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家寶寶馬上四歲了,上幼兒園小組,每天需要開車接送。同事的孩子也是男生,跟我兒子差不多大,因為他是上班族,所以提出想要一起接送,就是那種一人開兩天的。同住一個小區,又是同事,問過小朋友的意見也同意,我就答應了。可是問題來了,誰知道這個小朋友有個毛病,只要稍稍沒有順著他,就把頭一歪,說:那我不是你的好朋友啦!那我就不跟你玩兒啦!那你就別去我家啦!你還想不想吃好吃的啦等等這一系列的威脅式語言。開始我兒子就非常吃這一套,因為我沒有這麼跟他說過,他以為是真的,就會把玩具什麼的讓給他,後來時間長了雖然不會經常把東西讓給他,但是還是會反過去哄那個小朋友,會給他道歉!可是給了之後他的心情也不好,因為不是真心想給,後來時間長了我就會過去問我兒子,發生了什麼事?你覺得是誰的錯?如果他說是那個小朋友的錯,而且我聽了事情經過,也是這麼認為的話,我就會把我兒子拉走說:既然錯不在你,那為什麼你要道歉,你不需要道歉,這個時候不用管他,讓他冷靜一下,一會就好了,你去旁邊先玩會。我兒子有的時候就去玩了,有的時候還是會很傷心,一直小聲嘀咕著:那我就沒有好朋友啦?沒人陪我玩啦之類的!我該怎麼開導我的孩子?求助
5
回覆列表
  • 1 # 真心爸媽

    我是兩孩媽媽,也是育兒書《育兒基本》的作者。坦白說,如果我是這位提問的寶爸或者寶媽,第一,我一開始就不會接受同事一起接送孩子的提議;第二,即便接受了提議,發現那位小朋友有“威脅式”說話的情況,也會想辦法停止一起接送。

    為什麼呢?

    1、孩子不宜過早有“密友”級的同伴

    發展心理學認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越來越多地受到同伴的影響,這是很正常的現象。但同時,作為爸爸媽媽,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孩子在幼兒園或者學校或多或少地接觸到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個性的同伴,對他的發展是有益的,但過早有“密友”級別的同伴,可能會導致他受這個同伴的影響過多,而受其他同伴的影響過少,而且如果這位同伴恰好有比較強的控制慾或者攻擊性,那麼他對孩子很可能產生很負面的影響。

    這位題主和同事輪流接送彼此的孩子,就是給孩子製造了一個過早擁有“密友”級同伴的機會,這其實是比較草率、對自家孩子不夠負責任的舉動。

    2、孩子很可能在那位小朋友“威脅式”表達的影響下,發展出討好型人格

    如果讓自己的孩子長期和這位小朋友密切接觸,自家孩子很可能被這位小朋友的威脅性言辭所控制,為了維持這種“友情”,而發展出討好型人格,這對孩子的發展非常不利。

    所以這位題主需要意識到,自家孩子遇到的這種困惑,不是爸爸媽媽開導一下就能解決的,最好的辦法,是從源頭上遠離這種影響。

    3、改變那位小朋友是不可能的

    題主描述的那位小朋友的“威脅式”語言,來自他家中成人的影響,他家裡肯定有一位成人,或者是爸爸、或者是媽媽,或者是祖輩,喜歡用這樣的言辭讓別人就範,或者讓孩子聽話。

    這是家庭內長期影響造成的,外人很難改變,所以題主不能期待哪一天那位小朋友不用這種威脅式的語言和自家孩子交流。

    4、最好的辦法:儘快改變一起接送的狀況

    同事提出一起接送,拒絕起確實不容易,但如果爸爸媽媽發現,這種狀況給自家孩子帶來了困擾、帶來了負面影響,理性的選擇,應該是儘快改變一起接送的狀況。

    當然,如何委婉拒絕,可能需要這位寶爸或者寶媽自己想想辦法,比如改變自家早晚的時間安排,製造“不能一起接送”的條件等等。但我認為,無論如何,不能為了大人自己的面子,或者為了不影響和同事的關係,讓這種狀況繼續下去。

  • 2 # 冬天取暖全靠攏

    以前也總是這樣,處處讓著別人,處處考慮別人感受,現在長大了,真心覺得,無原則性的忍讓也是一種懦弱。很多時候反而會讓對方得寸進尺,習慣了從你身上找存在感、優越感。 應該學會“狠心帶來的孤獨”。都是平凡人,沒必要期盼成為一個左右逢源的“大好人”。

  • 3 # 小糰子在幼兒園

    您描述得很詳細,從字裡行間也看出了媽媽的焦急,真的可以看出媽媽非常考慮兒子的感受,而且這位媽媽的教育方式不同於另外一個小男孩媽媽的教育方式。

    其實您面臨的問題就是平衡這兩件事:A.媽媽看到孩子“受委屈”,不想讓兒子跟那個小男孩玩;B.但兒子又十分“需要”跟這個小男孩玩,不跟小男孩玩的話兒子會覺得沒人玩了。

    這裡我想給您幾點建議:第一,媽媽的感受不代表孩子的感受。

    媽媽看到兒子並沒做錯什麼卻在不停地道歉,看到兒子被小男孩的威脅性語言“要挾”著做自己本不願意做的事情……確實會擔心兒子受了委屈,但是媽媽有沒有想過,兒子有沒有感受到那種委屈?

    第二,解決問題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媽媽代替孩子做決定。

    如果兒子沒有感受到跟小男孩在一起時的不舒服、不悅或者是委屈,那麼媽媽所感受到的就不是孩子真實的感受,媽媽也就不必過於擔心,放鬆心態就好了,否則媽媽的心態會影響到兒子的;

    如果兒子也感受到了那種不舒服或者委屈,那麼媽媽可以跟孩子心平氣和地聊一聊,幫助孩子面臨和應對自己遇到的情緒和問題。

    比如,寶貝當他想玩你的玩具時,你有什麼感受?你不想把玩具給他玩時,除了這樣,還有別的什麼辦法嗎?他說“我再也不跟你玩了”這樣的話時你有什麼感受?你願意告訴他你的真實想法嗎?……第三,相信孩子,媽媽是孩子力量的後盾。

    看得出,這個小男孩的說話方式(“你再這樣我就不跟你玩了”“你再…我就…”)肯定與他的家庭環境有關,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們要引導孩子擁有適應“社會”+應對所面臨問題的能力。

    媽媽如果這次幫助孩子做了決定,讓那個小男孩不跟兒子一起玩了,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式,但也同樣剝奪了孩子一次成長的機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眾組建自動駕駛e-Golf車隊用於哪些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