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山神工高

    在賈鴻聲先生的介紹資料中,首先就特別寫著是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入室四弟子之首,甚至把書協會員的身份都寫到了後面,可見賈鴻聲先生對啟功先生弟子這個身份尤為看重。關於賈鴻聲先生拜啟功先生為師的過程是這樣表述的:1981年秋,賈鴻聲先生入室當代書法大師啟功。蒙啟功先生親授指點,加之他廣臨北魏碑版、漢簡木牘,繼而上溯晉唐,下及明清,博採眾長,賈鴻聲先生終於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日趨成熟。

    如果這樣的介紹還屬正常的話,接下來的這些溢美之辭就有些誇張了:他的每幅書法作品從字型到章法都不雷同,“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意境雄強、豪壯、奔放、曠逸、端莊、渾厚、奇古、險峻、跌宕、妍美、遒媚、綺麗、高遠、瀟灑、寬博、肅穆、深邃、纖勁等等,不一而足。章法奇妙,對比強烈,氣韻生動,生機勃勃……此類描述,洋洋灑灑數千言,蒐羅、堆砌了大量華麗辭藻,極盡讚美之能事。對於書法愛好者們來說,這些話太過熟悉,似乎有太多標榜為書法“大師”的人都在資料中採用類似的描述。

    就從這些溢美之辭來看,賈鴻聲先生的確很有江湖書法“大師”的風範了。或許這也是不少人把賈鴻聲打入江湖書法行列的原因之一。當然,更重要的還是賈鴻聲的書法作品。

    坦白地說,如果不看介紹,很難從賈鴻聲的書法作品中看出啟功先生書法的痕跡。比起其他那些至少有七分形似的啟功弟子的書法,賈鴻聲的書法連啟功先生書法的花架子都沒留下。就憑這樣的書法,動輒就說是啟功先生的大弟子,讓人情何以堪?

    驚龍軒不想刻意貶低賈鴻聲先生的書法,但這確實是我見過的所有被稱為啟功弟子的人之中最接近江湖書法的作品。諸如秦永龍、於樂、丁廣茂等人,模仿啟功先生的字型幾可亂真,還是明顯可以看出良好的書法功底。就連被稱為“女啟功”的韓寧寧,其實書法水平也是相當不錯的,儘管也得到過啟功先生的指點,但是韓寧寧自己卻從未提及過是啟功先生的弟子。從這個角度來看,賈鴻聲的這些“師弟師妹”們顯得低調了很多。

    關於賈鴻聲先生的書法水準該如何評價,驚龍軒不想有過多表述,以免有偏激之嫌。倒是覺得有一句讚美其書法的話挺有意思:無色而具圖畫的燦爛,無聲而有音樂的和諧。

  • 2 # 石匠秦人

    啟功的正楷很一般,行書正楷功也一般。現在誰把啟功學象了,別人就看啟功字了,誰還看他的字。齊白石說:"學我者昌,似我者亡"。學啟功對,出啟功帖。才能寫出自己字。沒個人特點,誰也救不了!!

  • 3 # 傑傑123123

    書法是個性的,但更多是共性的。它是在共性基礎上的個性,要具備傳統意義上的美感,這個美感的構成,就是一種共性的因素。

    書法視覺感受很重要,一個“人”字,一撇一捺,可以粗細不同,可以濃淡搭配,但是不能沒有基本框架,書法的好壞其實也是一種感情文化的筆下宣洩,啟功的字有一種古樸清新之感,個人的經歷也和書法本身有時間是融合的,弘一法師的字如果不是他遁入空門的經歷,你無法體會那一種開脫和淡然,毛主席的字如果沒有一生的經歷,也無法體會哪一種開合的意境。人性是藝術的根基,藝術是人生歷程的展現。

    書法,就是在技法基礎上人生不同時期個體情感和文化的集中展現。技法與師承有關,文化和情感無關師承,僅此而已。

  • 4 # 抱庸詩書

    賈鴻聲確實算啟功先生的學生,但是否“入室”有待商榷,畢竟啟老經說過,他只有文史專業的學生,沒有書法專業的徒弟。

    【書家簡介】賈鴻聲,男,漢族,1955年出生於河南安陽,號半名西江士。為當代書法大師啟功入室四弟子之首。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真草隸篆諸體皆通,尤擅楷書,其書以功力深、個性強、風格突出為藝林所重。六歲開始學書,至今已逾50餘載。1981年秋,賈鴻聲先生入室當代書法大師啟功,蒙啟功先生親授指點,加之他廣臨北魏碑版、漢簡木牘,繼而上溯晉唐,下及明清,博採眾長,賈鴻聲先生終於形成了自己的風格並日趨成熟。

    賈鴻聲早期的作品我沒有見過,但今日的作品,雖然也可以看見“啟體”的痕跡,但更多的是狂躁任性,誇張變形,花哨油膩,毫不客氣地講,這個字就屬於“江湖書法”,而且是很正宗、很典型的江湖書法。

    抱庸以為,書法一旦脫離方塊字的輪廓,就已經十分危險了。賈的筆下,已毫無傳統法度的印記,誇張的連筆,出奇的長字,矯抒造作的行氣章法,分外的俗氣、油膩、“土”。這哪裡是書法,繪畫耳。

    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再高明的師父,再高明的天賦,如果不悟正理、走正道,也難成正果。我認為賈鴻聲就屬於先天因素不錯,學習環境不錯,卻誤入魔道的書法人。學古人、學古法方為正道,書法是學問而不是逞巧,書法是修行而不是表演,更不是圖名謀利的“揺錢樹”。有了一些名氣便固步自封,甚至不知天高地厚,遑然以此奔走名利場,再不問書學之事,必然會頹廢墮落,淪為現實版“傷仲永”。

    抱庸淺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秦滅六國前各個國家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