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亱尐濤
-
2 # 改錯集
週末肯定會選擇陪孩子去玩。帶孩子玩,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怎麼玩兒?到哪兒玩兒?跟誰玩兒?都需要父母全方位的做工作,考慮好,週末的娃兒,才能夠讓孩子玩得高興,玩得有收穫。
通常我們會在群裡面約跟小夥伴的父母們提前溝通好,在什麼地方去玩兒?在群裡面發出活動帖,看有哪些家長願意參與。根據參與人數多少制定週末活動的方案。方案其實就是到哪玩,怎麼玩兒,怎麼吃?怎麼到達活動地點?到達的方式大多數情況下是開車,根據去參加活動小夥伴兒的情況,大家拼車前往。
孩子們相互一起遊戲,玩耍,大人們也聚在一塊兒聊聊天。有的家長負責孩子們的安全,由他家長就負責全程拍攝,分享圖片。有的家長負責在附近找吃的地方。在網上看吃的地方什麼菜合適,評價怎麼樣。孩子們玩累了,中途休息一會兒,提醒大家喝水,擦汗。到了吃飯的時間,大家就到家長找的吃飯的地點吃飯。活動結束以後,大家按照來的順序和搭配。開車回家。
週末陪孩子玩兒看似簡單的事情,其實不簡單。
-
3 # 默陌瞭然
說心裡話,週末真想在家睡懶覺,一週下來,很累,好不容易盼個週末,睡懶覺,宅在家是很幸福的事。但孩子的天性使然,好動,愛玩,尤其是十幾歲的男孩子皮的不得了。有時間就鬧著去外邊玩,我又不是個愛動的人,所以每週陪孩子出去玩真的是需要說服自己。
但也得視情況而定,比如孩子到了考試前夕,作業相對繁重,週末老師會佈置的作業比平時多,孩子完成作業後就沒有多少大片時間了,只能到附近散散步,讓孩子也輕鬆一下。
而學齡前的孩子就需要家長多陪陪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好奇心很強,家長陪孩子經常去不同的地方遊玩,有助於增加孩子對外界的認識,滿足好奇心。
總之,對於孩子,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如我這般不好動之人,以後必須改之,週末或節假日一定多陪孩子走到戶外,這樣更加有利於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
-
4 # Nicer個人成長
覺要睡,孩子也要陪,因為“對孩子的陪伴,不應該只講究時長,而是要講究高質量的陪伴。”而高品質的陪伴前提,是要有一個精神和身體狀態都線上的媽媽(或爸爸)。
作為一個即要上班又要陪孩子的媽媽,我也是真心覺得有時挺累的,在週末的時候,就特想好好休息一下,但是一想到還要陪孩子,就不敢怎麼睡懶覺。這樣想休息,又不敢放肆休息,陪著孩子出去玩的結果就是,感覺每次的週末休息時間比上班還累人。
後來我就在想,是不是真的要一直這樣下去,但是光這樣想,就讓我感覺很累了。我也經常看一些育兒類的知識和經驗,其中有一個觀點,給我印象特別深刻,說的是:“對孩子的陪伴,不應該是隻講究時長,而是要講究高質量的陪伴。”
以前我天天帶孩子的時候,每天的時間都跟他在一起,但是真正起著高質量陪伴的時間卻不多,現在上班後,除了每晚的碎片時間,就是每個週末的時間來陪他,因為覺得平時好像沒有多少時間陪孩子,所以週末總是會犧牲自己的休息來陪孩子,但是這樣自己會感覺到很累,對孩子的陪伴質量也會打折扣。
比如我自己,如果我沒有休息好,一天的精神狀態不好不說,連脾氣也會莫名的暴躁,有時候明明是想帶孩子出去玩,讓他開心的,結果卻總是對他發脾氣,因為我的精力和體力都沒有充分休息好,特別是要帶一個有時還需要抱的小孩去玩時,身體會更累,當身體累時,情緒就會有點低落,甚至失去耐心。
因此我現在的週末不會那樣,把所有的時間全部給孩子,我會留一些時間讓自己休息好,這也是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週末的早上我會多睡一會,其實我們平時上班,生活作息已經很固定和習慣了,週末就算想睡個懶覺,也就是睡到中午,下午的時間還是可以孩子玩耍的,雖然時間短了,但是你可以給孩子提供高質量的陪伴,那比花一整天渾渾噩噩的時間去陪他要好得多。
當你休息好,精力好,心情好的時候,你面對孩子時的面部表情都是不一樣的,我們既是別人的父母,也是我們自己,我們的時間可以分給我們認為重要的人和事,但是一定也要留一點給自己,自己狀態好了,才能把更有效的時間分給其他人。
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弄成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這樣會讓自己少了選擇的機會和權利,可以試著給自己找到第三種可能,比如:週末自己要休息,也要陪孩子這件事,換個思維角度,換種陪伴方式,也許就可以解決各自的需求了。
回覆列表
當然是陪孩子去玩了,作為家長,陪伴才是孩子最想要的,首先我自己不愛睡懶覺,孩子也跟著我養成了習慣不睡懶覺,每天6點到七點肯定起床。現在的人們都天天抱著手機玩手機,孩子也跟著玩,這不光是害自己也是在害孩子!父母的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週末了,大家遠離手機,不如去陪孩子親近大自然,一堆沙子,一顆小草,一隻小蟲,就會讓他們感受到最簡單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