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宛如清揚

    《紅樓夢》反覆寫到的花有沒有特殊含義?

      《紅樓夢》和咱們現代看多的口水文不同,它是經得起反覆推敲的,雖然做不到增刪任何一字都不行的地步,但是許多內容,前後照應,伏筆多多,不容忽視,裡面反覆提到的花有什麼特別的含義嗎?有的,人即是花,花即是人。

      群芳宴上,不少人都抽到了花籤,林黛玉抽到了芙蓉,薛寶釵抽到了牡丹,探春抽到了杏花,李紈抽到了梅花,而丫頭裡面的麝月,抽到的是荼蘼花,可謂是花如其人。

      咱們看林黛玉的芙蓉,誰都清楚《芙蓉女兒誄》是給黛玉提前作的青春祭,“風露清愁”的仙氣滿滿,眾人認為她才配得上,是黛玉的美麗動人,潔身自好,詩意超脫,眾芳獨殿的出汙(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之風。

      薛寶釵呢,是牡丹,是任是無情也動人。無情是她的最重要的人格,她平靜的處世,精細的手段,是眾多女子中最獨特的存在,豔冠群芳是她在大觀園的地位反映,而無情地動人,是她命運的讖語。

      李紈呢,是那枝老梅。宋代王淇“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是“霜曉寒姿”,是“竹籬茅舍自甘心”,李紈抽到的是枝梅花籤,上書“霜曉寒姿”,附的就是“竹籬茅舍自甘心”。李紈的性格和處境,很像梅妻鶴子的林逋,是超然物外的高士形象,高潔堅貞。李紈住在稻香村,是“數楹茅屋”,外面“編就兩溜籬”“下面分畦列畝,佳蔬菜花,漫然無際”,很顯然是一派“竹籬茅舍”的農家風光,雖然這風光有點作,但是畢竟也是合乎李紈的形象的。住在此處的李紈清心寡慾、自甘寂寞,所以。後來探春結社的時候,李紈就自定了個“稻香老農”的雅號,很應景。

  • 2 # 物語情歸

    1.書中寫牡丹,牡丹雍容華貴,國色天香,是富貴吉祥的象徵,以此來喻指寶釵,小說這樣描述:不想如今忽然來了一個薛寶釵,……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之所不及……眉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寶釵看戲怕熱,將她比作楊貴妃……她明事理,曉人情,這是她性格特點,書上有曰:"過生日點戲文、吃食時,總依著賈母,總依著賈母向日素喜說了出來,使賈母更加吹悅……"。由此可看出寶釵集美貌與倫理於一身,委婉而動人。

    2.用芙蓉花暗指林黛玉

    芙蓉花淡雅清香,亭亭玉立是纖纖君孑的形象,用芙蓉花喻指黛玉,小說這樣寫道:黛玉抽到的正是這樣一支芙蓉花籤,只見上面畫著一板芙蓉花,題著風露清愁,……眾人笑說,這個極好。除了他,別人不配作芙蓉。"黛玉有著芙蓉一樣的容貌,眉尖若蹙,雙目脈脈含情,淚光點點,她孤傲自許,自矜自重,保持一種純潔的個性,但她比刀孑還利害的言語,使她與周圍格格不入,她成了別人眼中的"尖酸刻薄"和"心胸狹窄的形象,她的純猶如芙蓉花,她的美是一種與眾不同的美。

    作者還多處寫了花,有杏花,來喻指探春,桃花來喻指襲人,香菱為並蒂花等等,這些女子花一般的年紀,可愛又美麗,在Sunny下綻放,作者還借花寫了她們的性格特點,雍容華貴的寶釵,自視清高的黛玉,坦蕩無暇的湘雲猶如海棠花,自強的探春,溫柔的襲人,潑辣的晴雯充滿了青春的美麗,就象繁花一樣讓人陶醉,她們的笑和淚,悲和歡釀造了美和悲劇的藝術。

    花有綻放,也有凋零,花開花謝,賈府敗落,美景易逝,寓意著她們悲劇的命運。黛玉病逝,寶釵獨自守寡,眾姐妹紛紛離去,作者運用象徵的手法,寫花不僅喻指眾姐妹的性格特點,更是為了烘托小說中眾姐妹悲慘的命運。

  • 3 # 夏瞄淺談

    《紅樓夢》中,花是頗重要的一個意象。從書中的角色安排而言,幾位最重要、形象最豐滿的少女角色,對應的都不止一種花卉,且從文化淵源來看,也都大有可挖掘之處。

    譬如寶釵的牡丹與蘅蕪苑的各色藤本,史湘雲的海棠與芍藥,探春的玫瑰與紅杏……而黛玉,除了荷花,曹雪芹又在她的瀟湘館裡種滿竹子,點綴三兩芭蕉,就是“紅香綠玉”裡那色如深綠玉石的芭,讓她長吟桃花行,魁奪菊花詩,甚至還有那棵只應天上有的絳珠仙草——她們的形象,已經不是單用一種花就能概括和媲美的。

    我們來粗略看看,文中頗具寫實意向的物花描寫。個人印象較為深刻的當是史湘雲和芍藥花。《紅樓夢》第六十二回中寫史湘雲酒醉眠臥芍藥叢中,活脫脫便是一幅”海棠春睡圖“。而在第六十三回中。湘雲便抽到一根海棠籤,題著”春夢沉酣“,詩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即笑道”夜深“兩個字改為”石涼“更為合適。

    同是六十三回,麝月抽到的花籤詞是“開到荼靡花事了。”脂批為證,寫寶玉給麝月篦頭髮時,庚辰本有段雙行脂硯齋夾批:“閒閒一段兒女口舌,卻寫麝月一人。襲人出嫁之後,寶玉、寶釵身邊還有一人,雖不及襲人周到,亦可免微嫌小弊等患,方不負寶釵之為人也。故襲人出嫁後雲‘好歹留著麝月’一語,寶玉便依從此話……”荼靡花的花期最長,最後賈府敗落,寶玉寶釵夫妻落魄,仍留在他們身邊的只有麝月,甚至一直到寶玉出家之後,麝月依然陪伴著寶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瘂弦的《土地祠》一詩有何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