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茶馬道古
-
2 # 快樂滴倆寶
所謂日久見人心,不是說你戀愛多年都未看清,是婚後生活中的種種瑣事讓人會隨著時間,事件,一點點的變化,不是因為婚後會變,世間萬物都有變化,你為何執著的要求對方一成不變呢
-
3 # 洛陽城市號
正常呀!如果二個人結婚以後三觀一致,我倒覺得不正常了?
試想~結婚是什麼?二個陌生的人,透過認識~熟悉~到最終組成一個家庭,然後一起生活。
那麼在此之前呢?二個人分別來自不同的家庭。不一樣的家,背景不同,生活習性,家庭教育,個人嗜好等等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到婚後的一言一行。話不投機,就拌嘴,產生矛盾,也就不足為奇了。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這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二十多年養成的習性,想在婚後就融洽在一起,有點不現實吧!
相敬如賓,白頭偕老那些電視劇裡演的神仙眷侶,現實中有嗎?可能會有,但一定不會很多,原因簡單,我們畢竟都是凡人。
家庭的經營,需要磨合,隨著時間的推移,磨平彼此的菱角,磨合出一個幸福的家庭。
-
4 # 子木青
初相遇,初相見,初相識總是男女雙方最美好的留念。想一想,哪一對戀人在交往時不是在不遺餘力地猜想著對方的心思,對方的喜好,極盡所能積極地展示著自己的善解人意和濃情蜜意。
在這個時間段,男女雙方都被“光環效應”籠罩著。對方歡笑是因為非常愛我,對方哭泣更是因為非常愛我;如果對方讓我開心,那是我們多麼合拍,如果對方讓我傷心,天哪,那是證明了我是多麼愛著對方,一顰一笑總關情。
愛海滔滔,情浪翻滾。愛情使人盲目,雙方都在努力展現著自己的完美,而盡力掩蓋著彼此的矛盾。每個人展現出的都是優點和長處。你看,熱戀中的人兒是多麼開心啊—意見一致,這充分證明我們的三觀相同。如若意見不合呢,不要擔心,有情飲水飽,戀愛的大腦會自動翻譯成—那是我們性格互補,這多好呀,損有餘而補不足,我們真是天造地設呢!
可是,戀愛中可以只有彼此,走進婚姻,那各種關係,各種事物都會像浪潮般洶湧而來,婆媳關係,柴米油鹽,家長裡短,還有原生家庭傳遞給小家庭的人情債務…樁樁件件,每一件事物的處理是行動,支援行動的背後就是各自多年來從原生家庭及學習生活工作中習得的“三觀”呀。
這時的男女雙方,面對具體事物,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益和感受也會摻加著周邊自己親近關係利益的考慮,考慮的引數很多,已經不再像婚前眼中只有彼此的狀態。那麼在事物的處理過程中,一旦衝突爭執,彼此都會覺得對方做得這麼匪夷所思,不合情理。怎麼回事?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呢?誰願意輕易評論是對方人品爛,智商差嗎?那不是說自己當年的選擇有問題?是智商下線還是情商不夠?後悔都來不及,還不好意思提,難道要自己承認自己眼瞎心盲,愚蠢之至嗎?
不想讓自己這麼糾結,那就解釋為“三觀不合”吧—這樣是進是退都好有個餘地。對方不至於很憤怒,因為這樣的解釋也就是說沒有對錯,攻擊性減少許多,同時,自己也不會很後悔,覺得自己選擇失誤,所託非人。彼此的內心都會相對平靜許多。
其實,每個人都想知道交往中我們三觀不合嗎?等婚後才知道是不是有些太晚啦?…想到這裡,覺得好忐忑。其實,真的不要太緊張。人是善於學習的高階生物。你看,那些智慧些的男女會在交往中儘量保持一點兒距離,一點兒冷靜。每天給自己一個清淨的時間,每天或者三五天就靜靜梳理一下兩個人交往的片段。靜心地感受一下在交往過程中,對方演戲的成分多呢還是本色出演的成分多。然後,去偽存真,抽絲剝繭,真是需要人們冷靜地去思考分析,身邊的他(她)究竟有著怎樣的認知和三觀。
與此同時,雙方也可以找機會一起去共同處理一些自己原生家庭的一些事情,或者是討論討論今後組建家庭,經營婚姻,養育子女的觀念,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討論這些,找到好時機,抓住好機會,大大方方地邀請對方共同參與事物的處理和觀念的探討,不僅可以判斷彼此是否三觀相同,而且還可以建立更深厚的交情—即使三觀不同,只要此心光明,有心相守,那也可以透過一次次對事情的處理和觀念的討論,去求同存異,更好的讓彼此得到充分的溝通,達成彼此對婚後生活事物的共識。長相知方可長相守。餘生很長,餘生很美,不能浪費更不可辜負啊!
最後,我還想和大家說,相愛容易相守難,婚後不用去太苛責對方與自己是否“三觀不合”,婚前,真的要睜大眼睛去尋尋覓覓,哪怕冷冷清清,而婚後,就真的不要總再糾結“三觀不合”的困擾,求同存異,在感情的粘合劑下,去相互包容相互搭配,打造一座溫暖的家園。
-
5 # gutend
人家介紹兩個女的,也都三十了,聊天聊著聊著就說三觀不一樣了。這也許就是這麼老沒嫁的原因吧。哪有那麼多三觀一樣,彼此相敬如賓,開心過下輩子不就好了。不知道那些女人想什麼,一大把年紀了,還活在童話裡。
回覆列表
原因是婚前溝通太少,沒有一定距離的溝通很難達成三觀一致,更多的老一輩已婚人士都是婚後學會生活和戀愛,再早一些50後60後的婚姻大多都是婚後生活久了成了習慣,把感情生活成親情,把愛情生活成習慣。所以想婚後生活有基礎,婚前就要多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