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際知名知識分子
-
2 # 映畫夢工廠
那個年代資源相對匱乏,一年到頭也沒什麼好吃的,小孩子天天盼著過年,特別是農村的小孩。在農村,那時候吃的菜都是自己種的,平時也不太捨得買肉吃,過年會把自己家裡養的豬殺了,記得殺豬那天大清早,父親會叫隔壁幾個有力氣的鄰居幫忙,與事先約好的屠夫一起把豬架到屠宰凳上,屠夫一刀捅進豬喉嚨放血,豬一直在叫,直到血放完一動不動才停止,也許這就是弱肉強食吧!豬殺完後,父親會把豬身上比較好的內臟或者肉給母親炒掉,同幫忙的鄰居一起品嚐,一起喝酒。我作為小孩,沒有坐桌子上,站在桌角,父親會給我夾給我吃,特別好吃。
因為家在農村,上初中要到鎮上去上,不像小學就在家門口,而且沒有住校的,每天早上6點騎著28吋腳踏車趕到學校,早上母親會起來給我炒個蛋炒飯,有時候早上家裡沒準備早飯,母親會給我2塊錢買早飯。我最喜歡拿著2塊錢買大餅夾油條吃,真香,現在回憶起來,那味道似乎還在鼻尖縈繞,如果再配上一碗鹹豆漿,那真是絕配。可惜,要上學,不得不付完2塊錢,拿著心愛的大餅夾油條上學去。由於要趕時間,一邊騎著腳踏車,一邊啃著大餅油條,車技是沒的說,左手握車把,右手拿大餅油條,那時沒有村村通公路,都是田邊小路,路是坑坑窪窪,彎彎曲曲的,路兩邊都是半米左右寬的淺坑,用於灌溉。就是在這樣的田間小路上,我吃得津津有味。夏天的早上天亮得比較早,路能看清,冬天是最糟糕的,天還沒亮就要出門,很冷,戴手套,戴著只留眼睛和嘴巴在外面的帽子,路基本看不清楚,憑自己的印象和路的輪廓騎行,但依然不影響我吃大餅油條。
因為早上去買大餅油條比較早,所以都是剛出爐不久的,大餅外焦裡嫩,油條脆而不膩,老闆會把大餅用刀從側面剖開,把油條夾進去,大餅有肉餡的,也有隻放蔥的,當剖開大餅瞬間,一股清香撲面而來,會讓你直咽口水(此刻我剛嚥了一口水)。這麼好吃的東西出爐就吃才好吃,放冷了就會很韌,很難咬,所以吃大餅油條一定要趁早哦!
寫到此刻有點餓,可惜現在這點沒有大餅油條賣……
-
3 # 159854696
印象最深的是徐州的米線1塊5一碗,很多肉粒,還有學校門口的炒麵,加的有孜然,我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這個感覺。還有一個阿姨做的鮮肉餛飩,燒的是木頭,那叫一個鮮啊!想的口水直流三千尺啊
-
4 # 432902195910233310
我記得我我小時候,國家貧窮,物資潰泛,什麼都沒得吃,幾天任之更久能吃一個兩分錢一個的紙包糖就很好了。記得讀初中的時候吃得比較的是水密桃,因為有賣桃子的人天天桃子挑到學校裡面去賣,我記得當時桃賣兩毛錢一斤,大部周學是用大米換的,一斤大米能換兩斤桃子,想想那時過得也很開心。困為大家都一個樣,沒有貧富差距,天天跑幾公里路去上學,放學以後再與同學們一起回家,真是朝氣澎渤,風華正茂。
-
5 # 黃較瘦進城
我是一名80後,老家住在貧困山區裡。
那個時候國家還很貧窮,物資相對匱乏,在鄉下基本很少有肉類吃,一年到頭也沒什麼好吃的,平時也不太捨得買肉類吃,最高興的也就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小孩子天天盼著過年過節,特別是農村山區的小孩。
記得在上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在村裡的學校上學,離家在100米左右距離。記得清晨都是父母早起,煮好熬好一鍋玉米粥,有時候時間來不及就是一鍋白粥,盛好一碗粥放點食鹽就著豆豉、鹹菜,喝完喝飽背個書包就去上學。
在上小學三、四、五年級的時候,學校設點在隔壁村,離家在2-3公里外,上學需要留校住宿,週日晚上至週五下午全日制寄宿在學校。學校有個小賣部,幾天甚至更久能吃兩分錢一顆的紙包糖。每天的米飯就是拿一個鋁製的飯盒,放點稻米加點水,自個拿到統一蒸飯的一個小屋子(廚房),放在一張案板上,由專門蒸飯的老爺爺/老奶奶逐個的將飯盒放到一個用鐵桶改造的蒸飯桶,用材火蒸熟米飯。在白米飯上面撒上一層薄薄豬板油,和花5角錢買來的一包榨菜和豆豉,一包榨菜至少分2-3次食用完……
在上初中的時候就是鎮上,學校在距離家的20多公里之外,全日制寄宿學校,除週末鎮上週邊的其他學生可以比較方便的回家,因為路途遙遠,交通不方便,對於山區內的孩子學生也就是默默的繼續留校,家人、爸媽會每十天半個月的順著圩日趕到鎮上送稻米、給幾十元的生活費,每月的生活費+零花錢也就在1百元以內(通常是在70-80元)。彼時鎮上的米粉就是在1.5元~2元/碗,裡面有幾顆小塊的瘦肉、或者幾顆小塊的燒鴨肉……
回覆列表
反正我是不知道題主指的一碗粉是什麼啊。放在我們老家應該就是米線。我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每天都有兩塊錢的早餐錢,會用一塊錢去打老虎機,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只剩一塊錢的情況下最喜歡吃的就是春捲,一塊錢四個,特別是剛剛油炸出來的,吃著特別滿足,裡面的餡料不會用韭菜和粉絲,而是用薺菜,小時候和現在吃的薺菜都是自己採摘的,可惜現在吃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