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不是 ,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水稻的起源地,水稻以這裡為起點向外擴充套件,並在大約距今5000~4000年左右
河姆渡是長江下游浙江餘姚的一個小鎮,1973年開始,在這裡發現了大面積的新石器文化遺存,疊壓著四個文化層,考古工作者在最下層的年代為距今7000年前,發現了大量的栽培稻的稻穀遺存。這些稻穀不僅儲存狀況極佳,而且,伴隨這些稻穀出土的還有種植水稻的農具。這一考古發現,轟動了全世界。不過,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栽培稻,還不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栽培的水稻
隨著近幾十年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考古工作者又相繼發現了距今8000年、9000年、10000年、12000年甚至更久遠的栽培稻遺存,它們廣泛分佈在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華南地區、西南地區等地。截至目前,單是距今1萬年以上的栽培稻遺存至少就有6處,它們是:江西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距今12000D11000年)、湖南玉蟾巖遺址(距今12000D10000年)、浙江上山遺址(距今11000D9000年)、浙江荷花山遺址(距今10000D9000年)、廣東牛欄洞遺址(距今約10000年)。這些遺址的發現,將中國的水稻栽培史上溯到10000多年前。也就是說,早在距今10000年前,中國就進入了原始農業文明。通常我們都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如果從水稻栽培的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是“上下一萬年”。這些栽培稻遺存的發現,也充分地證明水稻的原產地就是中國。
到20世紀末,中國發現的史前(指通常所說的“文明史”之前,即距今五千年前)稻作遺存有100多處,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水稻的起源和推廣路徑: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水稻的起源地,水稻以這裡為起點向外擴充套件,並在大約距今5000D4000年左右,推進到黃河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夏商周時期(距今約4000年D2000年左右),栽培區域進一步擴大,向長江上游、雲貴、黃河以北推進,基本上形成了中國古代水稻分佈的大格局。
理論上不是 ,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水稻的起源地,水稻以這裡為起點向外擴充套件,並在大約距今5000~4000年左右
河姆渡是長江下游浙江餘姚的一個小鎮,1973年開始,在這裡發現了大面積的新石器文化遺存,疊壓著四個文化層,考古工作者在最下層的年代為距今7000年前,發現了大量的栽培稻的稻穀遺存。這些稻穀不僅儲存狀況極佳,而且,伴隨這些稻穀出土的還有種植水稻的農具。這一考古發現,轟動了全世界。不過,河姆渡遺址發現的栽培稻,還不是中國最早的人工栽培的水稻
隨著近幾十年考古工作的不斷開展,考古工作者又相繼發現了距今8000年、9000年、10000年、12000年甚至更久遠的栽培稻遺存,它們廣泛分佈在長江中下游、淮河流域、華南地區、西南地區等地。截至目前,單是距今1萬年以上的栽培稻遺存至少就有6處,它們是:江西仙人洞和吊桶環遺址(距今12000D11000年)、湖南玉蟾巖遺址(距今12000D10000年)、浙江上山遺址(距今11000D9000年)、浙江荷花山遺址(距今10000D9000年)、廣東牛欄洞遺址(距今約10000年)。這些遺址的發現,將中國的水稻栽培史上溯到10000多年前。也就是說,早在距今10000年前,中國就進入了原始農業文明。通常我們都說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如果從水稻栽培的這個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是“上下一萬年”。這些栽培稻遺存的發現,也充分地證明水稻的原產地就是中國。
到20世紀末,中國發現的史前(指通常所說的“文明史”之前,即距今五千年前)稻作遺存有100多處,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水稻的起源和推廣路徑:長江中下游是中國水稻的起源地,水稻以這裡為起點向外擴充套件,並在大約距今5000D4000年左右,推進到黃河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夏商周時期(距今約4000年D2000年左右),栽培區域進一步擴大,向長江上游、雲貴、黃河以北推進,基本上形成了中國古代水稻分佈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