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筆下人生路

    首先,我想亮明自己的觀點:“有文化到底有多可怕?”和“沒有文化真可怕!”這兩個論調看似截然相反,實則是如出一轍,二者都是偽命題,都需要給予理性批判。

    其次,我想問一下: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之為“有文化”?什麼樣的人可以給他戴個“沒有文化”的大帽子?

    第三,有無一個理性的大眾認可的評判“有無文化”的標準,定性的也好,定量的也罷。如果沒有一個評判標準,那些人又是如何評判的!

    用我的一篇文章反駁如下:

    什麼都可以低估,就是不可以低估網路。公眾人物的任何一條動態,不論是其生老病死的大事,還是吃喝拉撒的小事,也不論其性質優劣,只要一傳到網路上,就不愁沒人關注;有狂讚的,有拍磚的,有驚喜的,有痛哭的,往住從一個極端滑到另一個極端。因為無需負責,所以說得痛快;因為事不關己,所以說得響亮。我們不舉驚天動地的大事情,還是舉雞毛蒜皮的一些小事來說,這次,我們聚焦於一些影視明星身上:被稱為“才女”的伊能靜在新歌中把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羽扇綸巾”讀成了“羽扇倫巾”;作為湖南衛視的一姐謝娜,在網上寫的文字裡居然把“歧”字寫成了“岐”字; 2005年參加“超級女聲”獲得季軍的張靚穎,在香港金像獎頒獎典禮時,竟然不知繁體的“國”字;永遠的當紅明星劉曉慶把“栩栩如生”說成是“翔翔如生”;劉德華在唱《殘奧歌》的時候把“自怨自艾”唱成“自怨自唉”,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多如牛毛,舉不勝舉。這也從側面驗證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句話的正確。我們不是語言文字學家,在日常工作中或生活中唸錯個詞或寫錯個字不是再尋常不過的嘛,有誰大驚小怪了呢?但是,當這些在鏡頭前光鮮無比的演藝界明星冷不丁地出糗時,可想而知,我們的網路會熱鬧成什麼樣子——又是爭相傳播,又是一片譁然,又是揪住不放,又是不依不饒,又是冷嘲熱諷,又是上綱上線,最後,再來上一句無比正確的感慨:沒有文化真可怕!

    “沒有文化真可怕!”當他們丟擲這樣的感慨時,很顯然,他們是以有文化自居的。甚至,還會在內心深處幸災樂禍地意淫一番:還是名人了,竟然這麼地沒文化,連這麼簡單的字都不會寫,還不如我了!當然,那些公眾人物是不會去反問他們是否也犯過類似的錯誤的,因為反問後的後果是可以預知的。

    既然他們口口聲聲說“沒有文化真可怕”,那怎樣才叫有文化呢?有無文化有沒有一個確定的可以衡量界定的標準呢?如果我們向那些動輒指責別人沒文化的人要一個明確的標準時,他們能給出一個明確的標準嗎?反正我是不抱多大期望的。就因為人家唸錯一個字、寫錯一個詞或說錯一個文史常識就說人家沒文化,這叫什麼邏輯!

    假如我們用一份滿分為100分的試卷來測評人們知曉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程度,那掌握到什麼程度、考多少分才叫有文化呢?如果一位公眾人物考了60分,及格了,但是那些“事事關心”者們卻揪住那不知道的40分,是仍然會到處說你沒有文化的。即使他掌握了99%,(沒有人能掌握100%的,除非他是神)國學大師級的人物了,但那不知不會的1%的知識在一次公開場合不幸碰到了,說錯了或者寫錯了,人家不是照樣會說“這個詞初中就已學過的呀”!再說我們的社會不光需要知道型的人才,更需要敢創業、能創新、會創造的開拓型人才。如果我們對別人責全求備,要求開拓型人才也要像守舊型人才一樣博學多識,顯然有失公平。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到現在的所有發明創造都可以歸結為中國文化,其分支如榕樹的樹根或樹枝一樣繁密,百度上這樣列舉:傳統文學、傳統思想、傳統節日、中國戲劇、中國建築、漢字漢語、傳統中醫、宗教哲學、民風民俗、衣冠服飾、音樂繪畫等等;不說其他,單說漢字就有一萬六千多個,詞條有六萬多條,我想即使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的高材生也不可能全知全會吧,何況是其他專業的了!寬以待己,嚴於律人,這樣的處世之道是不負責任的。 自己對自己、家庭、單位和社會不負責,卻要求別人要負責;對別人不負責任的言行指指點點,張口就罵,出手就打,而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言行卻視而不見,毫無愧疚之心,這也許就是形成“互害式”社會的主要原因之一吧。

    與其花費大把大把的時間去“消費”別人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如把這些精力傾注到生產製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和快樂上。在每個人的前方,都有一個嶄新的自己,等著你去認識。

  • 2 # 彭克榮老虎點茶

    有文化很可怕,沒有文化更美好。

    文化,具有多樣性。不同的文化相互之間具有認同性,滲透性,對抗性等特徵。且同一文化又有可塑性可創作性。

    滲透引發侵略,對抗引發戰爭,認同形成結盟。同一文化可塑成變態,文化創作允許編故事。

    所以:說不清楚的叫文化。

    說得清楚的叫科學。

    玩文化的把簡單複雜化。

    玩科學的把複雜簡單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柏佳駿肘擊遭重罰30萬,申花隊內“惡人”,習慣能改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