溥儀即位後,更是權力達到巔峰,並在清王朝最後幾年裡,掌握清王朝實際最高權力。在武昌起義之後不久,他辭去了攝政王職務,回家養老,並默認了宣統退位,從此之後遠離了政壇,再無動作。

    再到後來溥儀去偽滿洲國就職,他是反對的,以至於也讓溥儀有所不滿:

    “載灃膽小怕事,難堪大任,無法給予兒子一點保護。”

    或許年輕時的狂妄使他忘記了父親臨終前的囑託,但晚年後的他,終於參悟人生,平淡走完一生,載灃是建國後才因病去世。

    相對於載灃,其父親奕譞才是真正的能忍,當初同治帝駕崩後,慈禧太后宣佈其子載湉將繼承皇位時,他就嚇得癱倒在地。從那之後,一直是小心翼翼,生怕說錯一句話,辦錯一件事,但最終還是因為替北韓國王的父親求情而被慈禧太后訓斥,並因此引發大病死亡。

    而在劇中醇親王之死,著實冤枉,慈禧太后當真是冤枉了他,因為他跟李鴻章的關係並非真的那麼好。

    二、

    醇親王曾經跟英國公使講過,提到大清朝的陸軍也好,海軍也好,其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針對別國,而是自己國家:

    “吾國之兵,將以防家賊而已,非以御外侮也。”

    他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英國公使對清朝外患的擔憂:

    “貴國之兵,太不足恃。方今外患日迫,何以御之?合早圖矣。”

    其實醇親王這句話,可以理解成給英國公使打馬虎眼,意思就是說。我大清朝,從沒有想過侵略別人,也沒有想過挑戰外面對我們的侮辱,我們只想保衛大清政權不給內部攻破。

    說到底,醇親王理解的北洋水師並不是給李鴻章壯膽,而是給大清朝壯膽,北洋水師也不能用來抵禦外敵,只能用來震懾內部。

    此時想來,如果一向謹慎的醇親王沒有這麼早死亡,或許甲午中日海戰的結局將會改寫,至少朝中避戰的大臣中,醇親王是分量相當重的一個。

    親爹醇親王死了,畢竟冥冥之中有血緣關係,光緒帝也在夢中驚醒,問睡在身邊的珍妃,幾點了?

    一番對話之後,光緒帝喃喃地說,還有兩天,老爹就要過生日了啊,是啊,再過一年,就是其老爹一週年忌辰了。

    隨後,光緒帝又把頭埋進了珍妃的懷裡,甜甜地睡去了……

    三、

    光緒帝從小就沒安全感,據向斯所著的《老佛爺吉祥》一書中記載:

    三歲的光緒帝是在一片詭異的氛圍內,哭喊著進的紫禁城,而且是小便失禁,一身尿騷味坐到了龍椅上,當時的樣子就被慈禧太后訓斥為“白痴”。

    以後的日子裡,光緒帝更是怕黑,晚上從不敢出門,有一次雷雨交加,一聲霹靂,光緒帝再次嚇得哇哇大哭,大小便失禁,慈禧太后聞訊,再次罵他是“白痴”。

    甚至於後來象徵戊戌變法徹底失敗的一幕,慈禧太后從頤和園回來,站在了光緒帝身後,大罵一句:

    “你個白痴,今天沒有我,明天還會有你嗎?”

    在這種一驚一乍環境下長大的光緒帝,動不動就大小便失禁,生育功能大大消退,以至於並沒有子嗣。

    所以在劇中,因為光緒帝有嚴重的遺精病,所以,功能受限,只能摟摟抱抱珍妃了。

    其實,除了從小到大受到的驚嚇過多以外,主要還是光緒帝的啟蒙太早。畢竟親孃親爹不在身邊,身邊的小太監們只會按照太后的旨意教導他:

    “皇上,你不能這樣,你不能那樣,你要這樣,你要那樣,為什麼?因為你是萬歲爺啊!”

    太監們這樣凶,年幼的光緒帝自然就把頭扎向了那些宮女大姐姐們,寂寞的宮女大姐姐們能幹啥呢?

    於是光緒帝的那棵小樹沒事就被搖一搖,時間久了便根基不穩,也就難以長成參天大樹了。

    四、

    醇親王死了,光緒帝還在跟珍妃摟摟抱抱,而慈禧太后呢,卻因為一百多道菜不合胃口而生氣呢:

    “就這麼點菜,真沒辦法下筷子!”

