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平陽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武王伐紂前孟津觀兵,自發來了800諸侯,可見商紂王外部基礎不行。

    即便是外部條件這樣穩妥,周武王姬發也沒有起兵。

    等到帝辛殺王叔比干,囚兄長箕子,大師疵、少師彊抱著他們的樂器去投奔周。這時武王姬發發覺攻打商的時機即將到來,向所有的諸侯宣告說:“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討伐。

    因為這個時候商朝貴族之間已然分裂,商的內部出現了紂王的反對派。

    這個時候內外夾擊,自然伐紂成功。

  • 2 # 微風之語

    得民心者得天下,武王伐紂之所以在短短几個月時間就推翻了商朝幾百年的鐵桶江山,原因是商朝的領導人紂王荒淫無道,聽信姬妾之言,惹得民怨沸騰。加上姜子牙精通排兵佈陣,大勢所趨,紂王后悔晚亦。

    公元前1064年牧野之戰武王五萬軍人和商朝七十萬大軍開戰,最終以少勝多,紂王大敗逃回城內,舉火自焚,商朝600年的江山就此劃上了句號。

    紂王的軍隊就如此不堪一擊嗎?一起去回看下商朝滅亡的原因?

    一,紂王荒淫無道,窮兵黷武

    紂王帝辛是商朝的第32任帝王(亡國之君),在其在位期間親小人,遠賢臣,並寵幸愛妾妲己,為此大興土木加重民間百姓賦稅,搞得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引得八方諸侯王紛紛叛變。

    最主要的是紂王是殘暴,在位期間屢次派兵攻打東夷部落,不思治國方針,在國力空虛的情況下依然派大軍攻打東夷部落,連年與東夷的戰爭使的國家根基受損,在後來周武王以五萬大軍打到商朝皇城根的時候,紂王臨時組織人員上戰場打仗,結果士兵無心打仗,臨陣倒戈商朝潰不成軍,帝辛無奈自焚。

    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周武王姬發之所以能以少勝多,很大一部分是準備工作做的非常充分。在人員的任用選拔方面知人善用。

    在充分了解到商朝在紂王殘暴施政帶來的後果之後,並沒有著急攻打朝歌,而在第一次攻打後退回西歧,積極發現農耕業,停戰休養生息,和商朝的連年征戰形成反差。在商朝病入膏肓的時候,帶領眾諸侯攻打商朝首都朝歌城取得成功,滅商建周。當時就算把在東夷的軍隊招回朝歌應戰,估計後果也不會改變,畢竟連年的征戰人馬都乏力,沒有精力作戰。

    三,承諾百姓官員都有自主產權

    在周武王姬發建立周朝以前,西歧就建立土地井田制,創新確立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擁有權,不管是百姓還是官員能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產權,肯定是全力以赴的工作,就是因為有分田制的出現,周朝天下才有了八百年的歷史,而周天子只是做個富庶的包租公等著收租即可。這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兵莫非王臣”的來歷了。

    這個口號也有一定的弊端,在周朝後期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做大做強,作為包租公的周天子卻實力越來越少,直到做成了諸侯國。

  • 3 # 歷史裡的經驗

    我們從4個方面來對比下商紂王跟周武王,就能知道為什麼商紂王會失敗,而周武王姬發能取得勝利。

    1,各自國家的國勢對比

    殷商末期,商朝國勢越來越衰弱,邊疆外族卻漸漸強盛,對商朝威脅很大,國內人民一片混亂,有的諸侯也不再臣服殷王。紂王繼位後,覺得自己英勇無比,常年帶兵與各族打仗,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是國力消耗很大,商朝國勢更加衰敗了。

    而周國,在周文王的治理下,國勢日益興盛,周國與相鄰各國和睦相處,國內百姓們安居樂業,互相幫助。武王繼承了周文王的基業後,在他的勤勉努力下,周國國勢更加興盛。

    2,任用的大臣對比

    紂王自負有才,覺得天下沒有人比得上他,他不聽大臣們勸諫,更是迫害了忠臣比干。微子等賢臣懼怕紂王,都紛紛逃奔到周國,殷貴族內部已經處於分崩離析的狀態。不僅如此,紂王還重用費仲、惡來等小人之輩,他們貪圖財利,喜歡進獻讒言,使得各國諸侯與殷朝百姓都更加疏遠了紂王。

    武王即位後,重用周文王選拔的那些賢臣,在這些大臣的輔佐幫助下,武王慢慢的發展起來,為伐紂做好了準備。

    3,賞罰制度對比

    殷貴族中有些人作奸犯法,不守法度,紂王對於這些犯罪的人也放縱不抓,甚至還收留其他方國罪惡多端的逃犯,並且重用他們,讓他們在商國欺壓百姓,使得國內矛盾十分尖銳。

    武王即位後,就嚴格地制定了賞罰之法,以鞏固先祖的基業。這樣一來,周國貴族、人民都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敢胡作非為,周國也可以迅速發展。

