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義老師扯歷史

    《雍正王朝》中康熙的演繹是焦晃老師的巔峰之作,把晚年康熙的無奈、傷感、氣憤、運籌帷幄演繹的淋漓盡致,雖然康熙晚年英雄不再,但是依然是一代雄主的果斷與深謀遠慮,層層佈局看著特過癮。

  • 2 # 金全有

    焦晃老師屬於演技實力派,與唐國強、陳寶國、李幼斌等人同屬演技第一方陣。焦晃老師演的玄燁我感覺演得最好,可以說是焦晃老師的顛峰之作。

    一、演出了一個長者的風範。

    在《雍正王朝》中的玄燁已是執政了近60年的皇帝,一個步入高齡的玄燁與《康熙王朝》年輕的玄燁相比自然是有區別的。作為長者以沉穩,仁義、寬厚為主,焦晃很好地體現了這些特質。如八王爺、十四王爺偽造太子手諭調兵進皇宮時,玄燁此時並沒有一點慌張,而是以沉穩的口氣下達了一系列的命令,皇太子和十三爺出現後也沒有過多責罵,而是設法弄清原委。在皇太子第二次被廢之前採取兵變逼宮的時候,玄燁遠在京城之外,沒有一絲焦慮,而是透過身邊的大臣發出了一條條指令,平息了太子的叛亂。焦晃老師表現的那種自信充分體現玄燁的沉穩形象。

    在收繳大臣們所欠國庫銀兩時,對實在交不出錢的魏長亭,玄燁用自己的錢為魏墊交了。後有一批大臣因不滿雍正逼得太緊,集體向皇上請願,收繳欠銀聖旨是玄燁下的,群臣對雍正做法不滿,其劍指的是玄燁本人。玄燁並沒有擺出龍威,而是將大臣內請到宮內,大打感情牌,讓大臣們流下感激的淚,並自願還清欠銀,焦晃老師把玄燁仁義的一面表現得很充分。

    當玄燁和親兵伍兒一起行走宮中的時候,面對伍兒請求放出十三爺,了卻自己最大心願時,玄燁恩准了,一個是億萬人之主,一個是小小的親兵,兩人對話就象是普通百姓那樣的閒逸。焦晃老師在這裡把玄燁的寬厚表現得十分到位。

    二、演出了集父愛皇威於一身,並能嚴格區分二青界限的複雜形象。

    九子奪嫡是康熙年間的一件大事。圍繞奪嫡九子明爭暗鬥,幾乎到達白熱化程度。作為一國之君,為江山社禝長治久安,玄燁必須在九子中挑選一人作為接班人,這時候他把父愛收起,以皇權壓倒一切。面對八爺黨的聲勢,他並沒有受其左右,而是當庭解除了佟大人的職務,打壓八爺黨。

    面對太子的不成器,兩次廢掉太子位。

    面對大阿哥對太子的步步進逼,甚至提出代父殺之,玄燁大怒,下旨將大阿哥終身羈押宗人府。

    焦晃老師在這裡把封建皇權那種至高無上,一言九鼎的權威表演得相當精彩。

    面對九子為奪嫡相互爭鬥,使出各種招數,有的不惜使出狠毒的手段,全不顧手足之情。對此,玄燁心理是複雜的,作為國君,在人選未定之前,他不能幫誰,但面對自己親生兒子之間的生死相鬥,他又十分心痛,儘管太子謀反,大阿哥請殺太子,八王爺換死雕為玄燁祝壽,但他都沒有深究,沒有將一人處死,而是透過羈押的手段促其反省,體現出了深沉的父愛。焦晃老師把玄燁的這種心理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不愧為一流演員,其演技之精湛己經到了爐火純青,信手拈來的地步。

    焦晃老師真乃神技也。

  • 3 # Wo愛大電影

    我覺得焦晃演的《漢武大帝》中漢景帝劉啟最好。

    劉啟這個角色最不好演,因為他的起點不如康熙和乾隆,文化底蘊沒那麼厚實,個性也較懦弱。構思這個角色時,更注重人物發展的曲線。漢景帝經歷曲折,他把周亞夫逼死後,侷限於皇帝的身份,不可能公開檢討,但心裡難受。這時漢景帝有了善念,他知道自己錯了,所以焦晃給他打的分數也高了一些。

    他是以七十歲的睿智老者去飾演一位三四十歲的年輕皇帝 ,本身年齡跨度就給詮釋增添了難度。漢景帝是一個極其矛盾和糾結的皇帝,小時候-時衝動殺了吳王劉濞的太子給他造成了不小的童年陰影,導致其後來遇事反而優柔寡斷 ,猶豫不決。加上天性仁孝,在其母竇太后的強勢之下更有一種怯懦。 這些特性都很考驗演技。而且漢景帝的個性並非一成不變的 ,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個明顯的變化 ,而焦晃老師將這前後的變化把握得相當準確,幾乎說不上有什麼毛病,據說有些戲還是他自己思考後加上的,可以說是業界良心了。

    最後立劉徹為太子。在《漢武大帝》裡,他甚至入戲都出不來,他這時候不看書,不看報紙,也不寫信,電話基本上處於停機狀態。甚至成天哭喪著一張臉,好像天要塌下來,情緒特別反常,特別敏感。而這漢景帝,還搶了陳寶國漢武帝的風頭。做了二大本厚厚筆記的焦晃,不願意將自己歸入影視圈,他始終堅持說自己戲劇界的,是話劇人,演電視劇就是客串。做了二大本厚厚筆記的焦晃,不願意將自己歸入影視圈,他始終堅持說自己戲劇界的,是話劇人,演電視劇就是客串。

    總之據他琢磨漢景帝這個角色已經到了瘋魔的地步,不僅嚴格要求自己的每個細節,還對合作者要求極為苛刻,常常一個場景要重來好幾遍,令她頗感壓力。這也從側面表現出老一輩藝術家的敬業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劉德華從年輕到老一直很受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