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7東

    上馬可提槍殺敵下馬可舞文弄墨,文可安邦武可定國,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以一小吏崛起於亂世,以家族之丁為基廣攬驕兵悍將而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東征西討灑血征伐,耀武揚威翦滅群豪,一統北方三分天下,文治武功彪炳千秋。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魏武揮鞭往事千年,文采風流後世永傳。

    一個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牛人!

  • 2 # 讀史不為玩

    許劭有一句話對曹操評價最為正確:“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紛紛出來爭搶地盤,其中夾雜著一位‘梟雄’,他的名字叫曹操。評價一個人首先要看他做了什麼,我們來沿著時間線看看曹操的所作所為。

    第一、曹操從最初征討黃巾軍到董卓滅亡期間,首先想到的是東漢的利益,漢獻帝的利益,打敗數萬黃巾軍,對於幾十萬的俘虜,曹操明白,天子尚在不允許手下擁有‘私兵’,二話不說直接放了。

    第二、漢獻帝被董卓脅迫時,曹操一心想要解救漢獻帝於‘水火之中’,十八路諸侯成立後,一路連克至洛陽,董卓被迫成都長安,撤退之時即是董卓滅亡之日。無奈的是關中各路諸侯得到訊息後卻‘日置高酒會,不思進取’,愚蠢的錯過了解救漢獻帝、誅殺董卓的良機。數次被冷落後,是曹操不顧個人生命,率領本部兵馬攔截董卓,試圖將漢獻帝從‘惡魔’手中解救,可惜追擊過程中被董卓手下大將徐榮所敗。

    第三、呂布刺殺董卓後,天下諸侯紛紛爭搶地盤,曹操卻沒有這樣做,他明白,漢獻帝還活著,東漢需要振興。於是親自前往洛陽將無人問津的漢獻帝及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接往許都。雖然漢獻帝落魄成不像個皇帝,但曹操還是將他奉為天子,而且細心的曹操還辦了一件非常體面的事情—送還賞賜。

     

    第四、曹操在洛陽見到漢獻帝時,蓬頭垢發跟一個要飯的沒什麼兩樣,對於一個皇帝來說,多麼希望地上有條縫能夠鑽進去避一避。曹操很聰明,不去關注皇帝及諸位大臣們的儀態,行君臣之禮時,眼中皆是誠懇,漢獻帝見此為之動容,這才決意跟隨曹操回許都。回到許都後,曹操安置好漢獻帝后,緊接著派人送還‘賞賜’,什麼御賜的杯子、盆子、筷子、碗等等一大堆生活日用品,曹操的做法可以說給足了面子。你想想,洛陽時漢獻帝都快成要飯的了,身上肯定沒錢,也許有一幫文臣在的時候漢獻帝才覺得自己算個皇帝,沒有了他們估計連他自己都不信當今天子是這熊樣。曹操的做法讓所有人認為:這不是臣子施捨給天子的,而是天子收回曾經賞賜的東西。做臣子的理應幫忙保管這些御物而沒有權利使用他們,如今天子需要這些東西,做臣子的當然如數奉還了!

     

    第五、曹操不攻伐張繡、斬呂布、敗袁紹、滅袁術,勢力扶搖直上,最初的信念也開始動搖。而那些被曹操救下的文臣,太平久了開始出來作妖,紛紛跳出來指責曹操:“曹操,你‘挾天子以令諸侯’與董卓有什麼區別?!”“曹操,你這個惡魔,竟然不顧天子意願,肆意發動戰爭,百姓疾苦,天下動盪,你有什麼功勞可談?!”“曹操,你加封九錫,自封為王,是想要造反嗎?!”“曹操,你…”終於,曹操煩了,跟這些自詡正義的傢伙談道義簡直是對牛彈琴,既然如此,那就殺吧!

    殺完孔融再殺禰衡,接著又把楊修殺死,這些人被搞死後,世界算是清靜了不少,他們眼中,只能付出沒有回報,如果索要回報你便是惡人,所以曹操不會成為‘聖人’,只能成為惡人,之前所有的功勞也將被抹殺的一乾二淨。

    第六、當曹操權力進一步鞏固,梟雄本色一覽無遺,從一開始接到漢獻帝至許都,如果是太平盛世那麼曹操也許會繼續繁衍生息自己的宦官世家,成為一個‘治世能臣’。可惜生逢亂世,在那些‘聖人’的監督下,能臣是活不太久的。曹操唯一能做的就是順應當前的形勢,成不了能臣,只能做一個梟雄!

     

             

  • 3 # 一聲雷傳媒工作室

    曹操生於政治腐敗、民不聊生的東漢末年,後來統一了中國北方,成為曹魏王朝的開創者,被尊為魏武帝。

    當年,曹操的爸爸拜宦官為乾爹,曹操就成了宦官之後。在那個講究門第的年代,曹操飽受嘲笑,他心底恨透了門第制度。

    (袁紹)

    所以,曹操看不起大官僚出身的袁紹兄弟,卻對小商販出身的劉備刮目先看。甚至說過,天下英雄,只有你和我的話。

    曹操一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愛才。他的身邊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煜、賈詡、郭嘉……武有典韋、許褚、徐晃、張遼……這些人才,許多都是從前的敵人,都心甘情願投靠了曹操,可見曹操的魅力。

    曹操愛才,還表現在他能容才,曹操對恃才傲物、放蕩不羈的禰衡一再容忍,甚至在禰衡裸衣擊鼓大罵自己的情況下,曹操也沒有舉起屠刀。

    所以,我認為歷史上的曹操是個愛憎分明,愛才容才的英雄,直到現在,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埋怨孩子不獨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