    4,所得民心對比

    紂王不僅貪圖作樂,加重賦稅,更是增加酷刑來處罰不聽話的人。商朝百姓見到紂王如此昏庸殘暴,都對紂王怨恨不已,甚至有的人都希望商朝早點滅亡,一些諸侯也背叛了紂王,此時的紂王早已失去民心。

    終上所述,商紂王因為國家國勢衰弱、有人不賢、賞罰不明、失去民心這4個原因,導致了他的失敗。而周武王因為國家國勢興盛、任用賢才、賞罰分明、得到民心這4個原因,使得他取得了伐紂的勝利。

  • 4 # 晨起一杯奶

    武王勝了就是因為他想勝,而紂王敗了也是因為他想失敗。沒有什麼天命,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有人可能會不解。紂王怎麼可能想失敗呢?如果他不想當王了,為何不直接繳械投降?為何還要糾集17萬大軍與武王的5萬大軍在牧野激戰?哪有一個國王想成為階下囚或者國破身死呢?

    這裡要理清兩個概念,潛意識和意識。意識就是表面的,比如我想有錢有房,想有幸福的生活,對於商紂王,就是想永遠當這天下第一,萬世敬仰的王(他曾想像武丁那樣做出一番成就)。但是潛意識是內在很深的。大部分人都看不見自己的潛意識,不瞭解自己的潛意識。但是透過身邊的人和事我們能夠看到自己的潛意識。比如我想有錢,可我就是做生意一直虧,錢就是不來到我這裡,財運就是不行。那你的潛意識其實就是不想有錢,或者沒有信心能賺到錢。

    來看看商紂王,他的意識是我是商朝的君主,但是看看他身邊的人和事,比干、妲己、摘星樓、鹿臺……酒池肉林和炮烙雖然沒有確鑿證據,但嗜酒成風奢華無度是可以肯定的。再加上對東夷的征討(伐紂之時正是商征伐東夷勝利之時),對周的獎賞(封周文王為西伯候),每一件都在意識層面對權利和地位進行強調,可見他的潛意識是多麼的不自信。要知道潛意識的力量比意識強百萬倍,就像我確定我是一個女性,我就不會天天逢人就說我是女的。因為事實就是這樣,我沒有必要強調。但商紂王一直在打造一個自己很強大的形象,反而暴露了他內心的脆弱。真正強大的人不會因為自己的叔叔嘮叨就將他剖心,不會靠酒精美女麻痺自己追求那簡單的快樂,不會那麼喜歡金銀財寶,一個真正的君主才不會沉迷金銀財寶和女色,因為我都已經有了整個國家了。正是因為商紂王的潛意識認為自己其實什麼都沒有,所以他才要向外抓取,要別人言聽計從、要女人的溫柔、要金銀珠寶、要天上的星星、要東夷的土地……可是他從來都沒有向內探索過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他的內心有一個空洞,再多的外在都填不滿的。這是歷朝歷代末代帝王大多的通病。他們出生貴胄,不知稼穡之艱難,表面看上去風光無限,但其實又是成長在權力鬥爭的皇家,沒有愛、沒有陪伴、但又不能示弱,他們的祖先留下了爛攤子,但是又沒有給過愛的能力……他們的生命其實從一開始其實就是最具有挑戰性的。他們最終都用自己的迷失和痛苦給後人留下的寶貴的經驗教訓。

    有誰願意荒淫無道?有誰願意暴虐?一開始都是想有一番作為的,只是離自己的心越來越遠,最終迷失了。

    再來看看周武王,他是怎麼做的?舉個例子,武王前往伐紂的路上遇到了一系列自然災害,到了懷地河水氾濫,到了共頭山體崩摧,經過邢丘的時候,令人晦氣的事又發生了,一陣狂風暴雨之後,大風把周的旗杆折成了三段,接著又連下三天三夜的瓢潑大雨。周武王覺得是不吉的徵兆,就命人占卜,卦象顯示大凶。於是武王猶豫了,他擔心這是上天在提醒自己商天命所歸,不可伐之!就在武王猶豫之時,姜子牙說:“旗杆折為三段,是老天提示我們應該兵分三路,連下三天大雨,是老天特地為我們洗去兵器上的征塵,殺敵的時候更為鋒利。紂此時已不堪一擊,機不可失,請務必按計劃行事。”姜子牙的話給了武王安慰和信心,後來一切進行得都很順利。其實武王的潛意識裡也是有不自信的成分的,但是姜子牙是一個完全跟隨自己心的智者,從他72歲才出仕遇見文王,可見他有多麼的自信,他和自己的潛意識連線是多麼緊密,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他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天命”。

    有這樣一個賢人輔佐,加上自身的努力,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在短短2小時便結束了。雖然最後僅用了2小時,但卻是經歷從古公亶父、季厲、文王、武王四代周人的隱忍、向內求索、自我建設才能達到的。他們的潛意識裡一直深信自己是有能力的,是能夠給家族和天下帶來更幸福的生活的。

    商人喜愛占卜,篤信天命,認為商的王權是上天賜予的,這就是把命運交到了別人的手中。而周人不信天命,更相信透過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這就是二者的本質區別。武王克商,破除了神權至上的觀念,更加註重個人自身的努力奮鬥,是一次人類思想的解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背景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