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教育連結
-
2 # 御風者談育兒
在有些家庭裡,老年人和年輕父母都為是否給寶寶把屎把尿發生過爭執。
目前為止,把屎把尿至少被確認有以下危害。
第一,不利於孩子睡眠。習慣被把尿的孩子,會將排便的噓噓聲很排便建立聯絡,夜裡穿著紙尿褲,聽不到噓噓聲,沒有被抱起來,他會憋著不尿,哭鬧不安。
第二,影響寶寶的專注力。家長總是卡著點,時間一到,無論孩子在做什麼,都要抱起來把尿,不利於孩子注意力集中,家長自己也辛苦。
第三,不利於孩子自己體察便意。孩子自己會根據身體的感受,學會以何種方式控制自己的排便行為,把屎把尿會影響孩子自主排便反射的形成。
另外,有人反對把尿的主要原因是怕對寶寶的脊椎不好,對括約肌不好,怕引發痔瘡和脫肛,這些問題醫學上還沒證實,但也不能排除潛在危害。
因為小寶寶的脊柱、髖關節、括約肌確實還沒發育成熟,大人堅持把,寶寶扭動身子拼命反抗,把到尿了為止,還有各種個性化把尿姿勢,有的只託著小腿,寶寶整個身體懸空,這些都是有健康隱患的。
-
3 # 刺眼的小兔子
中國家長都普遍認為,應從小為寶寶建立良好的習慣,把尿還能省掉紙尿片錢,因此半夜打斷寶寶的睡眠,為寶寶把尿,也是值得的。而國外家長則更願意順其自然,讓寶寶長大後再自然離開紙尿片。
那麼,給寶寶把尿好嗎?下面一起來了解下吧。其實,兩種做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把尿是一種自然的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媽媽會發現,把尿方便、有效、環保,而且節約資源。而另一方面,嬰兒的生理和心理發育仍未足夠成熟,無法有意識地自控排便,把尿即相當於家長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到寶寶身上。因此,作為父母,你有權力決定任何一條道路。
只是,大部分寶寶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膀胱才能發育得能憋住尿了,才能明白自己必須上廁所時的身體感覺訊號,這時候才會告訴媽媽說“我想尿尿”。到那時,寶寶才真正準備好了,把尿訓練也最好從那時開始。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學漢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4 # 小落9318
老人們常說“3天把尿,孩子容易把“。中國大多家長認為,應從小為寶寶建立良好的習慣,早訓練孩子的排尿。而國外家長則更願意順其自然,讓寶寶長大後再自然離開紙尿片。那麼,給寶寶把尿到底好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把尿的危害
早把尿,能幫孩子養成定時排尿的好習慣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嬰幼兒自主排尿功能要隨著神經系統、尿道括約肌等的發育而逐步完善,而早把尿的則對寶寶的脊椎不好、括約肌和心理不好,容易引發痔瘡和脫肛。
該不該用紙尿褲?
紙尿褲用起來確實很方便,但是我們又擔心對寶貝身體不好。其實,在國外,三四歲的時候依然使用紙尿褲的寶貝比比皆是。
而紙尿褲最大的問題是不環保,因為其中的吸水成分是不能降解的。另外穿著紙尿褲總沒有光屁股舒服。除此之外,再沒有什麼其他問題了。另外,寶寶不穿紙尿褲,無論在玩耍或者睡眠時,都可能尿溼褲子或床褥,不僅不雅觀,在空調環境下更容易著涼,同時引發各種疾病。
真正有效的排尿訓練
當寶貝有意識表達自己的需求的時候,就可以訓練寶貝逐漸不使用紙尿褲了。媽媽在幫助寶貝擺脫紙尿褲的階段,弄清楚寶貝平時大小便的時間和間隔時間,理解寶貝的生活習慣和表情、動作等“嬰語”,在寶貝做出反應前及時讓寶貝大小便。還可以給寶貝買一個座便器,在寶貝自己如廁之後可以給予寶貝獎勵和誇獎,鼓勵他們再接再厲。
育兒專家的建議
美國育兒之父西爾斯認為大部分寶寶18~24個月時,控制排洩的肌肉才成熟,晚訓練孩子上廁所要比早訓練好,也讓寶寶學得更快。
崔玉濤認為使用紙尿褲與訓練孩子排便沒有任何衝突,訓練排便並不意味著把孩子排便。紙尿布(尿不溼、紙尿褲)影響孩子生殖器發育是不科學的說法,讓孩子1歲半開始訓練坐便如廁比較合適。
如果你周圍有學齡前的兒童,可以推薦他們用一下【貓小帥學漢字】這款識字軟體哦~在手機上下載就能用,裡面有豐富多彩的故事和遊戲,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學習漢字。
回覆列表
不建議把尿,小寶寶各方面都沒發育好,穿尿不溼很好,又省事。我寶寶一直穿到一歲多,然後就教他自己上馬桶,現在寶寶一歲半多,自己上廁所,不用操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