    當然,慈禧太后沒胃口,並非僅僅是菜少,更多的是對醇親王死亡的愧疚,不管怎麼說,他的死亡是跟自己有關的。

    但在劇中,卻跟日本人形成了鮮明對比:

    清朝大臣李鴻章吃著清蒸鱸魚,還就好這口。而日本公使小村,卻吃著被日本人自己認為是窮人才肯吃的麵糰,還稱呼是人間美味。

    象徵日本最高權力的天皇,下了命令以後一天只吃一頓飯,而大清朝慈禧太后卻面對一百多道菜,嘴上說著菜太少,沒法下筷子。

    其實按照我們的理解,慈禧也罷,光緒帝也罷,至少飯食應該供應得上。光緒帝按說也應該大補,應該非常精神才對,那麼為什麼他還像趙麗蓉說的那樣:

    “就補的跟小雞子似的?”

    其實也跟光緒帝吃飯有關,雖然人們往往詬病慈禧太后一頓飯要吃一百多道菜,其實她吃不了那麼多。

    在顧恩翰的《竹素園叢談》中記載:

    “平日太后及帝御膳,每日各二百兩,歸宮內御膳房承辦,不與光祿寺事也。”

    但是據慈禧太后身邊的太監小德張講,慈禧太后過壽的時候,一個雞子18兩銀子。雞子就是雞蛋,也就是說,一個雞蛋要18兩銀子。按我們現在的物價,一個雞蛋差不多一塊錢的樣子,200除以18等於11,難道慈禧太后一頓飯才花11塊錢?

    五、

    慈禧太后還是比較幸福的,光緒帝有點慘,雖然每次吃飯也有幾十道菜,但他也就只能吃眼前的幾道。尤其是離他遠的幾道菜,每天都用小火溫著,夏天的時候甚至都發餿發臭了,即使他常吃的幾道菜,也不是現做的,味道並不好。

    慈禧太后覺得飯菜不好吃,並非僅僅因為醇親王之死,更是因為醇親王之死背後的事,那就是李蓮英講的:

    “見他(李鴻章)比太后吃的好多了!”

    得罪誰,都別得罪太后身邊的人,不然,找準機會就給你上眼藥水!

    不僅如此,面對慈禧太后的反問,李鴻章多厲害,你學的了嗎?李蓮英馬上逮到機會暗示李鴻章有小金庫:

    “那可不一定,奴才要是像李中堂那麼有錢,就沒什麼學不了的。”

    慈禧太后終於明白了李蓮英的目的:

    “你少在我面前挑唆!我告訴你,不讓你上軍艦,是我準了李鴻章的。”

    這件事是準了李鴻章,但有些事可就不準了,這有些事指的就是李鴻章私藏小金庫的事,但至於怎麼處理李鴻章,慈禧太后另有打算。

    於是,李蓮英就自己在那裡抽嘴巴子了……

    其實李蓮英抽自己嘴巴子一事,並非是因為私下裡告李鴻章的狀,而是因為這次閱兵,有御史參了李蓮英一本:

    “妄自尊大,結交地方官員,收受賄賂,理當查處。”

    還記得,前面李鴻章對盛宣懷講過的這麼一句話嗎?

    “想殺誰,使個眼色,就會有人忙著幫我去殺。”

    原先我們理解的是殺自己人,是真殺,現在想來,這個殺,也可能是彈劾哦。畢竟在旅順港時,李鴻章就警告過李蓮英了:

    “該說什麼,不該說什麼,有些人呀,一輩子也沒有學會。”

    李蓮英說了不該說的話,所以,他自己抽自己嘴巴了,還得向慈禧太后認錯:

    “奴才知錯了,奴才該打!”

    一個宦官,干涉什麼內政啊,就把你所見到的如實彙報慈禧太后就行了,至於李鴻章吃的好不好,有沒有錢,不是你考慮的問題!

    就這樣,一場由北洋水師閱兵引發的震盪,害死了醇親王,也讓李蓮英跟李鴻章的產生了巨大矛盾。同時,朝廷對李鴻章的北洋水師之強大,產生了畏忌之心。

    寫歪了,不管怎麼說,慈禧太后沒有胃口一事,也說明,心煩意亂,從她訓斥李蓮英來看,她也認為醇親王的死跟李蓮英挑撥離間有關,如果沒有他彙報那首詩,七爺也不會被嚇死。

    所以,訓斥李蓮英,從另一方面來講,也算是對醇親王之死的一種愧疚吧!

