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雜食混剪
-
2 # 木子皿
如圖所示人物關係,《百年孤獨》塑造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當然,這些人物無一例外都被打上了“孤獨”的烙印。
孤獨籠罩著灰暗潮溼的熱帶雨林,讓每個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曙光,繼續在永恆的孤獨中掙扎。但不同的人物身上表現出來的孤獨形式不同,有的人甘願服從命運的安排,有的人深處孤獨渾然不知,有的人則不甘孤獨而奮鬥終生。
20世紀50年代,魔幻現實主義在拉丁美洲逐漸興起,代表作便是加西亞·馬爾克斯所著的《百年孤獨》。《百年孤獨》藉助魔幻現實主義,向人們展示了拉丁美洲現代與以往傳統文化結合而生的新興文化的獨特魅力,將拉美近代歷史的現實融入光怪陸離的小說之中,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傳奇、孤獨與悲傷。
最愛的人物說不上來,講一下我比較感興趣的幾個人物吧:
布恩迪亞家族的創始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他是一個有著非常高智慧的人。在小說中,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自來到馬孔多後,便瘋狂地痴迷於科學。作為走在時代前沿的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對自己身處的社會時常懷有批判的態度,而自己的思想又不被這個社會所接受,因此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的孤獨是必然的結果。最終,他被自己的子孫當成瘋子綁在慄樹下直到死去。雷梅黛絲似美玉般完美無缺,任何時候都我行我素,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最終乘著床單昇天,走向了真正的脫俗。 阿瑪蘭妲一直表現得冷酷無情、內心孤獨。她一直深愛義大利琴師皮埃特羅·克雷斯皮,而琴師第一個愛上的是麗貝卡,麗貝卡悔婚後,她順利得到了琴師的愛,卻拒絕了他的求婚,琴師因此為她自殺。對後來的追求者馬爾克斯上校,她也百般拒絕,用奧雷里亞諾第二的話來說,她就是鐵石心腸。晚年她一直在為自己織著裹屍布,織了就拆,拆了又織,不停機械重複。歸根結底,這些人物的靈魂都散發著孤獨的氣息。
從表面上看,馬爾克斯的這本小說描寫了布恩迪亞一家七代人的興衰史。
但實際上,從布恩迪亞家族的變遷史中能夠看到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文化縮影。拉丁美洲在一個世紀的時間裡經過歐洲列強的殖民擴張和文化入侵,從原始社會狀態走上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狀態。小說中布恩迪亞遷徙到的小鎮馬孔多,正是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馬孔多從建立、在封閉中發展到在封閉中消亡,便是拉丁美洲百年發展的真實寫照。
-
3 # 木又娛樂圈
最喜歡上校,因為他傳奇的人生經歷,冷靜睿智的性格和入骨的孤獨與無情。
看完後細細品味愛上了阿瑪蘭妲,她大概是書裡最複雜的人物了。討厭她的人應該不少吧,剛開始便以一個自私、妒忌心強、心狠手辣的女人形象出現。後來漸漸地發現她很可憐,明明心中極度的渴望愛與被愛,卻習慣性的去壓抑自己的情感,無法去面對愛情,一次又一次的躲到孤獨中去,想愛卻無法去愛。她厭惡著這個世界,可是比其他人愛的更深。她是最高傲的也是最自卑的。她高傲得可以拒絕因為她而陷入絕望的追求者從而堅守那份“純真”,卻自卑得無法去接受愛情、在愛面前只是選擇退縮。她始終不能被理解始終揹負著罪惡,於是她總在扮演著一個孤僻無情甚至是狠毒的形象;然而卻又無時無刻不透著溫柔。她扭曲著掙扎著,最終安詳地死去,終於在死亡面前不再懦弱了。她是最不值得被善待的,可又是在生命之初最應該被善待的人。
-
4 # 索菲歐斯
我最愛《百年孤獨》裡的梅爾基亞德斯,馬爾克斯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每一個作家都會把自己的一些經歷或多或少寫進小說作品裡,或許是一件事,也許是一個人,我想梅爾基亞德斯就是馬爾克斯的化身,那是一個救世主似的人物,就像小說中整個馬孔多的村民都患上了失眠症,最終卻需要梅爾基亞德斯的奇異藥水來拯救他們,正如孤獨是馬爾克斯寫作的永恆主題,即試圖透過寫作來喚醒整個拉丁美洲的人們學會愛,讓所有拉美人緊緊擁抱在一起,摒棄令人絕望的孤獨。如果你想要了解馬爾克斯寫作背後的故事,你可以去看他的採訪錄《番石榴飄香》,以及自傳小說《活著為了講述》。如果你想當一個出色的作家,想要深入學習他的寫作技法,諸如意識流、倒序、魔幻現實主義手法,你可以多看幾遍《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還有《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最後,我想說我也是馬爾克斯的鐵粉,希望你給一個最佳回答。
回覆列表
最喜歡烏爾蘇拉,烏爾蘇拉是個偉大的母親,三觀最正的中心人物,她活了一百多歲,老了眼睛瞎了,但依然樂觀堅強。她最後縮小成一個小老太太,這段我印象深刻,受到深深觸動,腦子中生動地出現了那一幕。這個勤勞勇敢善良堅定的女人,終其一生為這個家族付出,有些中國小說中女人的形象特點,但她又是獨立的女性,這又是中國小說中鮮見的。我最佩服她的是丈夫兒子兒媳女兒等親人出了各種么蛾子,到烏爾蘇拉依舊樂觀從容面對,很少有悲觀厭世的時候,這是最激勵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