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rry說
-
2 # 方圓論壇
龐統第一次為人所熟知是潁川大家司馬徽替龐統正名的。龐統二十歲時去拜見司馬徽,司馬徽和龐統兩人在樹下坐而論道,整整聊了一天,司馬徽對龐統的智慧才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司馬徽之後公開表示,南州計程車子每人可以比得上龐統。由此龐統第一次被天下人所熟知。當時襄陽大儒龐德公評價天下年輕俊傑,出類拔萃的唯有兩人,鳳雛龐統和臥龍鳳雛。以龍鳳評價二人的才能,可見二人是什麼水平。
龐統早年在東吳將領周瑜麾下效力。周瑜很清楚龐統的才能,多次把龐統推薦給孫權,但是孫權不喜歡龐統的長相,上面我們也說過,龐統長相一般,而且看上去還有點傻乎乎的樣子,這就讓孫權很不喜歡龐統,並且他認為龐統並沒有什麼大的才能。所以也沒有重用龐統,只給了龐統一個小吏的職位。
後來龐統棄孫權而投奔劉備。劉備起初也沒看出龐統有多厲害,只讓他當一個地方的縣令,後來龐統因為不理會縣裡的事物被罷官了。魯肅知道後寫信給劉備,說龐統乃大才,希望劉備可以重用龐統。而劉備想起諸葛亮也對自己提起過龐統,所以打算重新認識一下龐統,經過一夜徹談之後,劉備驚為天人。任命龐統為治中從事,地位寵幸程度不比諸葛亮差。後來龐統官拜軍師中郎將和諸葛亮同等職位。
而龐統跟隨劉備之後,對於劉備的貢獻並不你諸葛亮小。諸葛亮對劉備有取荊州之功,而龐統對於劉備有取川蜀之功。兩人可謂是旗鼓相當。《三國志龐統傳》中記載:“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劉備攻取西川採取的正是龐統的中策。
但諸葛亮和龐統最大的分歧點就是,諸葛亮為劉備設計的爭霸天下的計劃是按照佔領荊州來設計的。而龐統卻認為相對於益州來說,荊州就顯得破敗不堪了。而且龐統認為荊州東有孫權,北有曹操,想要發展壯大很難,而益州人口有百萬之巨,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奪取益州的話龐統有信心幫助劉備一統天下。
但可惜的是,諸葛亮或者,但他一統天下的保障—荊州被關羽給丟了。龐統死了,但是益州雖然在手,但是龐統已經死了,他設計的以益州奪取天下的策略也跟隨龐統一併被帶走了。這不得不說是天意弄人了。
回覆列表
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治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與劉備一同入川,於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獻上上中下三條計策,劉備用其中計。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三國時期,群雄逐鹿,英雄並起,文無第一,武無敵二,雖然武將的排名是筆糊塗賬,互有勝負,但是文官的排名也不簡單。坊間素有臥龍、鳳雛、冢虎、幼麒麟、鬼才、毒士之說,所以說龐統的才智應該是和孔明齊名的,但是,也有後人覺得跟孔明相比龐統有些浪得虛名,其實不然,龐統這個人還是很有才的,《三國演義》中,對龐統的刻畫十分形象,在歷史上,也相差無幾。
最早的時候,龐統是周瑜的幕僚,後來周瑜去世後,魯肅將他推薦給孫權,孫權嫌棄其相貌醜陋,不願重用。後來經諸葛亮投靠劉備,劉備也嫌棄相貌,起初也是當了小小縣令,後來才拿出孔明的推薦信,開始受重用,剛開始不拿出來,也是自己和孔明齊名,還得讓其推薦,心中也有些不自在。後來,龐統隨劉備入川,當時,龐統和法正、張松密謀取川,還搞了一場“魏延舞劍”,一直受劉備阻止,因為劉備他考慮事情有自己的邏輯,始終打的百姓基層牌,他和曹操、孫權不一樣,這點,諸葛亮能理解,但龐統不太理解,所以劉備總感覺龐統不對自己心思。
之後,開始進攻雒城,魏延跟黃忠爭功,導致整個戰局向著不利於劉備的方向發展。 你來我往幾個戰役之後,劉備開始對龐統失去了信心。他已經有心召諸葛亮入川了。這,正是龐統最怕的事情。所以,龐統準備加速拿下雒城。以魏延、黃忠為前部前往進攻雒城,埋伏的張任放過了前面的黃忠、魏延部隊,看見騎的盧馬的人過來,當成了劉備。一頓亂箭,射死了龐統,死時年僅三十六歲。
龐統之死,實在可惜,縱觀此人一生,才學的確不在孔明之下,但他的狂傲讓他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始終不接地氣。這點與孔明還是有差距的。孔明也很傲氣,但天下大事盡在掌控,他傲氣中透著冷靜,雖然傲氣並不外洩,這叫不怒自威。所以沒有人敢不遵守諸葛亮的號令。可龐統的號令,皆因傲氣外漏,反倒不為人敬重。所以論才能,兩人不差上下,可是論為人,及對上司的表現,龐統真是差的太多了,就算雒城不死,也不一定能在劉備集團站住腳跟。但這就是歷史,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