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財富真相傳播者
-
2 # 何偉讀史
說起中國的近代史,那完全是一段恥辱與血淚的辛酸史。自從鴉片戰爭清政府慘敗後,中國就一直遭受著來自整個世界的欺辱,就連曾經的島國小弟都要騎到老師的頭上拉屎撒尿。從中國簽訂完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以後,每個來華的國家都想著從中分一杯羹,透過大大小小的戰爭來逼迫你寫下那白紙黑字的不公約定。
據中國史學家統計,自《南京條約》之後中國先後分三個階段與列強簽訂了29個大的不平等條約,而每個條約的內容都如出一轍:清政府掏錢、割地、放棄主權。而這麼多條約累加光是賠款一項,中國就前前後後掏出去了將近10多億兩白銀,而且這還都是賬面數值。因為光是一個《辛丑條約》就有4.5億兩的賠款,分39年還清(也就是一直要還到1939年才算完),這樣算下來的話本息就多達9.82億兩白銀,整整翻了一倍。
而清政府面對如此鉅額的賠款,靠那一年8000萬兩的財政收入根本難以維持,最終只能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自上而下實行一套極其沉重繁雜的賦稅制度,至於那些實在無法償還的外債就只能透過廉價出賣主權來維持一時的苟安。
中日《馬關條約》作為賠錢第二多的不平等條約,2億兩的賠款可是硬生生的把那個瀕臨滅亡的日本給搶救了過來,使他們順利的從一個被欺負的角色翻身做了奴隸主,而後透過這筆戰爭賠款發展起來的日本,更是透過14年的侵華戰爭差點將整個中國覆亡。
清政府覆滅後,作為其接班人的北洋政府也順理成章的接手了他們留下的爛攤子,包括那一系列的戰爭賠款,或許你可能會覺得北洋政府此舉實在是懦弱之至,可是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哪來的什麼公義可講,北洋政府要想存續少不了列強的支援,也就少不了繼續點頭哈腰的給大哥們送錢。不過這鉅額的賠款中也是有水分的,並不說你必須按時按量的把錢打進列強的賬戶,因為各國間利益的存在,還是有很多國家減免或退錢給我們,可唯獨俄國和日本除外。
表面上看,北洋政府在面對俄國和日本時是吃了大虧,可是在段祺瑞當政期間,兩國也是沒有嚐到多大的甜頭,尤其是日本。段祺瑞政府曾先後向日本借款1億兩白銀之多,雖說是用內地的各種主權換來的,但是大多都是空頭支票很難兌現,畢竟列強之間也會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而段祺瑞正是憑此妙計帶領著中國在這亂世的夾縫中一步步艱難的前行著。
-
3 # 十萬個點解
不是沒人討要,各國銀行財團均向當時的民國政府討要過,可是當時的民國北洋軍閥時代誰也不買單。“誰借的找誰”但是每個軍閥背後都有支援的列強國,而軍閥為了軍費一定對該國承諾“我上位一定還”所以原來欠的錢沒還,又添新的債務,都想著能在中國這個大蛋糕分上一塊。各取所需,也是當時的國情與軍情。放到現在看,當時猛人輩出,清朝賠出去的那些銀子,指不定大半都被騙回來了。雖然是打仗燒掉了,可好歹是進了自己人的口袋。
-
4 # 嘉嘉alita
清政府覆滅後,作為其接班人的北洋政府也順理成章的接手了他們留下的爛攤子,包括那一系列的戰爭賠款,或許你可能會覺得北洋政府此舉實在是懦弱之至,可是弱肉強食的世界裡哪來的什麼公義可講,北洋政府要想存續少不了列強的支援,也就少不了繼續點頭哈腰的給大哥們送錢。不過這鉅額的賠款中也是有水分的,並不說你必須按時按量的把錢打進列強的賬戶,因為各國間利益的存在,還是有很多國家減免或退錢給我們,可唯獨俄國和日本除外。
表面上看,北洋政府在面對俄國和日本時是吃了大虧,可是在段祺瑞當政期間,兩國也是沒有嚐到多大的甜頭,尤其是日本。段祺瑞政府曾先後向日本借款1億兩白銀之多,雖說是用內地的各種主權換來的,但是大多都是空頭支票很難兌現,畢竟列強之間也會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而段祺瑞正是憑此妙計帶領著中國在這亂世的夾縫中一步步艱難的前行著。
回覆列表
很多人認為清朝滅亡以後就不需要還欠列強的大量賠款,只能說這種想法太天真了。清朝為了還賠款,向外國列強借了很多錢。借錢通常是有抵押的,清朝是將海關、鹽稅、厘金等抵押給了外華人。清朝滅亡以後,外國列強只需要透過這種手段,便能夠直接拿銀子抵債,根本不需要中國的同意。
為了監督還債,英國、法國、德國、美國四個國家特意組成國際銀行團,後來俄國和日本也加入了銀行團,這便是六國銀行團。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民國,由於自身實力不足,並且他們希望得到列強的正式承認,完全繼承了這些外債,所以中國是需要如期償還這些債務的。例如,1928年6月底庚子賠款尚欠本金及預計利息共計569179055.27元。最可氣便是日本的債務。哪怕是1931年日軍開始侵華了,日本依然不斷的和民國政府進行交涉,希望償還外債
民國時期抗戰前期都一直在做賠賞外債!直到美國參戰,民國政府宣佈抗戰,不在支付日本的大清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