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寶老媽
-
2 # 一滴入魂AAA
你說的是幼兒園之外的託兒所吧,孩子不到一定的年紀,自理能力還有適應能力都比較差,肯定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等方面,至於說影響到親情還不至於吧,沒有哪個大人不願意陪伴在孩子身邊伴隨其成長的,有時候為了生活,迫不得已罷了。凡是都有兩面性,看你怎麼看了
-
3 # 二孃說育兒
一、自身實際情況
說說自己個人的情況吧。
我家是雙職工,孩子目前25個月。我結婚晚生孩子晚,父母公婆都60歲朝上,身體也不算好,勉強帶孩子1年多已經非常吃力了。同時,我們工資收入不算高,揹著百萬朝上的房貸車貸,沒有餘錢請月嫂照顧孩子。今年下半年,我選擇把孩子送入托兒所。
把孩子送入托兒所會影響親情和安全感嗎?我覺得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每個家庭的情況也有所不同。
目前,像我這樣的家庭情況的父母應該還是多數,可能送孩子入托兒所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更何況,送託兒所也未必是不好的選擇,因為託兒所有助於孩子適應環境、習慣養成和學習與人交往。
二、託兒所的選擇我的表姐前段時間非常鬱悶。
她的女兒木木每晚從託兒所回來,都央求媽媽第二天不去託兒所,遭到拒絕後悶悶不樂,也不像以前活潑開朗。表姐想了很多辦法才瞭解了真相。原來,木木因為不習慣午休,被託兒所的老師關進了洗手間,從那以後孩子就非常畏懼託兒所。
後來,表姐給木木換了一家託兒所,新的老師很有愛。木木問老師:“我是不是表現最好的孩子?”老師回答:“你是獨一無二的。”木木的臉上又重新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既然不得不選擇將孩子送到託兒所,那麼,在能力所及範圍內,我們可以儘可能的選擇符合孩子個性又有愛的幼兒園。《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對此曾經有一個表格:
簡單的說,好的託兒所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硬體好。玩具設施齊全。人員配備齊。老師們能夠照顧到孩子。保育人員有愛。能夠關注到孩子的感受,和父母有效溝通,具備相應資質,對孩子們的活動給予合適的安排。雖然很難要求保育人員的比例達到1:6,但我們還是能儘可能挑選合適的託兒所給孩子。
除了以上因素,挑選託兒所不妨關注大眾點評、千帆育兒網的評價,同時考慮託兒所與家的距離,詢問託兒所以往孩子父母家長的感受等。公立幼兒園一般會有評級,一級幼兒園最佳;私立幼兒園主打特色,有蒙臺梭利、雙語幼兒園等型別,可以按需選擇。
三、家長的教育方式培養孩子的安全感,有的地區提出了“123法則”,我覺得很值得借鑑
1:每天至少陪伴孩子一次。2:每次陪伴孩子20分鐘3:開展三項活動,也就是親子閱讀、遊戲和聊天。“123法則”簡單而有效,對於我這樣的雙職工忙碌家庭簡直是太有用了。
平時和孩子的溝通,也要有愛,《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中也給了一個分量表,其實就是愛撫孩子、有效互動、參與活動、戶外活動等啦。
回覆列表
當然會,不管在豐富的物質生活都代替不了感情寄託,誰與孩子有感情交流孩子就會把感情寄託給誰,就如一些職場媽媽請保姆帶孩子一樣,孩子不和媽媽親就和保姆親是一個道理
我身邊就有例項,一對外地夫妻到我們成都做生意,在成都懷孩子 生孩子,因為忙生意,孩子出生以後就開始請保姆帶
他們請了個四川保姆,帶孩子挺會帶,所以他們也很放心。結果孩子一歲多學說話才發現,孩子滿口四川話,說著說著還還冒一兩句髒話出來,因為一直是那保姆帶,保姆帶出去玩和周圍的人都是說四川話,孩子自然而然就學四川話了
後來孩子父母意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他們的陪伴時,孩子卻不接受,保姆剛開始離開的那幾天,孩子精神不振老是哭,吵著要找阿姨,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
其實孩子就是這樣,誰陪伴他的時間更多,他就依賴誰。不知道你所說的託兒所是個什麼情況,我們這最小的早教中心是需要父母陪同一起上課的,要不就是兩歲多可以去上私立幼兒園(這應該就和你說的託兒所差不多)
但我個人認為孩子不宜太早上幼兒園,因為孩子太小,自理能力有限,很多事情都不會,而學校里老師有限,不能隨時照顧到那麼多的寶寶,孩子容易生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經常生病的原因
在有就是,很多孩子在一起,當然會有比較,同樣一件事情,有的孩子會做有的孩子不會,孩子與孩子之間會產生排斥,不會的孩子就很容易自卑,而老師忙於照顧孩子,是不會察覺得到孩子這些微小的情緒變化的,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自閉,如果父母在不重視不引導,最終那將改變孩子的性格和一生
當然,如果你送孩子上的是高等教育機構,我所說的情況都不存在,那就另當別論了,不過你始終要相信,付出和得到是成正比的,感情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