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醬香酒傳統工藝的好處很多人都耳熟能詳了。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相對的,矛盾的,利弊難分的。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是從無到有,族類旁通。都說高手在民間,希望有民間釀酒藝人帶我們重新認識醬香酒的傳統工藝的弊端,看看能不能讓我們走出這個桎梏。
回覆列表
-
1 # 龐基良
-
2 # 源野釀酒
前面兩位回答問題的網友似乎答非所問了。
正如題主所言,關於醬香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的優勢,也就是好的一面,大家都耳熟能詳了。諸如”三高”啦,”12987”啦等等,這些獨特的釀造工藝,對醬香酒的品質無疑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這些複雜的工藝無形中增加了醬香酒的不必要的成本。
題主在這裡是希望大家分享一下醬香酒傳統釀造工藝存在的弊端,看看是否可以克服這些弊端,從而把醬香酒的成本有效的降下來。
我本人剛開始釀造醬香酒的時候,也是嚴格按照傳統工藝”三高”啦,”12987”啦等等來做的。但是,經過反覆試驗,發現沒必要兩次投糧,也沒必要7次蒸餾取酒。
所謂兩次投糧,就是說同在一個窖池發酵的糧食,不是一次投完投夠,而是分兩次投糧。比如說,這個窖池本來是裝2000斤糧食發酵的,第一次發酵1000斤,第二次再加投1000斤。這樣一來,問題出現了,第一次投的糧食蒸餾了7次,而第二次投的糧食必然少發酵少蒸餾少取酒了一次。這就是兩次投糧的弊端。我覺得這是不符合邏輯思維科學常理的。因此我認為這是醬香酒傳統工藝的弊端。我們不應該盲目崇拜迷信。所以我現在改為一次性投糧了。事實上現在很多釀酒人也在逐步改變觀念了。
所謂7次取酒,也就是經過多輪次反覆糖化發酵,經過7次蒸餾取酒。在實踐中,很多釀酒人發現完全沒有必要搞到7次蒸餾取酒,有三~四次足以。我本人現在是改為三次蒸餾取酒。同樣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醬香酒。
以上兩點就是我在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傳統醬香酒釀造工藝的弊端。透過改良,可以大幅度降低醬香酒的生產週期及成本。
正宗醬香型白酒核心產區是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茅臺鎮正宗醬酒核心產區僅7.5平方公里,這裡具有不可以複製的微生物環境,得天獨厚的水質、土壤、氣候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正所謂茅臺酒離開茅臺鎮就無法釀造出來,意義就在如此。
工藝
醬香型白酒遵循傳統工藝釀造,一年生產週期、 二次投料、九次蒸煮 、八次發酵 、七次取酒。
正宗醬香型白酒經過這番複雜工藝之後,還要經三年以上的窖藏後勾調,成品需要平衡八個月後方可上市,一瓶優質醬香酒從生產投料到出場銷售歷經5年之久。
原料
醬香型白酒的原料主要是高粱、小麥、赤水河之水。
其中高粱品質最好以本地紅纓子高粱為主,顆粒堅實飽滿,粒小皮厚,支鏈澱粉含量達88%以上的優質高粱,適合醬酒工藝的多輪次翻烤。
小麥主要是在制曲的時候用來製作曲塊。
醬香型白酒採用的是美酒河的水,赤水河流域紫紅色的土壤中砂質和礫土含量高,水質純淨,清甜甘爽,富含多種微量元素,釀成的酒醇厚可口,是釀造醬香型白酒的絕佳水源。
時間
優質醬酒複雜的釀造工藝,再經三年陳釀,加上原料進廠、勾調,存放時間至少要5年以上才能出廠,保證了醬香酒絕佳的品質和口感。
酒是陳的香,這一點在醬香酒更明顯,3年的醬香酒和5年的醬香酒品質差別十分巨大,價格也差將近一倍。而10以上老酒多用於勾調,直接飲用其實欠佳。
品質
醬香酒按品質分級:坤沙、碎沙、翻沙,串酒四個等級,按品質來排序,坤沙>碎沙>翻沙>串酒(即食用酒精勾調)。
酒態
主要看酒體的顏色以及粘稠度等。將酒倒入杯中,觀察酒的顏色、粘稠度、掛杯效果等。
醬香型白酒中的陳年老酒,顏色會顯淡黃,酒體粘稠,倒在杯中酒會沿著酒杯壁緩慢往上蔓延,達到一定的高度。
而一般的醬香型白酒雖然顏色也會發黃,但是會像水樣沒有粘稠度,在酒杯壁上蔓延的高度也很低。當然不可迷戀酒的黏度和色澤,因為歲月沉澱更多需要消費者貯存完成,廉價而刻意宣傳的謹防新增偽造。
聞香
優質的醬香酒聞起來香味撲鼻、回味濃,且飲用後有空杯留香的特點,即裝過優質的醬香型白酒的杯子,酒的氣會保留很長時間,並且香氣是綿綿不絕的沁人心脾。主要原因是優質醬香型白酒中聚合了大分子物質,含有多種芳香氣味的酯類,且揮發速度慢。
飲後感
醬香酒以醬香突出、幽雅細膩,空杯留香幽雅持久,入口柔綿醇厚,回味悠長,深受大家的喜愛。
所謂好酒喝後不上頭、不口乾、舌燥、不刺鼻,優質醬香酒飲酒後哪怕過量,也會醒酒快,第二天頭腦清醒不耽誤工作。
得益於茅臺鎮得天獨厚的氣候水源條件,才有瞭如今聞名世界的茅臺酒,隨著茅臺酒的不斷髮展,同時衍生出很多弊端,導致醬香酒市場假酒、劣質酒雜亂無章魚龍混雜,所以酒友們在買酒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看生產廠家,擦亮自己的雙眼,尋求正規靠譜的渠道,避免買到劣質酒!