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常容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五虎上將並非是三國志裡面的說法,三國志裡面只有前後左右四將軍,也就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

    五虎上將是民間的說法,因為民間諸葛亮是一個神一般的人物,一言不管是歷史上記載,還是三國演義裡面還是民間傳說,都是被諸葛亮設計殺掉的。那麼這麼一個跟神仙一般的人物對立,讓他這個反派進五虎上將,誰會同意

  • 2 # 曾經是詛咒

    所謂的五虎上將只不過是演義的噱頭,為了讓小說或者人物形象更加的豐滿和深入人心,所以問題中魏延官職高於趙雲卻沒有位列五虎上將一說,現實中不存在,畢竟小說要有作者的主觀情感,三國演義主線的感情色彩就是渲染尊劉抑曹,蜀漢前期的核心人物是劉備,後期是孔明,既然要把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君愛國刻畫的生動,就必須要有文學作品中的衝突和對比,所以孔明的忠和魏延的反,都是作者的一種表現形式,只能說給一個生有反骨之人魏延尊為所謂的五虎上將,是小說作者和讀者不能接受的,另外一點,魏延主要的功績是守漢中和北伐期間積累的,而冊封五虎上將之時是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劉備勝自立漢中王,才有了冊封,先不說這個漢中王是不是得到了朝廷的授權,關張位列其中不會有爭議,馬超在平定西川時的功績,黃忠在漢中爭奪戰中,力斬夏侯淵的精彩表演也是有目共睹(當然歷史上黃忠沒有斬過夏侯淵)最後來說趙雲,趙雲從救徐州開始,到公孫瓚兵敗二遇劉備,可以說除了關張,在當時的情況下還能對劉備不離不棄,這正是小說若要的正統忠君愛國,從這一刻開始趙雲就沒有離開過劉備,準確說趙雲就是劉備的保鏢,至於什麼長坂坡七進七出,有沒有看官自己來衡量就好,一個如此忠心,且又被描繪成渾身是膽的常勝將軍,我想在小說中給封個五虎將的稱號應該沒有異議吧!總體來說,無論是小說中的五虎上將,還是三國志中的前後左右四大將軍(沒有趙雲),當時情況下的魏延都不是能和關張趙馬黃相比的,更何況魏延頭上還頂了個“反骨仔”的大帽子呢?

  • 3 # 南門太守

    魏延的軍職遠高於趙雲,這是實情。魏延沒能進入五虎上將的行列,原因很簡單:站在蜀漢朝廷的立場上看,魏延最後的結局是謀反,一個“反臣”當然不能進入光榮榜。

    先說魏延與趙雲的軍職,魏延遠高於趙雲,這勿需爭論。

    魏延一開始軍職不如趙雲,舉個例子,二人都擔任過牙門將軍一職,但趙雲擔任此職是在赤壁之戰前,也就是長坂坡之戰時,而魏延擔任此職是4年後攻克成都前夕。

    也就是說,趙雲曾是魏延的前任,不過這個“牙門將軍”只是“牙門將”之意,並非通常意義上的雜號將軍。

    進入成都後,趙雲被提拔為翊軍將軍,而魏延仍是牙門將軍,魏延仍不如趙雲。到劉備稱漢中王時,魏延被提拔為鎮遠將軍,軍職與趙雲持平,考慮到魏延同時兼任漢中郡太守,其重要性高於趙雲。

    更重要的是,魏延同時“督漢中”,也就是擔任漢中都督。蜀漢丟失荊州後,地盤僅限益州一地,劉備要當皇帝,只轄一個州顯得太寒酸,於是成立了4個都督區,漢中是其中之一,其地位與益州刺史部相同,也就是說,魏延的另一個地位高於郡太守,相當於刺史。

    劉備稱帝后,魏延被提拔為鎮北將軍,趙雲軍職未變。鎮北將軍是“四鎮”之一,高於“四平”、“四安”,相當於戰區司令或副司令,而趙雲仍是軍長,所以魏延高出趙雲不止一級。

    再以後,到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晉升為徵西大將軍,而趙雲的軍職最高時是徵南將軍,雖然都是“四徵”,但魏延的職務裡有一個“大”字,仍高於趙雲。

    魏延臨終前的最高軍職仍是徵西大將軍,趙雲因箕谷之敗被貶為鎮軍將軍,二者相差了好幾級。

    再說魏延在“五虎上將”排名中為什麼被淘汰,反而被趙雲取代。

    魏延雖然軍職高於趙雲,發揮的實際作用也高於趙雲,但他最終沒能成為“五虎上將”之一。

    當然,“五虎上將”並不是蜀漢官方的稱謂,也不是史書做出的排名,而是民間的說法,是蜀漢將領在後世百姓心目中地位的反映。

    即使如此,魏延仍被排除在外,主要原因是,站在蜀漢官方的角度,魏延最終是以叛臣的名度蓋棺論定的,這件事雖然撲朔迷離,但官方的結論如此,至蜀漢結束時仍未變。

    而從民間的角度來看,由於受演義、民間故事的影響,魏延的叛臣形象非但沒有摘除,反而得到了強化,甚至認為他天生有“反骨”,這就給他定了性。

    陳壽寫《三國志》,沒有把魏延跟關羽、張飛等名將寫在一起,而把魏延併入“劉彭廖李劉魏楊傳”中,看看這幾位:劉封、彭羕、廖立、李嚴、楊儀,都是被“處理過”的人,這篇集體傳記相當於蜀漢的“貳臣傳”。

    無論官方還是民間,魏延都沒能實現翻案,對魏延來說這是一件極度悲哀的事,在這種情況下,魏延更無法奢望進入“五虎上將”的行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同“沒有標準的管理註定是混亂的”這句話嗎?如何建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