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佛爺結福

    西伯利亞歸俄羅斯管轄,屬北亞地區,是一片非常廣闊的地帶,東至傑日尼奧夾角,北臨北冰洋,西南抵哈薩克,中北部是山地,南至蒙古外興安嶺,面積約1332萬平方公里,人口3789萬,它有俄羅斯糧倉的美譽,一年大部分時間都是寒風,西伯利亞卻有最豐富的礦山和森林資源,有世界上最全的所有礦產,夏季平均氣溫10度,冬季平均氣溫零下20度,極寒天氣達到零下71度,給人們的印象是不毛聯絡在一起,這裡的房子低矮,大部分都在地下,牆厚窗戶小,窗戶採用雙層玻璃,中間有隔熱空間,是為了保溫而考慮,到了冬季,即使室內天天爐火不斷,室內也沒有多暖和,仍然穿得很厚,出門在外時間較長,耳朵鼻子被凍掉是很容易發生的,一些特殊情況在外被活活凍死的不在少數,最尷尬的是生理問題,人必須出門拉屎尿尿,出門時手裡必須拿著小棍,尿出的尿瞬間凍成冰棒,和身體相連,這時就要用木棍敲掉冰棒,所以這裡的人很少喝湯和果汁之類的飲品,以減少上廁所的次數,尤其是這裡的女人他們的生理期對她們來說更是一種痛苦。這裡的空氣非常寒冷,但空氣質量很好,因為沒有廠礦,沒有汙染,連城裡也很少有車所以更沒有尾氣汙染的事,但人們住在這裡卻因禍得福,人們普遍非常長壽。

    生活在西伯利亞北部地區更是艱難,這兒是永久凍土,人們很少吃蔬菜,在這裡天天能見到冰雪,一年有二百多天封凍的時候,十二月的天,太陽在空中只能出現一個小時,政府也有明文規定溫度達到霧下52變,7至10歲的孩子就不用上學,到了霧下56度,連大孩子都不用上學,這裡人們蓋房子,下面用木頭打樁,與凍土隔熱,室內的溫度高了融化凍土,房子會倒,這裡的冰箱不是用來冷凍食品,而是用來解凍食品,他們發展畜牧業,養馬和牛,夏季也偶爾出門打魚捕獵,人們在外時間很短,小孩子是不允許出門的,大人們在外走路似小跑,但不能出汗,否則會結冰,人們在外,不能喝水或哭泣否則會凍住的,他們雖然很少吃蔬菜,但營養卻不缺,隨時都有冬凍食品,並且沒有細菌,到了夏天,又覺得熱得受不了,想過冬天,到了冬天凍得死去活來又懷念夏天,總之這個地方並不適合人類居住,活在這裡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冬天是他們不出門的時候,也是他們懶惰長胖的時間,一方黃土養一方人,極寒之地也有人們的生存方法,不得不說這也是人類的奇蹟,西伯利亞雖然礦產豐富,卻因惡劣條件無法得到利用和開採,看似不毛之地日本卻有吞噬的野心,可俄羅斯卻看得緊,也未曾鬆口,也許再過幾個世紀,隨著氣溫的變化,這兒可能是最後一片帶有寶藏的淨土,誰擁有他也是一國最大的財富,只是苦了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這片極寒之地的人們,還有那些耐寒的動植物,只有他們不斷地提升和淨化,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 2 # 高紅權先生

    生活在西伯利亞也沒什麼好怕的。中國最北方的漠河、黑河等地方就已經屬於西伯利亞的範圍了。那裡的人不也是照樣活得好好的?

    在那裡生活,首先就是冬季特別長。那裡的供暖期要比哈爾濱、長春還要長,每年的九月下旬就開始供暖,過了五一節才會停熱。靠著這長期的供暖,人們才能熬過漫長的嚴冬。

    冬季自然是非常寒冷的了,尤其是十二、一、二等幾個月份,可以說奇寒無比。零下四五十度的時候也是經常出現。

    南方的朋友可能要說,都冷到這份兒上了,是不是這人就該冬眠了,一冬天都不會出屋了吧?

    當然不是,即便是十九世紀沒有現代供暖裝置的年代,也有人在西伯利亞的嚴冬裡頑強地活著,而且活得滿滋潤。現在已經是二十一世紀了,人們自然是活得更瀟灑了。

    過去臨近冬天的時候,人們要忙著封窗封門,免得寒風侵入室內。現代的房屋,門窗都是自帶密封效能的,完全可以免去這個麻煩。

    過去到了最冷的時候,人們確實要儘量減少出門。一旦出門也要把自己裹得像頭熊一樣。現在汽車普及了,出門就坐汽車。很多時尚的青年男女在車裡就穿一身單衣,身邊放著一件裘皮大衣,為的是下車進門的時候擋一擋風寒。進了門之後,由於屋子裡都很暖和,所以就還是一身單衣。

    過去在冬季,由於所有的植物都停止生長,所以北方人最苦惱的是冬季沒有青菜。現在由於現代化的溫室以及發達的交通運輸,哪怕是在西伯利亞,吃到青菜也不是什麼難事。

    最後,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北方的夏季,西伯利亞這樣的地方的夏季是迷人的,因為涼爽無比。坐在習習涼風之中,看著電視裡飽受酷熱煎熬的南方人,一種優越感會油然而生的。

  • 3 # 風雲風雷風雨

    生活在西伯利亞其實也沒那麼可怕,就連熊都知道夏季儲存脂肪能量冬天冬眠過冬。所以在西伯利亞生活就難在冬天漫長與寒冷。在西伯利亞生活,做好防寒保暖,穿獸皮,多吃肉,儘量不出門,呆在保曖的屋子裡,等熬過去漫長的冬天,一定又是春曖花開,那一定是非常美麗的景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私企,有背景的下屬想往上爬,一直有人撐著搞鬼,我走又覺得窩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