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好運來4586074649547
-
2 # 玩美教育
男孩子進入青春期。是人的第二次誕生,也是第二次自我意識的覺醒,從這個階段開始,男孩的生理和心理會出現很大的變化。心理學家稱之為第二次危機。第一次人類在襁褓內斷乳,身體上的獨立,因為弱小,抗爭力度不強,以哭鬧的方式平安度過,第二次心理上的斷乳,因為個體慢慢的強大,來勢洶洶,勢不可擋。處理不好,兩敗俱傷。
生理方面的變化:
首先外部會發生很多變化,長出了小鬍鬚,有的身體個子迅猛長高,骨骼變得堅硬,運動能力增強,活動範圍變大,第二性特徵開始發育,逐漸成熟,有些成熟早的孩子開始遺精。這些作為父母都應該瞭解。
心裡方面的變化:
隨著生理的逐漸成熟,他們不再願意像小孩那樣幼稚,逐漸成熟,穩重,學著大人的口吻說話,做事。急於長大,想做自我的主人。這時候的教育以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為主,如果採用強制,打壓只會受到更重的抗爭。
青春期是人的一生體質、智力、氣質、心智的成型時期,所以,為人父母,這個特殊的時期,應該陪孩子平穩度過。
題主提到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孩子叛逆,迷上游戲,學習不上心,這也是當今的普遍現象,這是前面十年沒有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的一個反攻。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不該讓孩子接觸手機網路遊戲,平板電話遊戲等。一旦接觸,如洪水猛獸。這樣的結果父母切忌急於求成,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去對待這樣的孩子。前面十年孩子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對學習的成就動機不強,所以進入青春期容易被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了注意力。
立竿見影的方法是沒有的,只有進行科學的引導。
一、多陪伴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也陪孩子一起讀書,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不要因為暫時的考試不好就打罵孩子,讓孩子更加厭學,多鼓勵,多支援,父母儘可能在家裡營造一種學習的氛圍,父母也應該放下手機和電腦,電視等,和孩子一起學習。陪伴孩子一起做家務,一起出去遊玩,讓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生活中來。
二、正確引導
如果孩子迷上了遊戲,可以從遊戲入手引導,帶孩子一起了解電腦構造,有條件送孩子去學電腦程式設計,鼓勵孩子學好數理化,將來可以開發遊戲,慢慢引導,孩子會變好的,切忌粗暴的將孩子送什麼網戒中心。
三、多理解
青春期的孩子,最煩家長嘮叨,十歲之前,我們把孩子的習慣培養好,等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要學會閉嘴,孩子做不好的地方,多從父母身上找原因,一個邋遢的父母養不出乾淨的孩子 ,一個好賭的父母養不出一個上進的孩子,一個好吃懶做的父母養不出勤奮的孩子,同樣,一個好玩遊戲抖音的父母養不出不愛玩遊戲拼命學習的孩子。
-
3 # 一民聲音
一是約法三章,讓孩子學會有節制地手機。孩子和大人一樣,一旦迷戀上一個東西,家長可以與孩子共同制定一個規矩,慢慢引導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控制,願意接受大人的管理。玩手機不是好事,但如果管理得當,壞事就能變成好事,就看怎麼個管法了。
二是物理管制方法。在特定時間可以玩手機,在學習等時間不得玩手機,家長透過管理手機的方式,強制性地讓孩子不要去做什麼事情,儘管孩子不情願,但他們對大道理還是懂得的。家長管到位了,也會起作用。
三是培養更多的興趣愛好。孩子玩遊戲,並不是壞事,這是時代的產物,父母想一想,你們年輕的時候不玩嗎?人同此心,那麼,不要完全否定的情況下,多培養其他興趣,如交往的樂趣,鍛鍊的樂趣,藝術學習的樂趣,等等。多一個其他樂趣,就會讓孩子有個比較,視野就會更寬廣一些。
四是勤於檢查學業、家務等方面的事情。家長要管好手機,就要多檢查其學業是否做好了,家務是不是做到位了,分內的事情沒有做好,就不能玩手機,就不要給任何情面。這樣的檢查,也是在培養責任心和毅力。
五是家長要做好榜樣。不能口頭上管孩子,自己去熱衷玩手機,喜歡打麻將,做一些在孩子眼中“不務正業”的事情。有了家長的示範,孩子的手機觀就會悄然改變,更容易克服一時的壞習慣。
回覆列表
這就是'玩手機'的興趣大於'學習'的興趣!如此,孩子全身心地投入玩手機當中了!如何讓孩子清除玩兒手機的興趣,是擺在每個學生家長面前的新課題!最有效的辦法,一是:不讓孩子隨身帶手機;二是:放學後,家長檢查其一天之內的學習情況。包括:讀、背、寫、等當天的所有作業,並且給孩子講,人之一生,不好好'讀書'就沒有生存的'空間與出路'……如此,是否可消除孩子玩兒手機的興趣?天長日久,是否可消除孩子玩兒手機的興趣,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