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左422
-
2 # 徐國麟一功書法
書法和人品有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和人的內涵深淺、取法高低和下功夫多少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書法講求: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就是字裡行間透出的格調高低內涵深淺區分出了書家還是書匠,胸中天地寬廣下筆自然氣象高遠意境開闊,鳶飛魚躍,鸞舞蛇驚,絕岸頹峰,大江奔湧,細觀字裡行間總能產生各種不同的意象。腹藏萬卷書下筆自通神,蘇東坡雲“退筆如山未足珍,書讀萬卷始通神”,人的內含有多高,書的內涵就有多高。
品質好的人也不見得就內涵豐富,許多老實人就會一些簡單的道理,寫字說話都直白得很,缺乏內涵;相反有些人在旁人眼裡人品不怎麼樣,但卻學富五車又醉心藝術,書法水平登臨絕頂。
趙孟頫,宋室後裔,卻苟且投身元朝,後世人所不齒,一生學王羲之,上追晉唐,一改時人寫字不講法度的弊習,可一日書萬字而法度具備,留下的墨跡和碑帖甚多,在千年書史上都是出類拔萃的大家。
蔡京,為人奸猾,一代權相,由於宋代皇帝都愛書法,臣子都趨之若鶩投其所好,蔡京也下了很大功夫練字,學其兄蔡襄卻後來居上,今流傳下來的數貼都神采逼人。
宋徽宗,耽於書畫,荒廢朝政,任用奸佞,遂為金人階下囚,死於異鄉,談不上人品好壞,由於把處理朝政的時間都用在了寫字畫畫上,在書畫方面頗有創新成就驚人。
綜上所述,書法和人品沒有太直接的關係,歷來只是人們對人品低劣的書家故意貶抑以弘揚善道,單純論藝術的話往往不是這樣,正如古龍小說上好人說:不誠於人武功也練不到登峰造極。壞人卻說:我只誠於劍,不必誠於人,劍術為何不能登峰造極?那些人品一般甚至低劣的書法高手甚至書法大家,至少都是誠於書法的,對書法忠誠才能得到書法真諦,如果練字總想著偷機取巧走捷徑,巧涉丹青,功虧翰墨,這樣達到大家的我還沒見到過。
下圖是本人書法作品,請大家多多指教,感謝
-
3 # 習兿無涯
我認為沒有必然聯絡
明代董其昌,詩書畫俱佳,位居宰相,晚年卻橫行鄉里,終於激起民憤;宋代蔡京,位列"宋四家“之一,卻為禍國之奸臣
-
4 # 書法有云
書法家人品和水平到底有沒有關係?
書法家人品和水平當然是有關係的。正所謂:“書如其人”,書是人創作出來的,會受到人的心意所支配。高明的書家可以透過書法“達其性情”、“形其哀樂”。
那麼書法家的人品和水平有什麼關係呢?
一、“書如其人”的來龍去脈
在西漢晚期,揚雄提出“書,心畫也”的著名論點。後來又有書家論述“心正則筆正”、“人品即書品”等觀點。清代書家劉熙載繼承了揚雄的觀點併發揚之,在其著作《書概》中有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二、人品與書法
人品的意思有好幾個,但主要還是指人的品性道德。人的品性道德跟書法有沒有關係呢?當然是有的,書法作品跟其他的文藝作品一樣,不可避免地會打上書家的思想感情的烙印。唐代書家張懷瓘有說“文則數言乃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書法藝術之所以可以成為藝術,原因就是書家可以透過書法表達自己的氣質、性格、寄託自己的情思、嚮往和追求,表現自己在特定的狀況下的感受和情緒。
三、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什麼來
我們的確可以從一幅書法作品看出作者的學識和才氣。
胸無點墨之人寫不出富有書卷氣的作品;
對金石文字毫無素養之人沒辦法在作品中體現出金石氣。
元代陳繹曾經概括有:“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粗而字險,哀則氣鬱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情有輕重,則字之斂舒險麗亦有淺深,變化無窮。”
總之,從一般意義上來說,書法可以表現書家的書風與趣味特徵和感情色彩,但是沒有辦法判斷具體言行。可以理解為我們臨帖中的“神似”而不是“形似”。因此,書法跟人品若完全沒有關係是說不通的,但是它們之間也不是那種正比關係,不是說人品差的就寫不好,人品好的就能寫好。不是這麼絕對的。
-
5 # 1號老爺子
書法家的人品和他的作品必有聯絡。字如其人,千真萬確。一個喜歡嬌柔造作的人,其書法必有嬌柔造作之選;一個喜歡腳踏實地的人,必定選擇穩重剛勁的字形學習練習。如現代那些草書大師們,因無法從正面入門,又欲名揚天下,急功近利,不循章法,亂書一通,求新求異,亂畫天書。這足見他欲不勞而獲,沽名釣譽的個性。凡此種種,足見字如其人,書法和人的個性有必然的聯絡。
-
6 # 紅豆帥帥
有關係,我們常常會說字如其人,一個人的人品如果不過關,無論做什麼都達不到最高的境界。
一個人的人品決定了他的格局,格局又決定了他的層次,所以一個人的人品和書法水平是成正比的,尤其是一些大師收徒弟時,他們看的不是長相家境,而是他的人品,書法再好,人品不過關誰都不會收的,其實,這和做生意一個道理,講誠信的人能越走越遠,相反的,哪些背信棄義的人是走不遠的,甚至可能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
所以,無論做什麼,人品都是第一位的,人品決定了他在自己所在的領域內到底能都多遠。
回覆列表
這個題目偷換概念了。自古有“書如其人”的說法。毫無疑問,是指人的字和寫字人的性格,學識,修養,乃至年齡,彼時的心情等,會有關連的。其實和“望聞問切”的望,有點相似。就是相由心生,字如其人。把這個意思換成人品,我不贊成。人品指那些,很難概括。比如誠信,誰能從字裡看出作者的信譽?匪夷所思吧。但學識,文化程度,是否有中國古典文化底蘊,能從字裡大概看出來。比如蔡京,鄭孝胥,康生,書法功底都很好,字有功夫。至於他們的政治立場,忠奸好壞,從字裡怎麼看呢?有的人還變呢。汪精衛,年輕時的反清義士,晚年成了投日漢奸,長的一表人才,寫的一手好字。能說明什麼?又比如,從孫文的字,能看出來有精神,一身正氣,有功底,那蔣中正的字,也具有這些特點啊。不過蔣書比孫書稍顯拘謹。毛澤東的恢宏的氣魄,從他的字裡,可以看得清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