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慢談古今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清史稿》中的記載:(嘉慶)四年,高宗崩,大學士和珅得罪,仁宗以福長安阿附,逮下獄,奪爵,籍其家。諸大臣議用朋黨律坐立斬,上命改監候,而賜和珅死,使監福長安詣和珅死所跪視。旋遣往裕陵充供茶拜唐阿,就遷員外郎。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首先,我們來看看福長安、和珅跟嘉慶皇帝之間的關係。和珅與嘉慶無親無故,之前還因出言勸乾隆先別立儲而得罪了嘉慶。而福長安是兩廣總督福康安的弟弟、乾隆皇后富察氏的侄子,他與福康安從小在宮中長大,可見乾隆對他們的重視。而福長安的哥哥是在貴州平定起義時染瘴氣而死的,也就是因公而死,嘉慶還追封他為嘉勇郡王。福長安雖然是與和珅在同一條戰線上,但不同的是他嘉慶的表親,再加上他身後的靠山,當時又是乾隆剛去世不久,處於大喪時期,所以嘉慶暫時留住他的命是合理的。

    然後,我們來看看嘉慶對兩人的態度。乾隆死後第一日嘉慶就開始處理和珅,從撤去所有職務到賜白綾不過十幾日的時間,可見嘉慶對和珅的厭惡。而嘉慶對福長安的態度又不一樣了,有大臣提出要立即斬首福長安時,他將處置改為“監候”。監候,是指明清對於判處死刑的罪犯不立即執行,待至朝審、秋審時,再按具體情況分別處理。而處理結果就包含了不處死的情況。在某些現代法律研究中,也把這種監候制度看作現代死緩制度的起源。嘉慶皇帝先是暫緩死刑,然後再讓福長安親眼看著和珅上吊,看完之後也沒有關押他,而是將他貶去做小官。你細品,是不是有種後媽處置親兒子和繼子的感覺?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猜出來,嘉慶是不想殺福長安的。

    結果也的確如此,這是福長安後來回到京城的情況:旋自驍騎校屢遷:再為圍場總管,一為馬蘭鎮總兵,再署古北口提督。

    我想當時福長安雖然被抄了家,心裡戰戰兢兢,但也是個聰明人,得知嘉慶的舉措也就知道自己是不會死的,所以才會喜出望外。

  • 2 # 談古論金

    福長安多麼喜出望外也不見得,但肯定是大大鬆了一口氣,這是因為福長安被判的不是問題所說的秋後處決,而是斬監侯。斬監侯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死刑緩期執行,也就是對於判處死刑的罪犯,不立即執行,而是監禁起來等候秋審或朝審複核決定是否執行死刑,複核結果分為情實(罪情屬實,立即執行)、緩決(案情屬實然而危害性較小,留待下次再行稽核)、可矜(案情屬實,但情有可原,減死一等)、留養承祀(情節雖重,但父母、袓父母年老無人奉養,免於死刑)等幾種情況。雖然沒有塵埃落定,但是按照清朝司法的潛規則,皇帝要殺也就殺了,改成斬監侯無非暗示還有轉圜的餘地,也就是性命是保住了,因而福長安雖然被押到和珅賜死的場所跪視和珅的下場,被殺雞儆猴了一把,但是基本確定不會死了,自然鬆了口氣。

    逃得性命的福長安被安排到裕陵也就是乾隆的陵寢擔任沒有品級的管事人員拜唐阿,可以說是一擼到底,但是隻要不死,就還有機會,雖然後來又幾經起伏,但最後官至正黃旗滿洲副都統,即使早在30多歲福長安已經是正紅旗滿洲都統、鑲白旗滿洲都統,50餘歲還沒達到這些舊有的級別,然而相比此時墳頭上樹已經很高的和珅,總算還是幸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二學生每天做作業到凌晨一點,早上又五點半起床,身體受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