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道是名道而非道

    愚見認為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特有的文化印跡,詩繁榮於唐,詞興盛於宋,曲成名於元,小說喧囂於明清,因此各朝各代自有標杆,後世寫詞莫能勝於宋,如是罷了,自然命名不同。

  • 2 # 樂閱

    唐朝繁榮的是詩歌,其他朝代有新的文學形式。

    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唐朝著名詩人有:白居易,李白,杜甫等

    宋朝著名詞人有: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馬致遠,白樸

    明朝小說家有:吳承恩,施耐庵,羅貫中等

    唐朝詩繁盛的原因有:

    1.經濟繁榮,交通便利,社會安定為唐詩的興盛發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社會環境。

    2.全國空前統一為唐詩繁榮提供了現實基礎。

    3.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推動著文人對詩歌的學習研究。

    4.文禁松馳,是產生大量抨擊權貴、真實反映底層生活詩歌的前提。

    5.中外文化交流和各種藝術的發展也對唐詩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 3 # 我只是我不代表你

    歷史是在發展在前進的,文學作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隨著經濟變革和政治鬥爭的需要也是根據各個時期形成了某種特有的潮流和趨勢,用當今的話叫作:與時俱進。文學創作的方法方式與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思潮、政治思潮等具有不同程度的聯絡,有時還往往是階級鬥爭在文藝在文學創作方面的表現形式。如:"五四運動"前後的白話文、抗日戰爭時期的國防文學、"文革"時期的八個樣板戲等等。這就充分說明了每一歷史時期,都是會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文藝思潮和文學創作方法。同時,其他的一些創作方法方式並不是完全斷絕,大多是同一時期根據個人或國家的需要仍然存在的,只不過是數量遠不及主導潮流而已。

    漢代之前常見的風騷,即《詩經》和巜楚辭》的合稱。是當時的重要作品。包括騷體、賦、辭賦、樂府等。唐朝,則流行近體詩、律詩、格律詩、絕句等。但流行於世的唐詩何止萬首!流傳至今可看到的就有《唐詩三百首》、巜全唐詩》、《唐詩品彙》、《唐詩別裁》等等。宋代,則流行詞、詩、賦等,有巜宋詩鈔》、巜唐宋八大家》、巜宋百家詩存》、《宋文鑑》、《宋詞三百首》等。進入元代,主流以古典戲曲為主,也稱為:元曲,或者元雜曲,有《東籬樂府》、《太平樂府》等。明清時期則是以小說、演義、通俗小說為主,有大量作品流存至今,除四大古典名著,象三言兩拍、《聊齋志異》、巜官場現形記》及巜金瓶梅》等等。自"五四運動"至今,更是有大量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文學等文藝作品問世,這些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流派,使人民群眾的生活得到了充實,使中國的科學、文化、藝術事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繁榮和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 4 # 待曉兒

    有《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而少見“宋詩”、“元詩”、“明詩”等集子,原因涉及到文學史上的一些常識問題。

    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確有其書

    雖然書名起得比較隨意,但是這兩部集子是古人根據自己的判斷標準而做出的選集。

    現在市面上流傳最廣的,《唐詩三百首》是清代蘅塘退士所編;《宋詞三百首》是清代朱孝臧所編。

    這兩部集子選取的詩歌很豐富,並且質量也很高,得到了很多人認可,所以就固定下來了。一般說的《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就是專指這兩部書而言的。

    當然,有一些沒有文化的出版社,隨便找幾首唐詩、宋詞彙編一下,也用這個名頭來賣,其實質量很低。所以選書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出版社和作者。

    其他三部也有人編過,但都存在問題

    《宋詩三百首》在晚晴民國時期有人編過,但並沒有被很多人認同。其實宋詩質量足以和唐詩媲美,但由於兩宋實在窩囊,宋詞又實在新穎,所以宋詩在後世的名頭一直沒有唐詩響亮。但客觀來說,宋詩不輸唐詩。

    元明兩朝詩歌,實在沒什麼出彩的地方。雖然也有人編,但意義不大。

    元朝真正統治時間也就70年,文人沒有科舉就沒有出路,更多地精力去創作劇本、散曲來謀生,真正的詩歌作者很少,金元時期的元好問、元末明初的王冕這種已經算是比較出彩的了。但放在魏晉、六朝、唐、宋、清等時期,也就是一般水平而已。

    明朝雖然詩歌也開始復甦,但是內容與情感都比較“淫哇”,還有著很濃重的機械擬古風氣。像著名的青丘子高啟,才華很盛,模擬唐朝詩歌放在全唐詩裡都很難分辨出來,更別說前七子與後七子,也是以模仿古人寫作為主要方法。

    所以元、明兩代,著名的詩人較少,詩歌質量也不高,編纂選集也沒什麼好選的。

    書店裡《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其實質量還是有保障的,但需要注意選擇著名出版社和對的作者;想要閱讀宋詩,可以直接看一些作者的文集;其他諸如《元詩三百首》、《明詩三百首》,不讀也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史》鰲拜有叛心還是另有隱情?威武大將軍如何敗於一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