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房媽媽
-
2 # 小Ti先生
聖母之光籠罩我的時候,我會說,墨菲定律是警示你這件事情的進行過程中有遺漏,需要再仔細檢查檢查工作中的遺漏,避免結果出錯。
惡魔之手抓住我時,我就會說,去tmd墨菲定律,乾脆leng si我吧!
-
3 # 我和我的小日子
墨菲定律是一種心理學效應,意思好像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性,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最會發生。從意思上看,這都不是什麼好結果,既然會發生不好的事情,應該誰都會不喜歡。
“墨菲定律”源自於一位名叫墨菲的美國上尉。因為他認為某位同事是個倒黴蛋,便不經意地說了句笑話:“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讓他去做就一定會弄糟。”後來這句話也就被延伸拓展,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表達形式,比方說“如果壞事有可能發生,不管這種可能性多麼小,它總會發生,並引起最大可能的損失”,“會出錯的,終將會出錯”等。
為什麼墨菲定律會有爭議性?
有很多人不喜歡墨菲定律,是因為有些人覺得它比較“喪”,既然還沒有開始,錯誤就已經註定?那麼還努力幹什麼?任何事情都只有兩種結果,要麼把這件事做成,要麼把這件事搞砸。如果聽所謂的墨菲定律,就可以預示著這件事搞砸的可能性。但墨菲定律真的是這個意思嗎?我們從下面是來自於墨菲定律的原話,我們來進行討論: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兩種選擇,其中一種將導致災難,則必定有人會做出這種選擇)。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如果把這個定律展開說的話,它其實只包括4句話:
一、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這句話告訴我們任何事需要自己分析和研究,考慮周全,未雨綢繆。
二、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時間貌似永遠不夠,提前收拾好早點趕高鐵。
三、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任何一件事只有三種結局:變好、變壞或保持不變,盡最大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四、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這其實是一種心理效應。
其實“墨菲定律”並不是很喪地強調一種必然會犯錯的機率性定理,而是闡述了一種偶然中的必然性,即便你的新包沒有被閨蜜弄髒,你不停歪頭側身的大動作也會將桌上的餐點打翻弄髒包包,即便手機沒有被小偷偷走,總是被朋友不停摸來摸去的衣兜最後也被磨破了,手機還是從有破洞的衣兜掉出來了。
墨菲定律”揭示了人們不可能阻絕所有意外的發生,但是我們卻可以從其中得到重要的啟示:
加強預知能力;留意可能會發生的事公司重要培訓發言,害怕因緊張而上廁所而打擾培訓程序,就可以提醒自己在培訓開始前就去上廁所、然後不停給自己心理暗示自己已經上過廁所了,藉此緩解自己的緊張感;和男友約好出去旅遊,害怕出國遊護照不能準時下來,就做好幾手準備,國內西藏、內蒙遊也不錯;更加謹慎、注意做一些儘可能的保障措施害怕家人在剛拖完的地板不小心滑倒,就可以在家人都不在家的時候,打掃衛生,家人回來是,地板也已經晾乾了,或是提醒家人注意小心腳下;家裡浴室的花灑有些毛病,害怕晚上洗漱的時候再次出現故障,就可以下班後去超市重新買個花灑,以防晚上發生意外。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轉換思路如果事情已經發生,無法挽回,那麼就從自己內心著手;剛發的校服才穿上,就不小心被後桌同學劃了幾條道道,事已至此,再和同桌生氣爭吵也無事於補,倒不如將心放寬,看看能否把校服上的筆墨洗淨清除,實在洗不掉就想辦法,能不能在筆墨的基礎上加幾筆,成一幅另類精緻的畫作,安慰自己,這也算獨樹一幟了。“墨菲定律”告訴我們,在我們面臨問題時,如若解決問題的手段方法越高明,我們所要面對的問題也可能就會隨之更加麻煩,但要發生的事情,終究還是會發生的,自欺欺人並不可取,躲也躲不過去的;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世上沒有一個十全十美、完全人,即便是聖人,不可否認的,也會或多或少的缺點或遺憾;“墨菲定律”不是要我們沉浸在這些不能完全避免的錯誤中,自憐自艾,而是叫我們認識到自己本身的缺陷,從而能夠更全面、更周到去採取一些措施,以保障即將要面對的事情,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減少一些人為失誤、災難或損失,使我們可以正視自己,認識錯誤,接受自己的錯誤;同時提醒自己不可因看似不可能發生的事,而忽略小機率事件可能對我們所產生的影響,我們更多地要試著總結歸納,去解決,在其中學習成功的經驗。
如果你現在對墨菲定律已經非常敏感,你會發現,和以前相比,它們出現在你日常事務中的機率更高了。你可以有意為之,說服自己相信一起發生的事存在因果關係,它真的會變成這樣。
墨菲定律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如果你積極地看待它,它可以成為我們理解生活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