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
2 # 一顆小虎牙呀呀
我不講上海1w每個月能剩多少的事情,我只針對某些明顯學生氣濃烈的回答:上海工作能獲取人脈、資源、經驗。
屁。
縣域經濟都是紅海,你的大城市經驗大機率無用武之地;如果是銷售這類行業,人脈比經驗重要的多,人走茶涼你還能把大城市的人脈扛回去?至於資源這倆字,求求各位學生朋友千萬別亂用,等你真的摸到它的時候,實際上就已經進入了“在哪都一樣”的階段。
我從自己的經驗重點說一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選擇。
我這邊博士畢業的時候,是有一個北京和西安的選擇的,當時因為家庭原因選擇了西安,因而也會有類似題主這樣的考慮。後來看,收入確實是至少折半,然而如今四年過去了,我看到了什麼情況呢?
截止目前,我有五個去一線的師兄弟回到了西安,還有至少兩個在計劃,其中之一從年初就叫我幫忙看房子,不過西安後來限購加碼了。這是題外話。
其中有位已經回來的師弟,在京6年,戶口拿到了,某航天院所主任設計師。回來先謀求院所,發現走社招很難進入,走調動沒到資格;後謀求菊廠,基本上是從0做起,擔心34歲,作罷;然後透過介紹再介紹,在一家國有通訊企業找到了工作,上司是他同學、我的另一位師弟,工作也是這位師弟出了力的。
我想講什麼?
這樣的情況才是一線向二線轉移的廣大人士會遇到的普遍情況。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高估一線。創新產業對所謂“能力”、“眼界”的看重才會突出一些,但當你選擇重回二線的時候,已經說明了兩個問題:1.你沒有混到一定的“不可或缺”的程度;2.你某種程度已經放棄了創新產業。
在不怎麼創新的產業環境裡,“資歷”才是第一位的。很容易理解,你在國際大廠幹做十年leader,然後空降回來,就一定能取代這邊小廠十年的骨幹?這是多麼不瞭解社會執行規則的瑪麗蘇劇情啊。
而像西安這樣,以科研院所為核心產業的城市,“應屆”這個門檻會卡死你。
所以,那些說“先去一線幹幾年積累經驗人脈資源”的,我不知道你們都是什麼行業,至少在技術領域,這是毫無意義的。我個人不排斥去一線,當你孑然一身的時候,去一線掙幾年收入差,以謀求原始積累,沒毛病。但是隻要你不是回來創業,就要做好回來從零開始的準備。
想把一線當臺階,我不能說是絕無可能,但一定勝算不大。至於更低一級的城市,你在一線的經驗,大機率會成為屠龍技,會因為不適應環境而成為負累也不一定。
有個誤區,我這篇回答並不是在一線和二三四線之間做選擇,而是在針對某些人認為的“一線臺階”論。
去一線城市發展上限顯然更高,但是,你在一線城市的經歷會對你轉戰二三四線有什麼幫助、有多大幫助呢?
至於小城市是不是一定發展潛力不好,我本來不想就這種充斥著“倖存者偏差”的問題做什麼評價,但我還是提醒一下有種競爭叫“錯位競爭”。我夫家有一位遠房親戚,是個姐姐,她是湘雅畢業的,畢業之後回到了陝西一個小縣城的醫院工作,應該是80年或者82年的人。現在她已經是科室負責人,年收入應該在20萬上下。很多人可能會說,20萬算個p,但是,請想一想,在一線或者二線的大醫院,弄到20萬不難,然而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混到科室負責人的位置呢?你在一線二線城市大醫院發展不暢之後想要回到小地方,會有相應的位置給你嗎?而一個縣醫院的科室負責人,哪怕這個地方再閉塞,再偏僻,她擁有的資源和人脈,是一線大醫院一個小大夫能得到的嗎?
所以,我的中心思想就是,有想法,就去大城市,沒問題,能立足最好了。但是抱著鍍金的想法去大城市,可能結果並不一定很好看。
關於為什麼要從一線回二線?這是個問題嗎?
北京東西海朝四區以外的一本錄取率還沒有普通三線城市高(高考大省就別來槓了)。東西海朝的門檻是多少錢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問。上廣深啥情況我也不清楚,但是想來比北京肯定是比不了的。
好,解決了為啥要回二線的問題,那麼為啥要去一線?
然而如果你要回二線,甚至回三四五六七八線的老家,你就要認清現實:從零開始。
再次感謝各位關注。
轉自知乎:萌之侈侈 (作者)
-
3 # 現實記憶
一線1萬/月,能在一線城市,如果自己房,沒房貸,還是一線,二線五千也要花,剩三四千還不如一線用掉後留7千,是能存點……
-
4 # 9898五哥
一線城市房價、物價、消費水平都是二線城市的幾倍,是我我會選擇一線城市月入,因為我可以省吃儉用。
二線城市不一定比一線城市消費高,而且熟人比較多,攀比之風比較嚴重,這樣一來還不如選擇一線城市
回覆列表
一線城市10000月入和二線城市5000月入,基本上都是在貧困溫飽之間,在哪裡都是生活艱難,但是一線城市機會多,有更多機會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