  • 4 # 狐說雜史

    這段兒是走向共和中比較精彩的,其中醇親王應清政府要求去北洋水師參加檢閱,而北洋水師由於當時軍費緊張,其實大部分的錢都給慈禧太后老佛爺去修建頤和園了,怪不得現在的頤和園那麼漂亮,花了那麼多錢那!然後北洋水師為了營造我們中華兒女的英勇氣魄和我們清政府的國家實力雄厚,讓許多外國友人和外國記者驚歎,所以為了節省炮彈,檢閱演習時做了一些手腳,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後醇親王看到我們北洋水師的厲害後欣喜若狂,說打出了我大清的軍威國威,記性做個一首詩,“雕弓玉節出天閶,士女如山擁繡裳。照海旌旗搖電影,切雪戈望耀榮光。同協禁旅嚴千帆,羅拜夷酋列幾行。鴻飛九天齊讚頌,力辭黃屋福威揚。”其實這首詩是原出自李鴻章之手,不過這也不打緊。只要能顯示咱們中國的國威其實是很好的。不過在慈禧看來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

    慈禧很不高興,說:“北洋水師什麼時候成了你和李鴻章你們哥倆兒的啦?你又打算怎麼個鴻飛九天哪?哎呀呀!醇親王府容不下真龍天子啦!咱們的七爺,要衝霄而上了!…我只勸有的人放明白些,不要以為兒子當了皇上,如今又親政了,就生出許多妄想來!”她說這話的意思是:1.李鴻章天天管我要錢,這點兒活他應該辦到,讓其他國家看看我們大清是有實力的是應該的。2.你生了個兒子做了皇帝,但是還做首詩,你別不把我放在眼裡,我照樣是你們的主子,你們還得聽我的 別得意忘形。你做首詩的時候說的話沒有把我放在眼裡啊!

    其實醇親王是替慈禧和皇上去的,慈禧怕皇上在海上萬一有什麼不測,而它自己也是怕死,所以不去檢閱讓醇親王去。結果醇親王覺得替他們去了還這麼說他,覺得冤枉,慈禧這麼一說,就更加著急害怕,結果就臥床不起沒幾天就一命嗚呼了,慘不慘。

    但是慈禧並沒有一絲的內疚,她看李蓮英說醇親王倒地上不行了,還說:“剛說了兩句怎麼就這樣了?”意思是就說說你,就氣昏死啦?不至於吧!你看看,她到覺得沒什麼,人家怕你賜死啊,你那麼高高在上!

    另外醇親王死後沒幾日,慈禧太后吃頓飯照樣要了118個菜,你說說多浪費啊,國家軍費都沒有了,她還那麼鋪張浪費,能吃的完嗎?你猜她說什麼,她說:“就這麼點兒菜真沒辦法下筷子”,你悄悄,牛不牛不服不行!

    所以你覺得,醇親王死了以後,慈禧有內疚嗎?

  • 5 # 江南詩丐

    她怎麼會有,否則整個中華民族怎麼會走到那一步,她只知道,

    宮庭三千自鬥殘,

    不識山河那邊關。

    當一個國家的權力是有一個只知道自己的金手指頭的宮女掌握的時候,就是這個民族的遺憾,因此才有了香港,臺灣這樣的歷史悲劇。

  • 6 # qzuser195947224

    皇家骨肉都相殘,都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活下來的都會變得心硬如鐵,不能有一絲的憐憫與善心。慈禧訓了醇親王是因為她認為親王有點放肆了,親王自已被嚇死是自作自受,少個位高權重的大臣礙眼是個好事。

  • 7 # 抱朴守拙233

    幾乎沒有內疚感。

    不要覺得慈禧太后這人看起來慈祥善目的,其實骨子裡對權力的渴望難以想象。

    她從進宮成為咸豐帝的貴人開始,一步步爬到現在的位置,自然會想方設法消除一切威脅,別說是醇親王了,光緒帝又怎樣,最後還不是死在了她前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荔枝妃子笑怎麼種,才高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