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海心理諮詢
-
2 # 安定醫院精神科賈主任
對於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提升親子關係我本人持保留的態度,文化高低僅僅代表了人對於學科的認知度和接受程度,本質來說和家庭親子關係來說沒有關係。偏執的認為文化程度越高與家庭來說並無好處,也許父母,爺爺奶奶等生活狀況越來越好,帶來的卻是孩子越走越遠,父母當然希望孩子越來越好。可是長輩們最終希望孩子留在自己身邊。當然有點扯遠了,本人文化素質並不高,出小學到大學畢業都是在本市,工作也在本市。當然我認為我家庭關係並不怎麼好,爺爺與父親的關係僵持,我自身也不待見我父親,僅僅因為從來不打我的父親多年前打了我兩巴掌。,我知道都是我的錯,我從小是在母親的棍棒下長大的,所以我理所當然的認為父親大我是不對的,母親打我就是對的。當然我現在很感激他們,但是心中還是不對付我的父親,我始終邁不出那道坎。有點離題了,我覺得“棍棒下出孝子”這句話也並非不對,現在的孩子就是太寵了,經不起風浪。當然文化水平越高也並非一無是處,可以更加的理解這個世界,理解自己父母。但我絕不認為教育水平越高親子關子越好。如今育兒成本高企不下,育兒科技嚴重滯後,父母時間和心理投入巨大,也是造成父母對子女的控制慾強,焦慮感重,有市恩心理,親子關係緊張的重大原因。
-
3 # 隨緣s雜談
受教育越來越高這個和親子關係越來越好沒有必然的聯絡,首選得知道受教育高是指的什麼高,是各種學科分數高還是綜合素質高。如果沒有對孩子針對性道德教育,家庭社會責任感的教育看來是不行的,但前提自己必須做到。做到在孩子心目中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是很崇拜的還是對你的言行很反感的。所以受教育高低和親子關係沒有必然聯絡,在家庭道德教育和關愛,而不是用你的設想機械般的去影響和干預他的道路,互相尊重和理解。講出道理講出你多年的生活經歷,社會閱歷。經常溝通和探討而不是硬式的家庭教育,作為孩子要從小培養有大氣的胸懷,理解父母親都不容易。
-
4 # 愛多肉的小秋
這個問題分析起來很複雜,本人也是寶媽一枚,家有小兒,自詡育兒理念還是以平等和多傾聽為主,藉此題,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悟!
由於現代的教育環境和理念不一樣了,親子關係也不一樣,但是個人認為也不能說親子關係越來越好,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今天我就先以教育方式來簡單分析一下:
上一輩對我們的教育是散養式的,比如,幾十年前培訓班還不像現在那麼多,大環境如是,所以我們那個年代的孩子還是比較閒散的,但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大多還是中國傳統的,還是父輩式傳承下來的,批評大於表揚,孩子的進步,很多大人不太過多地關注,但是退步或犯錯,父母還是會管教,有打有罵,有極端的例子就是現在的說法叫虐待,我小時候的同學就受到過父母吊打的懲罰,是真正字面上意思的吊打。
而現在的孩子,卻是受到太多關注,不管是好還是不好,一舉一動,大人們都會及時給予迴應,表揚和批評氾濫,4+2+1的模式,孩子自理能力差,創造能力差,當然,這都不是絕對的,也有孩子培養的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很好。
還有現在的孩子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一個是不報課外班的,學齡前的興趣班至少一個:英語,樂器,書法,圍棋等等,琴棋書畫,面面俱到,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辦不了的班;到了上學後,學科輔導班佔據比例會大大多餘興趣班。
所以現代的孩子壓力大,親子關係也會緊張。
但是現在有個觀念叫:正面管教,這是國外引進的教育理念,現在很多80後的父母已經有這些類似的意識,不再沿用上一輩的教育方式,而是不斷學習國外先進的教育方式。
用對方法,自然有成效,親子關係就會比較融洽。
當然,世間萬事,都沒有絕對,何況是不同性格的家長和孩子,所以幾十年前和現代的親子關係的比較,不是區區幾百個字的文字能論證的。
本人才疏學淺,也只是根據自身和所見所聞,淺述一番而已。
回覆列表
沒有因果關係。
1、先舉個反例。中央臺《等著我》欄目播放了一個父母尋子的節目。父母七十多歲,為位於南京的東南大學退休數學教授,其子二十多年前畢業於東南大學物理系,後去了北京工作。然後與父母失聯二十年。欄目組找到了其子,四十多了,仍未婚。其子對失聯做了解釋:其一、父母太嚴,干涉孩子生活各方面,讓其無自由,內心極苦悶;其二、專業選擇,不顧孩子喜歡文科的興趣,強行選擇理科,讓其無自我。現在他未婚,工作也無興趣,生活凌亂,是以另一種尋找自我與自由的方式,傷害自己,報復父母。
2、上述例子中的父母,所受教育肯定不低,但在孩子教育方面,知識結構明顯不能滿足培養健全人格的孩子所需。
3、教育好一個孩子,除了學校知識教育外,家庭教育重在情感、人格、習慣與方法。父母要做有心人,有意積累這方面知識與技能,重視家庭教育這個環節及其主要內容,才能教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