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媒體資訊

    教育是什麼?怎麼樣?這不能一概而論。目前的教育是隨著孩子各個年齡段不同,而進入不同的教育模式。拿任何一個階段去和另一個階段相比,或者去概括議論都是片面的。只能說,作為家長,你要清楚孩子都什麼階段該幹什麼,老師學校更應該去引導。比如,小學階段,就是快樂教育,讓孩子有個良好的養成習慣。追求快樂學養為主,學業為輔。到了初高中階段,升學壓力,孩子們將以學習為主了。這幾年是孩子成長關鍵的幾年。目前,我們的教育是個複雜漫長的過程,自己要把握住。聽多少別人的議論只能是參考,主要在自己。謝謝邀請。

  • 2 # 落九天文化教育葉老師

    一、教育的現實。

    關於教育的本質,其實現在很多的教育專家都說得非常好。 著名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麼是教育》中寫道:“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

      盧梭在其名著《愛彌兒》中說道:“什麼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無所作為的教育:學生看不到教育的發生,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他們的心靈,幫助他們發揮了潛能,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張伯岑說過:“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教會學生鍛鍊身體,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中一切都應以教育者的人格為基礎, 因為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中國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

    我們國家在各級各類的綱要計劃明確的提出就是四個字:“立德樹人”。

    可是為什麼大家又會覺得有那麼多困惑呢?那就是說的和做的不一樣,不真實。在小學的時候,的確素養方面的培養相對比較多。學生當中各種的活動開展的豐富,小孩子在各種興趣班也的的確確學到了非常多。

    但是,到了初中之後,應試的成分逐漸加濃。這已經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只要開始了選擇,就必須要進行測試。就這樣分數開始成為了唯一的一個標準。初升高就是一個比較殘酷的選擇。 就像南昌市2萬多個初中學生。

    然後到了高中之後壓力就更大了。這個時候你的物件已經不再是整個南昌市,還是整個江西省。整個江西省的一本比例只有12%左右,985的比例不到2%。競爭的殘酷性還用說嗎?

    我們現在的家長根本沒有辦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去考到一些普通的院校,目標都是集中在重點985,211。再加上一些機構的渲染,整個社會的教育氛圍日益的焦躁。家長開始不停的給小孩子壓力,不停的給學生報班。學校裡面也被社會這種功利的氛圍所綁架,哪一個校長在中考、高考成績出來的那幾天坐得住?

    就算我們都明白教育的本質是應該讓學生成就最好的自己。但是我們現在很難在應試與素養方面找到平衡點。沒有誰不知道,過度的刷題,過度的複習,那就是一種對人性的摧殘。但是你不這樣去做,怎麼邁過那一道門檻?

    當下進行的高考改革其實就只在一個方面做了變革,那就是學生的選擇權。但就這樣的一個變革,都很難推行下去,多少的反對呼聲。

    既然學生家長教師學校,甚至是教育主管部門都這麼痛苦,那麼根源在哪裡?

    個人覺得最主要就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在於大學教育資源的不均衡。這個問題在前一篇文章當中我就已經提過。辦教育不僅僅是國家的事情,也是社會的事情,應該鼓勵大量的社會資本進入到大學教育。類似於西湖大學這樣的大學應該多辦。現在考大學比例雖然說已經提升到40%左右,但是真正意義上能夠被家長所認可的大學又有多少呢?

    第二個是整個社會教育評價的觀念要變化。評價一個學校的好壞,成績不應該是唯一的標準,還有這個學校的辦學思想,實際成效。就像是說錢不能衡量一個人的成功一樣,應該要給予多重的標準。現在各地都在推行特色高中的發展,其實也是一種思路。當然這其中家長的觀念變革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只有等到所有社會都共同意識到,教育就是為了成就一個人,而不是必須送到最頂尖的大學。

    二、公辦教育與私立教育。

    不可否認,現在公辦教育受到了私立教育的巨大沖擊。很多地方都在驚呼,初中教育已經基本上被私立教育所佔據。

    以前在南昌市內那些所謂的名校,現在都變成了一個什麼樣子,大家都可以看得見。真正開始劃地段之後能夠上一類重點率大概還有多少?這些老師校長的積極性有多高?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

    個人認為,這並不是說公辦的校長不如私立的校長。更不是公辦的教師,不如私立的教師。這個有政策的問題,還有一個辦學自主權的問題。 一個捆了手腳的人,怎麼和一個自由人在賽場對抗? 基本上都均衡到位,再努力又能如何?

  • 3 # Ghoul內幕

    成年人~最不解~困境?!

    我想是兩個字形容“嘮叨”。

    孩子的反叛,往往因為教育者說話太多

    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說出來的效果明顯不同,很多話都是好話,就是說不到孩子心裡去。因為在一句話中,語言只佔15%,表情佔30%,人的狀態卻佔55%。可見,教育本質上是一種狀態,一個教育者達到了一種較好的狀態後,你簡略的話和思想,就是最好的教育。

    “嘮叨”很可能是當前中國家庭教育的第一難題。解決家長“嘮叨”的問題,說大一點,是解決家庭教育困境的一個突破口。

    毫無疑問,所有家長“嘮叨”的出發點一定是好的,“嘮叨”的內容也是正確的。值得反思的是,我們的“嘮叨”為什麼會導致孩子如此強烈的“反抗”呢?

    因為有了語言,我們的知識傳承變得更加方便、快捷、持久。同時,語言在教育過程中,又是一把雙刃劍,善用者可以入心入骨,不善用者可能引起反感甚至直接消解了教育的內容與意義。

  • 4 # 魯卡爾

    每個成年人,按說正處在人生的關鍵階段,在教育問題上,既是教育者又是被者育者。所謂教育者,已是成人就應形成了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了正確的這“三觀",在現實生活中,就會正確處埋自已的人際關係做好自已的本職工作,為自已為國家做出貢獻,最大限度的實現人生價值。所謂被教育者,在現實生話中,透過觀察客觀事物發展變化來驗證自己的"三觀"正確與否?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從而提高自己的生存發展能力。所謂困惑,一般是與其昏昏,使人昭昭。

  • 5 # 法度之家

    現代教育太重於物實!卻不務實!人事物之間!以人為本!事需務實!物重於物實!太重於物而太勢於利了!人必有不明智之危機!一一一引航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一些《紅樓夢》分析文章一般都刻意迴避裡面的同性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